濟南七十二街巷(一)


濟南七十二街巷(一)

濟南七十二街巷(一)

高 生

1.七家村:位於老城區青龍橋以東。因七家皆為教師,故七家村。祁錫育、楊玉泉,田信卿、於明信、王祝晨、吳天墀、孫雲臺。其中於明信之女于若木(營養學家)乃陳雲之妻。吳天墀乃著名畫家。尤善畫虎。王祝晨之子王浩乃世界著名數理邏輯家。

2.三和街:北起正覺寺街,南至圩子牆根。原三臺街,精忠街,南鳳凰街雨水匯於此街。故稱三合街。後改為三和街指:天、地、人和之說。舊時,濟南藥市會在此街。三和街小學聞名於世。後改為山東實驗小學。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曾在此校任教。國學大師季羨林曾在此校求學。

3.山水溝街:南起圩子牆彎曲北經正覺寺、趵突泉街路口,又折向西北,到水潮庵。根據濟南地形南高北低,雨季時由南山水流經此地形成地上排水溝,故成山水溝街。此街多店鋪木器,毛竹,風箱,五金,籠屜等。尤以破爛市最出名。老舍,馮中一,奕調普等文人志士都來此淘寶。老舍先生在《廣智院》一文中,以山水溝為背景,展現了一出人生悲劇。

4.上新街:北起濼源大街,南至文化西路。街南段路西51號為氣勢宏偉的仿古建築群《濟南道院》後為山東博物館。著名畫家關友聲曾住80號院。千佛山興國寺牌坊上《雲徑禪關》以及山東劇院旁飯店《藝新小館》均有居住此街書法家黃立蓀先生書寫。

5.大板橋、小板橋街:大板橋東接馬跑泉街,西到剪子巷。小板橋東南起曹家巷,西到剪子巷。大小板橋泉圍河穿,街橋相依,並以夾河小島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大、小板橋緊靠趵突泉,這裡有古老的書院和水巷、民居、店鋪融為一體。真謂:粉牆風竹動,水巷小橋通。

6.廣智院街:趵突泉南街中段路西一條東西向小街。原叫東新街。後因外國教會在中國興辦最早的博物館廣智院而改街名。廣智院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工業農業,科學文化,博大精深。

7.衛巷:南起南城牆根,北接院西大街。因原濟南衛衙署所在地。晚清名士柳文洙居住衛巷。開元寺題刻《秋棠池》以及龍洞風景區《壁立千仞》皆出此人筆下。另外趵突泉內太湖名石《夔石》也由衛巷柳家遷入。

8,小王府街:舜井街北口內,往東行又折向南接於寬厚所街。街內狹長,迂迴曲折,有城市迷宮之稱。

9,馬跑泉街:位於老城區西南角坤順門外。現已規劃於趵突泉內。著名學者徐北文詩讚古代英雄:刨地出泉烈士馬,當年碧血漾清波。

10,王府池子街:東起西更道街,西連芙蓉街,南接平泉衚衕。街上青磚灰瓦,櫛比鱗次,小巷曲溪,垂柳依依。因濯纓泉也稱王府池子而得名。

11,天地壇街:北起院東、院西大街路口,南至升官街、南城根街路口。因古時在老城中軸線建祭祀《天地》的壇而得名。仰望蒼天,祭獻大地,表達崇拜,乞望太平。

12,五三街:北起濼源門,南至坤順門。原叫西城根街。一九二八年日本軍隊在濟南大肆屠殺中國人民,造成《五三慘案》為不忘雪恥故改為五三街。我們對那段屈辱的歷史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記憶。警鐘長鳴,不忘國恥。

13,太平寺街:南起泉城路,北與西城根街在啟明街口順接。因太平寺而得名。原叫孝感寺。齊城孝子格天心,井湧清泉咧且新。

14,歷山頂街:北起泉城路,南至寬厚所街。因老濟南三山不見之歷山在此稱為歷山頂街。早年間,街上有一槐樹根深葉茂,高大挺直,清香飄溢,心胸曠達。

15,長春觀街:東起五路獅子口,西到斜街。長春觀,西門外,丘處機修正處。丘處機堤倡儒釋道三教合一,主張內修心性,外修功性。

16,雙忠祠街:東起鞭指巷北口,西到啟明街。街內西口有雙忠泉。泉池井形,錦魚潛游,瑩潔透綠,源源不竭。

17,正覺寺街:西起山水溝街,東至南門岳廟前街。因街上有正覺寺而得名。著名畫家韓美林,魏啟後,藝術家王玉梅,鞏俐畢業於二中。

18,布政司街:北起布政司大門,南至泉城路。一處歷史文化名街。元代名臣、散曲家張養浩,明代詩人許邦才在此街居住。老殘遊記對此街有精彩描述。

19,東西鐘樓寺街:東起小梁隅首,西至鵲華橋東街。北靠大明湖和司家碼頭,南鄰萬壽宮街。古鐘發新響,高閣騰晴空。

濟南七十二街巷(一)

20,東舍坊街:東起圩子牆上的永固門,西至興隆街口。故時,城東南角荒草野坡,人煙稀少。此處有一大舊宅,廢無人居住。即捨出房子來修建了玉皇宮,沿稱舍坊街。蒲松齡《聊齋志異》中以此地荒園傳說,寫了《孤嫁女》。

21,東流水街:東臨護城河,北起銅元局前街,南至共青團路。現已規劃為五龍潭公園內。中共山東省委舊扯所在地。王盡美、鄧恩銘、劉謙初都在此從事革命活動。無情最是東流水,曰夜滔滔去不停。

22.北極廟街:大明湖北岸,北極廟前的街道。大明湖內荷花怒放,爭奇鬥豔,絕妙佳景。

23,北城街:大明湖岸北城牆根,一條城鄉結合體的街道。從西向東為序居住胡、周、趙、劉、隗五大姓人家。當年趙孟頫是濟南知事,站在船頭欣賞浩渺無垠,波光粼粼的湖水,山在水中倒影。

24, 舊軍門巷,北起泉城路,南至南城根街。清同治年山東巡撫丁寶楨處死安德海一事轟動朝野。

25,半邊街 東起太平街,西到雙清街,北鄰護城河,南與司裡街毗鄰。這裡垂柳依依,花木扶疏,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是通往黑虎泉必經之地。

26、匯泉寺街;南起大明湖路,北至大明湖南岸。濟南三山不見的灰山,在本街南段46號院中。街北頭,面臨湖中小島,三徑香風飄玉蕙,一庭明月照金蘭。

27、永長街:北自城頂,西南向至永綏門的區間主道。居住者多為回民。街上有清真寺,清真女寺。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曾在本街穆光小學任教。

28、四里街:東起太平街,西至雙清街。宋時在此建立司冦參軍衙門。街北面即為黑虎泉。濤聲震響,流水汩汩。

29、曲水亭街:北起大明湖路,南至西更道街。取於《蘭亭集序》曲水流觴之意。著名作家《聊齋全集》路大荒居此街。三椽小屋,兩道小橋,幾株垂楊,一灣流水。

30、司家碼頭街:東與秋柳園相連,西鄰正誼中學,南接東西鐘樓寺街,北為大明湖。自碼頭上船,遊大明湖。只見:浪纖翠蔭芙蓉沼,楊柳絲垂杜若洲,十里波光催進酒,果然人在醉中游。

31、後宰門街:東起縣西巷。西至曲水亭街,獨特風韻的老街。有碧霞宮,佛慧禪林院和關帝廟。有教堂,公館,飯店,文玩店,藥店等。

32,江家池街:北起裕宏前街,南至估衣市街。街北頭是著名的五龍潭。街內有天鏡泉,古溫泉,赤泉,金泉等。匯泉樓飯莊,在此街。另北厚記,醴泉醬園也在此街。

33、壽佛樓后街:北至大明湖路,南至西公界街。清朝布政使江蘭建三楹二層壽佛樓。聳脊翹角,螭吻昂首,兩頭分列,氣勢雄壯。

34、壽康樓街:東至西公界街,西至啟明街。街東頭路南為著名古剎呂祖廟。內有古蹟題壁堂。梁啟超曾在此演講,孫中山也曾來此。梅蘭芳曾在這裡唱過堂會。

35、貢院牆根街:北起大明湖路,南至省府東街。西鄰省府大院。街上有濟南省立第一中學。街上還有山東實驗劇院。文化名人馬彥祥,趙榮琛、崔嵬、淘金,魏鶴齡都在此執教和學習。

36、芙蓉街:北起花牆子街南口,南與泉城路相接。芙蓉乃為荷花,濟南市花。因街上有芙蓉泉得名。府學文廟位於街北頭,街上,眼鏡店,文房四寶,書畫,牙所,飯店一應俱全。現為小吃一條街,聞名遐邇。

濟南七十二街巷(一)

濟南七十二街巷(一)

濟南七十二街巷(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