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雲社?想客觀瞭解一下?


如何看待德雲社?想客觀瞭解一下?


一,資本路線。現在內娛大型公司都難免或隱或顯地涉及資本吧。本質不是向社會融資,一個盈利狀況不錯的演藝公司真的急需社會融資解決資金問題嗎?加大資金規模就能擴大產能嗎?引入資本的本質其實是站哪個山頭。站對的,摳圖演戲、臺詞只念1234的人都能成為頂級大咖;站錯的,恐怕連二人轉都唱不成了吧。其實也沒有恆久的對錯,只有一潭又深又黑的水,這是另一門學問裡的考題,挺想看他們一家子怎麼答的。不過選擇了這條路,其他的路線就要讓位了。

二,盈利路線。老郭說過類似商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之類的話,但是到了張雲雷這裡,有點尬了。於是又有了邪教和欺師滅祖的玩笑話。全聚德的財務報表上賣披薩的盈利遠遠超過烤鴨,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如過純按照商演和盈利原則該改成必勝客了吧?不過辦法也不是沒有,賣烤鴨味披薩不就得了。曲藝傳唱會是一個交界點,張雲雷是大於相聲的曲藝國粹傳承人啊!關於張雲雷,我覺得真不是量產貨,現在有人學他,整容的整容,唱歌的唱歌,但我覺得用處都不大。熱鬧一時而已。張雲雷勝在獨一無二的稟賦和氣質,一下子讓人想起電影《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也許上天讓一個民國大角似的人重生在相聲圈,真的是在直播和短視頻的衝擊下,給德雲社加了一針盈利強心針呢。只不過認識不到小張的唯一性,大量推出仿品倒容易造成財務危機。

如何看待德雲社?想客觀瞭解一下?


三,相聲圈子路線。按道理說,以老郭的條件和財力,如果按照資本和盈利的原則早可以擺脫相聲圈了,他把自己依然確認到這個圈子,也說明了他的初心吧。一個難得的民國夢中人,堅持著民間曲藝人的乾坤規矩。老郭通透,但並不虛無主義。他也需要給自我定位的信念。他的那幫同行,雖然人品智力格局都和他嚴重不對等了,但他可能還是把他們當作自己持才扮酷的看客,甚至從他們的仇恨中吸收自強不息的營養。不過這種初心,可能正是德雲社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構成。只是養老藝術家保護國粹也是要成本的,應該儘量避免傷害盈利吧。

說完這些,還想說的是,氣候不知道是不是在變,當年的三一五和北京臺記者事件,我只感覺到權力的粗暴傲慢,但是五月小張的事,卻讓我腦中一閃而過被剖腹找電臺的嚴鳳英和癱瘓的新鳳霞。最近同行容嬤嬤們也有一種莫名興奮,就像吃了啥要變異了似的。但願都是扯淡,是我多慮了吧。上學的時候讀老舍的《茶館》,那個茶館就是不同時代的浮標,但我相信德雲社絕不會那麼悲催和喪氣,如果一個時代連德雲社也容不下的話,就真到了收拾細軟去地球另一邊散心的時刻了。我還是相信世道人心,也相信德雲社只會更好。

如何看待德雲社?想客觀瞭解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和我一樣,越來越關注和喜歡德雲社,是源自一種精神價值的依賴感。當資本橫行,權力傲慢,廟堂沉落,道統不興,我越來越喜歡這種實實在在的紅塵煙火。看慣了高談理想道德的人面獸,各種正確之下的齷齪殘忍,忽然好想看看那幫為了賺錢插科打諢,唱曲賣藝的人。那些自然而努力的生活,一板一眼的節奏,師徒綱常規矩,接地氣的氛圍,讓我能看到一點久違的秩序與體面。那些可能就是自民國,或者更久遠而來的,德雲社所傳承的精神價值吧。漫天飛雪中,希望這盞紅泥小火爐能燃燒得更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