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平度北部有個澀埠村,清代出了一對忠義的陳姓父子

青島平度市境內,有很多帶有埠字的村莊,有灰埠,有白埠,還有澀埠。


澀埠村位於平度北部的大澤山鎮(原屬長樂鎮),是一個陳姓聚居的村落。根據平度地名資料的解釋,埠指的是村莊附近的小山丘,而澀指的是泥土的味道。相傳原籍四川的陳姓人,在明初遷至平度,先落腳在石灰陳家村,後來有一支人遷徙到澀埠。這篇故事,就與澀埠陳姓兩位歷史人物有關。

青島平度北部有個澀埠村,清代出了一對忠義的陳姓父子

(平度澀埠村位置示意圖)

這兩位人物,是一對父子。父親陳悟,字少穎;兒子陳廣業,字惟勤。他們是清代道光、咸豐年間的人,事蹟收錄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編纂的《平度縣誌•忠義》之中,根據記載,兩人在捻軍進軍膠東的戰亂中,表現得忠勇大義,最後都戰歿沙場。
在歷史上,捻軍曾兩次進軍膠東半島,第一次是在咸豐辛酉年(1861年),陳氏父子就是在此次戰事中殉難。

青島平度北部有個澀埠村,清代出了一對忠義的陳姓父子

(膠萊河)

膠萊河為半島之天然屏障,古代交通不便,要想過河進入膠東,平度北部的新河、灰埠,以及掖縣的沙河,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澀埠距離三者不遠,捻軍入境,因此也首當其衝。

青島平度北部有個澀埠村,清代出了一對忠義的陳姓父子

(膠東圩子牆遺址)

捻軍在內地起事早有時日,消息也提前傳到了膠東。當時不少鄉村都籌辦團練、修築圩牆,牽頭的一般都是各地的頭面人物,陳悟、陳廣業父子都是生員,澀埠當地的團練,就由陳氏父子二人負責。在捻軍還沒過河之時,陳氏父子就打算率人增援沿岸,但捻軍動作迅速,前者還沒走到,後者就已經突破膠萊河防線,殺進膠東半島。於是,父子二人率眾退守本村。

青島平度北部有個澀埠村,清代出了一對忠義的陳姓父子

澀埠當時雖然築有圩子,但畢竟是個村莊規模,且民間團練未經戰陣,一觸即潰。無奈之下,陳悟吩咐兒子陳廣業,護送老弱婦孺到附近山上躲避,他自己留在村中與捻軍搏鬥,眾寡不敵,被俘之後殉難。志稱:“賊奪悟刀,身中數十創,罵不絕口,死。”
陳悟不屈而死,他的兒子陳廣業更為壯烈。他護送婦孺上山之後,捻軍繼至。通常來說,捻軍習慣速戰,很少攻堅,因此當時膠東很多村落都在山上高處築圩自保,現在還能看到不少遺蹟。陳廣業率眾居高防禦,形勢本來要好於村內。然而,捻軍突然發炮,雖或許只是試探進攻,但山上的團練對戰爭的認識應該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未見如此陣勢,就此潰散。

青島平度北部有個澀埠村,清代出了一對忠義的陳姓父子

當時,身邊的人想拉著陳廣業一起逃命,但他看到村外菸塵四起,料想村裡已經陷落,大呼“吾父死矣”,於是持短刀殺入敵軍陣中。
陳廣業四處尋訪父親而不得,此時身邊的敵軍越來越多,圍之數重。他雖然年輕力壯,但也逐漸不支,遍體流血。此時他強忍傷痛,“奔其祖墓下而死”,似乎是告慰先人,自已經盡力而為了。
對於陳氏父子的忠義之舉,《平度縣誌》雖然沒有專門寫下褒獎之語,但在忠義篇開頭的一段話,用在父子兩人身上也相當貼切:“殉難諸公素非有守土之責、一命之榮,而義憤所激,捐軀國家……義無反顧,鄉人傳述迄今未替,是宜依次記錄,不可缺漏。”


咸豐年間距離現在不算太遠,相信這段歷史,澀埠當地的朋友應該聽老人提起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