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談"檀"——閃閃的"金星"放光彩


今天跟各位玩友一起聊聊紫檀中的"金星",它的形成與其生長環境、生長週期有一定的關係。若紫檀樹生長在土地貧瘠的高海拔地區,則生長週期較長,可謂千年成材。在漫長的生長過程中,紫檀會分泌大量粘稠的樹膠,並堆積堵塞在導管(粽眼)中,這些樹膠經長期的氧化後呈金黃色,不均勻分佈。


一起來談

隨著紫檀表面被氧化顏色加深,樹膠的顏色會愈發被襯得金黃且有金屬質感,從而與深紫色的紫檀表面形成鮮明的對比,猶如璀璨的星空,故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金星","金星紫檀"也便由此得名。而"金星"對導管(粽眼)的堵塞使得養分的輸送變得更加困難,導致樹木生長愈發緩慢,導管逐漸變得更為狹窄,於是"金星"被擠壓並牢牢地固定在導管之中。


一起來談

這種惡性循環會使會使樹脂嚴重地堵塞導管,從而形成更多的"金星"。一般來說,帶有"金星"的紫檀料質都是比較細密的,但是在挑選"金星"紫檀時,不能只看星的多少,還要注意到料子的密度,因為只有密度大的紫檀其金星才不容易脫落。市場上也有人常把"金星"形容為"金線",這只是在不同切面上體現的不同視覺效果而已,在弦切面中,那些分佈密集的金星看上去確實就像"金線"一樣,但若用肉眼仔細觀察還是點狀分佈的,並不相連。


一起來談

"金星紫檀"聽上去很像紫檀的一個分類,很容易讓玩友產生誤解,類似的還有"牛毛紫檀"、"雞血紫檀"等,甚至市場上還曾興起令人啼笑皆非的"貓眼紫檀",其實它們只是紫檀的某一個特徵,並不是紫檀的一種分類,或根本不是紫檀。"金星紫檀"這個名字由於很上口且叫了很多年,或被人們約定俗成地延續使用下來了。事實上,除檀香紫檀之外,大葉紫檀(盧氏黑黃檀)、紅酸枝等名貴木材也有很多含有"金星"。


一起來談

金星就是小葉紫檀在生長過程中,木材導管裡的樹膠堵塞,然後經過長時間的氧化,就形成了"金星",這個過程可以理解為紫檀得了腦血栓,是小葉紫檀的一種病,其表現形式就是在紫檀的導管裡面有金黃色的斑點,氧化的時間越長,金星就越有金屬質感,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耀眼奪目。


一起來談

這裡需要各位注意的是:切不可把"金星"和"棕眼"相互混淆,有一些玩友珠子買回家之後,盤著盤著發現金星都不見了,其中有一種原因就是把金星和棕眼混淆了,因為珠子在製作的時候會經過打磨和拋光,這樣就會有一些黃色的木粉填充在珠子的棕眼和牛毛紋裡面,這樣看起來非常像金星。


一起來談

一些玩友手中的金星手串盤玩一段時間不但沒有變得更漂亮,原本珠子表面的金星還消失了大半甚至不見蹤影,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樣的珠子為小葉紫檀新料所做,由於新料的金星密度不夠且棕眼大,金星很容易脫落了,佩戴把玩一段時間原來是金星的地方都變成棕眼了。


一起來談

物以稀為貴,眾所周知金星小葉紫檀手串的價格是同樣規格普通紫檀手串的幾倍,但不是所有的金星珠子都會變盤成圖中的樣子,我們在選擇帶有金星的紫檀時,不要只看星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料子的密度。在觀察金星的同時也要觀察金星所附著的珠子的材質,木質密度大,金星才不容易脫落。不然花了那麼多的錢去買一串盤不出來的金星紫檀,就太傷自己的心了...


一起來談


關注"小辛愛盤串",每天學點文玩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