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武則天可以稱帝?

荒城臨古都


武則天確實是開天闢地第一人。她也是所有掌權的女人之中,能力最強的人。

很多人不明白,“垂簾聽政”和成為女皇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歷史上大多數看上去很NB的“垂簾聽政”者,她們根本不具備成為女皇的條件,也沒有那個能力。

女皇和“垂簾聽政”,表面上看好像都是掌權,但實際上確實意識形態的差別。武則天成為女皇,是顛覆了整個政治體系和社會哲學的。而且她還當了十幾年,皇位是坐得比較穩的。

“垂簾聽政”者看上去很威風,但歸根到底還是皇權+親權的延續,太后的權力來源是小皇帝,太后再牛,也只是一個外戚。太后,其實和秉筆太監差不多。唯二的區別在於,一是太后們的時間通常更多,因為她們掌權的時候,通常皇帝還是個嬰兒,太后們可以從容佈置自己的親信。二是太后畢竟算皇帝的母親(或者奶奶),沾了孝道的光,幹起事情來比太監們更加名正言順一點。而武則天則完全不同,武則天就是皇帝,他兒子能當皇帝,不是因為他們爺爺是皇帝,更主要原因是,她是皇帝。

但是,武則天仍然有侷限性,正是這種侷限性導致了在她之後再無女皇。

武則天作為皇帝十幾年,一直無法解決最為關鍵的繼承人問題。這個問題是那麼重要,不僅僅關係著武則天自己的命運,也關係著所有追隨者的命運。一方面她的兒子們是李家人,是“前朝餘孽”。而她身為女人,當皇帝時年齡已大,無法繼續生育。另一方面,武家人與她關係也比較牽強,在她心中也無法將武家侄兒看作自己的親兒子。

正是因為她在繼承人問題上的舉棋不定,才導致了她最後被推翻。而且她面臨的難題也成為了後世女人們都要面對的問題,也成為了所有可能追隨女權者們需要面對的問題——任何人,都不可能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為代價去追隨一個必定會失敗的女皇。

其實這種繼承人問題不僅僅是女人會遇到,有些男人也會遇到,而且多數都會悲劇收場。比如後周太祖郭威無後,柴榮以義子身份登基。雖然柴榮自己謹守規矩,從來都自認是郭榮而非柴榮,但是後人卻總是叫他“柴榮”。郭榮不但約束自己,還約束柴家人,不讓柴家人掌權,結果直接導致他死的時候孤兒寡母被趙匡胤欺負的局面。所以說繼承人問題是必死局,如果柴家人繼續掌權,必定會回覆柴家,造成事實上的“改朝換代”,如果柴家人不掌權,依然是改朝換代的局面。

武則天晚年就是面對的這種“必死局”。讓自己兒子接位,則必定會將她自己打為叛逆;如果讓武家人即位,則會被“改朝換代”,自己淪為“前朝”;如果讓一個女兒即位,也只是將問題延後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正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種局面“必死”的前景,所以才會有後來的神龍革命,很簡單的道理嘛,跟著武則天則必死,而且毫無意義,因為最終必定是李家人即位,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早點投靠呢?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要顛覆整個社會的傳承理論。比如要求孩子隨女姓,要以母方為尊,也就是要恢復女性氏族,這種事情僅僅一個武則天根本做不到。最好的局面是,她早做準備,先在自己家推行女性氏族的規則,讓女兒改姓武,早早的培養為繼承人,平穩的渡過繼承危機,並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用巨大的毅力來改造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