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報復性消費”,是希望還是失望?還沒開始就結束···

餐飲行業基本全面復工,餐飲人一直都在期待著報復性消費這個強心針能夠給餐飲帶來一個迴旋的餘地,但是最近卻有很多老闆都有這麼一種感覺,報復性的消費悄悄的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然後又悄無聲息地結束了。


餐飲“報復性消費”,是希望還是失望?還沒開始就結束···


終於復工,營業額卻下去了

2月25日晚,和往常一樣結束營業後,屈赫赫盤查了一下當天的業績,果然和白天的感覺一樣:一整天的訂單都不密集,比前兩天差遠了。

屈赫赫在四川三四線城市開了幾家茶飲店,過年期間,為了儘可能止損,在當地政府的允許下,他僅停業了4天。

第一次停業,發生在疫情突然爆發時。但在評估過當地是否適合開業,並在政府要求的標準之上做好員工安撫、門店消殺準備後,他又開始了營業。業績也不錯,營業額比去年同期還高,外賣訂單量增長6倍。

疫期營業額比去年同期還高

元宵節前,門店原料用完,他再次停業2天。專門開車跑廠商上門拿貨後,他又成為當地第一家政府允許復工的茶飲店。

之後的盈利狀況一直很好,元宵節期間的營業額,相比去年同期還有25%的增長。

旁邊的大連鎖茶飲門店也開始陸續復工,業績恢復80%左右,整條街的餐飲店都在甦醒,一切都在透露著向好的信號。

然而,從25號開始,業績急轉直下,下滑程度達到30%。實際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還要低一點,只能達到90%。

這樣的現象不止發生在三四線城市。問了分佈在一二線城市的多個品牌,我發現類似的情況已經在多地發生。

茶飲報復性消費,沒開始就結束

多個觀點指向,是報復性消費已經開始,又結束了。

2月20日,浙江杭州大廈購物城正式恢復營業。據報道,儘管當日營業時間縮短至12點到下午5點的5個小時,但全店銷售額突破1100萬元,超去年同期全天銷售。

2月22日,鄭州一家胡辣湯店復工第2天,排隊購買胡辣湯的畫面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迅速傳開,“驚動”了當地街道辦事處、市場監管局,門店也趕緊提前閉店。

復工第二天,門口食客聚集

人氣爆棚的信號似乎指日可待,營業額的迅速上漲似乎馬上就要來了。

然而,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心理,並不如門店期待得那麼強烈。

真實的報復性消費只是在沒有察覺中開始——不會有明顯的信號,也沒有“報復”得多麼猛烈——營業額只是略長了一些,更也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大多在一週左右。

屈赫赫最初有點詫異,報復性消費不是要疫情結束才開始嗎?或許,和傳統意義上的報復性消費不同,雖然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憋了一個月沒有進行的消費,已經陸續釋放。

惠海豐說:“很正常,憋時間長了,要消費一下,但很快就會恢復理性消費。原來一個月喝20杯茶,現在一個月沒喝,也不可能這個月喝40杯。”

報復性消費的確是存在的,但是報復性消費僅僅只是曇花一現,並不能夠緩解現在疫情給餐飲行業所帶來的影響所以作為餐飲人必須要更加客觀理性的去對待這一次的報復性消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