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其實,朱棣造反是因為一個夢

《大明風華》中,大家看到的永樂帝朱棣有三個兒子,其實朱棣是有四個兒子。

1,永樂的四個兒子

永樂帝朱棣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為人仁厚,好文崇儒,身材肥胖,胖到行動不便的那種;

二兒子朱高煦最像朱棣,能征善戰,長期跟著父親南征北戰,在關鍵時刻救過朱棣的性命,而且能說會道,深得朱棣喜歡;

三兒子朱高燧,善於心機,心腸歹毒,看好二哥坐上龍位,一直幫朱高煦出謀劃策,有一次,朱高燧竟然在朱棣生病之際獻上毒藥,事情敗露,多虧了大哥朱高熾拼死相救,對朱棣說:

“世界上哪有兒子想毒死自己親生父親的,一定是另有惡人暗中搗鬼,才會發生此事。”

四兒子朱高爔,出生後在一個月內就夭折了。

《大明風華》:其實,朱棣造反是因為一個夢

2,太子之位的關鍵人:解縉

對於太子之位,永樂原本更傾向於老二朱高煦,三個兒子中,太子之位就在老大朱高熾和老二朱高煦之間選擇一個,老大的是“仁”,老二是“勇”。

戎馬一生的朱棣內心更喜歡“勇”,因為他的江山就是靠“勇”奪下來的,不喜歡文縐縐的人。老大朱高熾受到朝中文官集團的追捧,更加不受到朱棣的待見。

關於太子之位,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負責《永樂大典》編撰工作的解縉

解縉是個大才子,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

江西吉安人,出身書香世,據說5歲便能通詩文,12歲熟讀四經五書,20歲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21歲參加科考奪第七,二十出頭便深得朱元璋的賞識,處於權利中心,熱衷政治,不是好事,朱元璋為了保護他,特意把他貶出京師,讓他十年之後再回來。

《大明風華》:其實,朱棣造反是因為一個夢

解縉侍奉過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位皇帝,幾起幾落,後人記住他除了《永樂大典》,還有就是明成祖朱棣關於繼承人給出了極佳的建議,並得到了朱棣的採用。

《六史·明史演義》記載:“會成祖以建儲事宜,問及解縉。解縉應聲道:“皇長子仁孝性成,天下歸心,請陛下勿疑!”成祖不答。縉又頓首道:“皇長子且不必論,陛下寧不顧及好聖孫麼?”

3,朱棣偏愛朱瞻基是因為一個夢

“好聖孫”就是朱瞻基,是老大朱高熾的兒子,朱棣平時最寵愛的就是朱瞻基,在朱瞻基小的時候,就喜歡抱著他,親自傳授治國方略,在朱棣的調教下,朱瞻基從小就能文能武,有勇有謀,更加深得朱棣的喜愛。

《大明風華》:其實,朱棣造反是因為一個夢

除此之外,朱棣喜歡朱瞻基,和朱瞻基出生之時有很大關係。

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了父親朱元璋,給了他一個大圭,並告訴他“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大字

大圭:是古代皇帝所執的玉質手板。形狀狹長而銳上,略似劍葉。

就在此時,僕人通知張氏(朱瞻基母親)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朱棣大喜,認為朱瞻基是祥瑞之人,可以幫他圓皇帝夢。到了朱瞻基滿月的時候,朱棣抱著朱瞻基,一看,這小子英氣滿面,符合夢中的祥兆。到朱棣做了皇帝,朱瞻基已經十歲了,嗜書好誦,智識傑出,朱棣譽不絕口。

解縉在關鍵時刻點出朱瞻基,其實就是給朱棣某種暗示,要想傳位給長孫朱瞻基,就必須首先立朱高熾為太子。最終,朱棣立了朱高熾為太子。

據說,當初燕王下定決定謀反,和這個夢和這個孩子有很大的關係,起碼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