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助脫貧 援鄂抗疫報黨恩 河北承德圍場八頃村積極助力抗疫(中國環境報)


3月14日,經過長達2000公里、耗時兩天的長途跋涉,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八頃村聯合河北艾頤康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捐贈的2萬斤富硒有機土豆,順利抵達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這是八頃村向湖北武漢捐贈2萬斤富硒有機土豆之後,捐出的第二批愛心物資。

“黨的政策好,幫助我們脫貧致富。我們現在也有能力為國家出一份力,把優質農產品送給湖北人民。”70歲的老黨員喬文明說。


喬文明是八頃村459戶1153人的代表。這個村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西北部,曾經是河北省深度貧困村之一。


在生態環境部和河北省廣播電視局的對口幫扶和定點幫扶下,經過河北省廣電局駐村工作組與村兩委的共同努力,八頃村以“四生四扶”為扶貧攻堅思路,以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實現了全村貧困人口綜合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35%降至0.34%,2019年底成功實現脫貧摘帽,打造了生態環保扶貧的樣本。


“小土豆”做出“大文章”


“這次支援湖北的馬鈴薯是村裡的優質扶貧產品,是一種高端富硒有機馬鈴薯,它帶動村裡改變了傳統種植結構,讓土豆煥發了新的生機。”說起捐贈的這批土豆,駐村第一書記郭安治的言語中充滿自豪。


同樣熟悉這批土豆的,還有潘尋。2016年底到2018年初,作為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對口幫扶八頃村的第一批聯絡人之一,曾掛職圍場縣環保局的潘尋見證了“小土豆”做出“大文章”的成長之路。


生態環境部是圍場縣的對口幫扶單位,八頃村是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牽頭的第八扶貧工作小組幫扶的村子之一。生態環保扶貧,是駐村工作組和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首先想到的辦法。


“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八頃村的出路。”潘尋回憶說,2017年1月,第一次從八頃村回到北京,他和同事們就帶回來了當地的特產——土豆。


“權威機構的檢測結果表明,我們的土豆蛋白質含量、花青素含量都高於國家標準,汙染物殘留也遠低於國家標準。最重要的是,土豆中硒的含量達到了‘富硒產品’的國家標準。”


土豆是當地的主要支柱產業,幾乎家家種植,但因為很普通,所以附加值很低,一直以來也很難打開銷路。如今卻大有不同了,有了新的“亮點”和“賣點”,圍繞“有機功能馬鈴薯”做文章的產業幫扶舉措不斷推進,經過多方努力,2019年10月,“八頃土豆”取得了南京國環有機轉換認證證書。


郭安治說,駐村工作組正在與石家莊北國超市洽談,不久八頃村的土豆將第一次走出小山村,進入石家莊等地的消費市場。


“國家還出錢幫我們新建了一個2600噸的土豆窖。”項目總投資150萬元,八頃村村支部書記唐鳳岐還記得,河北省廣電局和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分別支持幫扶了100萬元和50萬元。


“儲窖讓土豆保存時間更長,市場價格高的時候我們再賣出去,這樣收益更高。”村民郭新說,現在每畝土豆800元到1000元的純收入比之前不到300元的收入高多了。


“國家的政策好,給我們帶來了好項目。”郭新的話,也代表了全體村民的心聲。


除了政策好,還離不開大自然的饋贈。“土豆的蛋白質含量高就是因為土壤中的蛋白質含量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最生動的案例。”潘尋說。


“三變”改革讓扶貧有了新項目


2016年至2018年,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兩次組織圍場縣貧困村的幹部群眾到全國脫貧先進典型——貴州省六盤水考察調研,學習其先進經驗。


六盤水市推進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讓參加培訓的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印象深刻。


2016年,八頃村村集體成立了承德八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但產品是什麼,方向在哪裡,都不清楚。


定方向、找出路時,原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為村子帶來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協同發展示範項目。


“金蓮花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由於生計匱乏和保護機制不足,之前八頃村周邊自然保護區內野生金蓮花面臨人為採賣問題,對我國傳統生物資源的可持續保護、開發和利用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我們設立了金蓮花人工種植示範項目。”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工作人員盧研偉介紹說,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護圍場縣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當地貧困村民生計問題,帶動貧困群眾通過分紅、土地流轉和務工實現多元化增收。


如今,佔地60畝的金蓮花種植已經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18年就帶動了全村30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年收入的直接增加。“前年我和老伴入股6000元,現在每年分紅、土地流轉加上在公司務工,我們一年就能收入7000元。”喬文明高興地說,自己已經脫貧,再加上養老保險,日子再也不用愁了。


除了金蓮花,八頃村另一個特色產業是玫瓏瓜的種植。


2018年,經過原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主任陳亮“牽線搭橋”,駐村工作組與海南純綠農業研發公司合作,引進了海南玫瓏瓜種植項目。


項目籌資306萬元,先後建設了207個大棚佔地規模達200畝的玫瓏瓜種植基地,不僅帶動了本村75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還帶動了附近哈字村30戶貧困戶增收。收入最多的一貧困戶一年在玫瓏瓜基地務工的收入就有近兩萬元,實現務工脫貧。


“不管是種瓜還是種花,村集體成立了公司,駐村工作組幫我們解決了銷路問題,對於村民來說就有了保障。此外,每年一屆的八頃農民運動會和每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健康補貼,費用全部來自於集體收入盈利。”唐鳳岐說。


“生態環保扶貧示範村”建設推動了新發展


2019年2月15日,郭安治在扶貧工作座談會上向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彙報了八頃村脫貧攻堅工作。


在座談會上,黃潤秋對河北省廣播電視局駐村工作組駐村幫扶和產業發展給予肯定,對玫瓏瓜產業發展給予表揚,明確下一步將加大生態環保建設幫扶力度,並將八頃村確定為生態環保扶貧示範建設村。


在這之後,生態環境部各業務司局、直屬單位與八頃村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


2019年8月13日,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鄒首民在八頃村主持召開生態環保扶貧示範村建設現場推進會,推廣八頃工作經驗,提出下一步創建要求。


2019年9月6日,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與八頃村黨總支結成支部共建單位。


也是在這一年,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還幫助村裡技術引進了一種新作物——菊芋。


“目前菊芋的集中種植面積達到了50多畝,還有十幾畝種植在了村民的家裡,給村民們帶來了收入。到了秋天,黃色的菊芋、鮮豔的花草與藍天白雲相映襯,非常好看。” 唐鳳岐說。


“‘示範村’是對我們的肯定,也堅定了我們努力的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郭安治說。


示範村創建以來,八頃村對全村2150畝草場、2萬多畝林地制定實施了保護建設規劃和措施,累計在通行沿線栽種觀賞性垂柳2500棵、花樹30叢墩,房前屋後村民自發栽種花草上萬株,綠化美化面積達100多畝;在金蓮花、玫瓏瓜基地加固了綠色環保圍網;對10個村組沿路的2500多米殘垣斷壁進行整修,在500平方米的牆面上進行生態圖畫繪製和生態標語宣傳。“生態扶貧樹標杆,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標語口號在陽光映射下格外醒目……


“生活好了,人居環境也要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與以前大不一樣。不管是脫貧還是生態環保工作,我們都要做表率、樹標杆。”唐鳳岐說。


“脫貧不忘回饋社會,一方面讓社會感動,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的幫扶工作卓有成效。”盧研偉表示,雖然已經實現了脫貧摘帽,但生態環境部以及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對於八頃村的幫扶力度不會減弱,將繼續幫助其在生態產業方面謀劃新的發展,幫助八頃村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原標題:《綠色發展助脫貧 援鄂抗疫報黨恩 生態環保扶貧示範村——河北承德圍場八頃村脫貧不忘黨恩積極助力抗疫》


記者:童克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