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戴伟博士用数据力挺中国防疫措施有效

疫情期间,戴博士一直待在北京化工大学,没有出校。

采访中,他说,

“我留下了,并且毫不后悔。”

I stayed and certainly don't regret staying.

十七年前非典发生时,戴博士就在北京,他说,自己亲眼见证了中国是如何举全国之力抗击非典的。

I was here 17 years ago in Beijing during SARS. I saw how China was able to mobilize all of its resources to overcome the epidemic.

“我相信,这次中国一样也可以。事实证明,中国做到了。”

I was confident that faced with COVID-19, then they'll be equally successful as it seems, that indeed they have.

他说,“我很庆幸我没有听从英国外长的荒谬建议。疫情初期,他建议所有在中国的英国人都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赶紧逃离中国。”

I'm very glad I didn't take the ridiculous advice of the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the Foreign Minister, who near the beginning of the epidemic said that all Britons should get out of China by whatever means possible.

他还对比国外抢购卫生纸的新闻说,自己在中国,感到周边的人都很镇定。各种采买也很方便。

我有时会去到学校外的商店,我尽量控制在一周只出去一次。我发现这些商店都备货充足,没有出现过某样东西我想买但买不到的情况。
Just occasionally, I try to limit it to once a week. I go to the shops off campus and find that they're very well stocked. I can't notice anything I wanted to buy that I couldn't buy.

身在其中,才更有说服力,一切都要有理有据,才不至于被蒙蔽。


戴博士与中国,也是一起经历了几十年的交情。化学是关于变化的一门科学,对于中国,戴伟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变化。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次活动中,戴伟曾经说过,“中国改革开放前9年的变化我没看到,但后31年的变化我都看到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到戴伟,他一般会这样向你介绍自己。“我是戴伟,戴帽子的戴,伟大的伟。”

戴伟出生在威尔士,后迁居到英格兰的伯明翰。儿时的戴伟购买了各种仪器和药品在厨房做起了实验。由于经常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父亲便把家中花园里的一个小棚子腾出来,成为他一个化学实验的小天地。

牛津大学戴伟博士用数据力挺中国防疫措施有效

儿时的戴伟

后来,戴伟顺利进入了牛津大学,从本科读到博士,又成了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后,毕业后任教于埃克斯特大学。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戴伟每天醒来,都可以在全世界最先进的化学实验室做实验。

1987年,戴伟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到南京参加第25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化学领域大规模国际会议。从那时起,戴伟几乎每年暑假都来中国,在各高校、研究所做报告。戴伟开始结识一批中国学者。

牛津大学戴伟博士用数据力挺中国防疫措施有效

刚刚来到中国的戴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戴伟认识了北京化工大学的段雪老师,他们开始了合作研究。到1996年,戴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辞去了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化学系教学委员会主席职务,只身来北京化工大学,加入段雪实验室。

当时,段雪实验室只有一间而已,用的也全是陈旧的国产设备。戴伟从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之一来到了位于中国的“简陋”实验室,而且收入也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很多戴伟原来的同事都说他“疯了”。

20多年过去了。

段雪实验室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戴伟已成为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骨干。在与段雪的长期合作中,戴伟专注于层状及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系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实验室的项目走向国际前沿。

2004 年,戴伟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聘为高级会员;2005年,戴伟荣获了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08年戴伟获得由英国皇室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中的官佐勋章;2014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功勋外教”奖。

牛津大学戴伟博士用数据力挺中国防疫措施有效

戴伟接受英国皇室授勋

如今的段雪实验室占据了两层楼,用的全是世界先进的设备。戴伟过去的老朋友在参观了他的实验室之后,再也不会觉得他疯狂了。

不过,对戴伟来说,位于北京化工大学的段雪实验室是自己的实验室;而中国,则是自己另一个更大的实验室。


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后,喜欢去酒吧交一些本国的朋友。戴伟也去酒吧,但他却愿意交不同阶层的朋友,包括很多农民朋友。他也会经常去中国的小城市和农村走走。而为了让更多地方的人看到自己的实验,他还将自己的化学科普搬到了快手上。

牛津大学戴伟博士用数据力挺中国防疫措施有效

戴伟跟中国乡村的孩子们在一起

现在,抬着成堆的化学仪器和试剂到处演示实验,已经成为戴伟生活的日常。做在场的实验跟传统中国老师演示PPT的方式不同。一个半小时的课,戴伟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现场,准备实验设备和溶液;做完试验后,还需要一小时清洗设备。有时候在外地,戴伟一天需要做两次,甚至三次实验,要忙到半夜才结束。

牛津大学戴伟博士用数据力挺中国防疫措施有效

实验过后,戴伟和助手清洗化学仪器

在戴伟的快手账号“戴博士实验室”中,满头白发的“圣诞老人”戴伟,戴着护目镜,操着流利的中文,制造出很多新颖、有趣的化学实验场景,“大象牙膏“、“捉妖记”、“穿云箭”、“法老之蛇”……现在,他在快手上已经有了338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播放达到1500万。很多人通过戴博士,打开了一扇化学的大门。

牛津大学戴伟博士用数据力挺中国防疫措施有效

在未来,期待戴博士跟中国发生更多有趣的化学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