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辨別新聞信息

疫情之下,每天都有各種信息冒出來,無論男女老少,都依賴各種信息溝通APP來獲取新聞。

這些海量信息的出現,是無窮無盡的,信息的源頭無處不在。 只要有手機或電腦,就能即時免費了解任何時間發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事情。而我們面對海量信息時, 如何找到有價值的內容,並能辨別其真偽,其實相當困難。


疫情下,如何辨別新聞信息


戰爭成敗關鍵,就是取得國內民心支持。裁掉左面頂著伊拉克戰俘頭部的步槍,就變成美軍體恤戰俘充滿人道關懷的感覺了。只呈現真相的局部,目的在牽引與論的走向。

俗語說:“眼看未為真,耳聽三分假”。分享幾個鑑別信息的角度:

出處:就國內狀態而言,路透社新華社美聯社等符合國情。

權威性:所謂權威是使人信從的力量和威望,新聞的權威性是建立在信息準確、全面、客觀、公正求深、求透、求特、求精的基層之上的,是新聞現實價值的基礎。

利益性:某人是某領域的專家,屬於有發言權,但不代表能不帶個人觀點和情感去判斷一件事的客觀準確性。僅僅有發言權而已。

全面性:同一事件,不通媒體,不通國度,不通政治背景,不通社會層次的觀點,呈現出來多面性,能佐證事件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內容,或許能完善事情的全面性。

常識性:很多時候,新聞新聞,都是一些新鮮的事情,的確每天顛覆著我們的傳統觀人生觀。不保持隨時在線更新自己的認知,很難保持一種常識性。這一點,大家以抗日神劇角度認知便好。

疫情下,如何辨別新聞信息


標題黨:這個,以圖明示

疫情下,如何辨別新聞信息


疫情下,如何辨別新聞信息


疫情下,如何辨別新聞信息


選擇性:很多時候,信息傳播者,只選取了其中部分認為吸引眼球,譁眾取寵斷章取義故意誇大事情的局部,這個需要多方面進行檢驗後,才去接收,並二次傳播,否則,自己也會成為劊子手。

現在智能算法和電腦運算速度日新月異,每日都有更新,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我們必需意識到:

算法是一套規則,電腦語言也就是“1”和“0”,是二進制,即對於算法法則來說,只有“對錯”和“黑白”。

但事實的真相併非二進制。是一種價值觀,人類情感的呈現,具有多變性,最重要的是,可以被“人為”。

無論算法變得多精準,無論每天我們可以獲得多少信息來源,但我們擁有靈魂,具有人性,信息的多寡永遠無法阻擋人類尋找真相!追尋真相是屬於人類的獨特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