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击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对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疫情过后,你的生活还好吗?

我了解到的大部分人都很糟糕。

朋友A在景区做民宿,本来春节期间的房间已经订满,为了做好服务,他还招了几个临时工。但是疫情一来,不仅没有分毫的收入,房租和人工费用,已经净亏好几十万。退出吧,不甘心,坚持吧,实在没有力气撑下去。

朋友B在一家招商公司上班,去年年底的时候业绩还不错,想着开年继续加把劲大干一场,哪知道,因为疫情,老板直接宣告公司破产。信用卡、房贷一下子成了千斤重担,快要挑不起来。

一场疫情击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对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一、我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系统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脆弱

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生活,整个社会都变得越来越脆弱。不信你看看,一场停电,就可以让整个公司无法运营;一场暴雨,就可以毁了一个城市的交通;一次金融危机,就可以让整个金融体系崩盘。

这次发生的疫情,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几乎没有不受影响、没受损失的。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生活如此不堪一击呢?

原因存在于现代社会的越来越系统化、模块化、整体化,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了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脆弱性。

从我们个人身上来讲,其实也是一个微观的体系。高压、快节奏的生活让把我们的收入、支出计划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但谁知来一场疫情,很多人没有班上,断了收入,本来无缝衔接的整个体系就崩盘了。

就像是一台齿轮机器,情况良好的时候运转完美,一旦其中一个小小的轮子出了毛病,整台机器都只能停工。

一场疫情击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对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这个世界充本来就满了不确定性,来自外部的,来自自身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很多都是我们无法控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为了控制和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我们总是用很多时间和心思,来维护稳定,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运行,给自己规划职业生涯,给孩子规划成长路线等等。殊不知我们越是想要稳定,就会让自己越脆弱。

美国风险管理学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一书,就为我们揭示了这其中的原理。我们个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脆弱性都越来越强,而这,正是由于人们过分追求稳定所造成的。

塔勒布告诉我们:当今社会的生存之道,是要学会反脆弱。

二、人人都应该拥有反脆弱意识

01、什么是反脆弱

我们先来看看脆弱是什么,很好理解,就像一个玻璃杯掉到地上一样,瞬间变成玻璃渣。那么反脆弱是让自己变得坚固吗?把玻璃杯变成不锈钢的行不行呢?

答案是不行。塔勒布提出的反脆弱,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那就是不仅要摔不坏,还要反弹起来。要像乒乓球一样,被摔到地上之后反而要弹得更高。

一场疫情击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对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比如我们失恋了,被甩的感觉就像把我们重重摔倒地上一样,但是你不能一直呆在地上被人踩啊,反脆弱就是要从地上重新站起来,并且要活得比之前还要好,还要精彩。

反脆弱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要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获益。

02、为什么要反脆弱

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叫做“火鸡原理”:农场里的一只火鸡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农场主每天都按时给它喂食,它感觉这样的日子实在太好了,并打算永远这样安稳度日。

直到有一天,农场主再次像平常一样向它走来,只不过手里提了一把刀,直接将它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因为感恩节到了。

我们很多人都像这只火鸡一样,以为生活平稳、衣食无忧,但其实暗潮汹涌、危机四伏。

想要生活四平八稳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我们将一切都计划安排好,认为不再出错,但一场肺炎疫情、一场地震灾害、一次金融危机,都有可能夺走你安排好的一切。

塔勒布还有一本非常出名的书叫《黑天鹅》,黑天鹅指的就是生活中这些不可预测的打击。

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处都潜伏着“黑天鹅”。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三、反脆弱的具体方法

01、过度补偿法

针对不确定和危机,我们可以采用提前过度补偿的方法来预防,典型的例子就是注射疫苗。提前向人的身体里面注射一点病毒,让身体感染病毒之后,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当真正的病毒来临时,我们的身体就能快速反应,抵御病毒的入侵。

一场疫情击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对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此外,我们人体还有另外一个现象也能说明过度补偿的好处,就是断裂的骨头重新生长出来的话,会比之前的更为坚固。

过度补偿法其实就是提示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风险,并且让自己在风险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02、合理干预

与合理干预相对的不是不干预,而是过度干预。这一点,在我们很多家长身上表现的很明显。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生活、未来的成长发展路线,全部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出来,并要求孩子严格执行。

这种过度干预的结果,所带来的往往是孩子被束缚之后产生更大的叛逆心。之前爆出的北大学生王猛(化名)写一万五千字的长信公开与自己的父母决裂就是典型的例子。王猛在信中列举了无数父母对他的控制和包办。

“小时候母亲总喜欢把握关在家里,然后按照她的喜好,替我包办所有事情。”

“报志愿时,父母强烈反对我去外地上大学”

“上了北大,以为可以逃离父母的控制,没想到父母要求我联系住在北京的大姨,让她多多照顾我。大姨和父母一样,频繁给我打电话,甚至偷偷联系我的同学,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王猛的父母的过度干预,让他们苦心经营的亲子关系走向脆弱边缘,最终决裂。其实只是大部分中国父母的加强版本。

对于孩子的成长,其实只需要合理干预就好。就像交通规则用限速来控制事故发生一样,通过合理的手段适度进行干预就好。不能为了避免事故发生而“替司机开车”。很多中国父母,其实都在“替孩子开车”。

一场疫情击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对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不仅仅是亲子关系之间存在这种问题,领导对于员工,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企业的管理中,领导也要注意干预力度和强度,既要起到调控作用,又不能对之形成束缚和枷锁。这个力道,是需要用心去拿捏的。

03、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是指在我们要学会在杠铃两端进行下注,进行多手的准备,以应对风险。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都在发展副业,其实就是一种杠铃策略。在这次疫情中,如果有副业,比如微商、新媒体运营副业的人,受到的经济影响就没有那么大。

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人的副业经济还因为疫情而扶摇直上,比如搞新媒体写作培训的老师。大家都被疫情困在家里,焦虑蔓延,不学点东西怎么行。最简单的就是看书写作了,于是掏钱,报写作培训班。


一场疫情击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对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杠铃策略要求我们纵观全局,不要盲目自信,并且要合理利用和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资源,不能只顾一头。

杠铃策略除了能增强我们的反脆弱性,还能让我们适度远离心理焦虑,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当我们有了两手准备,其中一边势头不好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就可以转到另一边,而不会在陷在原地发愁。

04、用“方格架人生”取代“竖梯人生”

这是谢里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提到的一个观点。阿休觉得很受启发。

大家都知道竖梯是直立向上的,只有一条路通往高处,而方格架,则有无限可能。人们为了规避风险,往往会选择竖梯式的人生规划,或者职业规划,往一条道上走到尽头。

竖梯人生看上去完美无缺,不饶弯路,可以直达人生理想,而实则需要承担的风险是更大的,也就是更为脆弱的。

相反,方格架式的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但是遇到困境时能左右转弯,应对自如。把人生的不确定性和生活的不确定性相互融合,让它们发生共振效果,于此同时,与各种风险热情相拥,才是提升自己达到人生理想的正确之路。

一场疫情击碎了多少人的生活?面对脆弱的生活《反脆弱》才是出路

谢丽尔.桑德伯格就是采用的方格架式的职业生涯之路,她从来不给自己规定未来要做什么,看起来好像没有目标。

在24岁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后,谢丽尔拒绝了美国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只因为想离开伤心之地,一年以后,放下了内心痛苦的她又给曾经拒绝过的拉里.萨默打了电话,于是到了美国财政部工作。

4年后谢丽尔又从财政部离职,进入当时还在起步阶段的谷歌公司,对她来说,这个选择的风险是非常高的。想想我们大部分人,会丢掉工作稳定的公务员工作而去一家刚起步的公司上班吗?就算自己想,家里人也会全票否决吧。

谢丽尔在谷歌做到副总裁的位置之后,又跳槽去了刚刚起步的Facebook,一样的风险和机遇并存。但她的人生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精彩。

以万变,应万变,才是我们应该对生活和人生所抱有的态度,也是反脆弱的重要手段。

四、总结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指出,我们人类要做猫而不要做洗衣机。洗衣机会老化会磨损,而且一个零件坏了就运行不了了,而猫呢,传说中有9条命,生命力何其顽强。

避免不了“黑天鹅”,我们就去拥抱它。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任何困境都是你反弹的机会。

此外塔勒布还总结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观光式的生活和漫步型的生活。观光式的生活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预计的步骤。而漫步型的生活,对未来不做预设,随机应变,并且善于发现和挖掘随机事件背后的价值,抓住机遇。

就像在疫情中,那些另辟蹊径,将服务送上门的餐饮店、蔬菜贩一样,疫情的几个月赚得比平时半年还要多。

疫情期间没有抓紧时间实现反弹的,那么从现在开始,赶紧让自己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吧,就像春天的树芽一样,拿出势不可挡的姿势来!

我是阿休,用阅读和分享蓄积能量。欢迎关我 成长路上,期待你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