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的书籍,废料场女孩重塑自我的过程,唯有通过教育去实现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豆瓣9.0,的书籍,废料场女孩重塑自我的过程,唯有通过教育去实现

最近读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很困难,难以想象世界上有这样的家庭,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特别压抑甚至做了噩梦。

但是越往后读心里越敞亮,一个十七岁的女孩自学通过了大学考试,从大山里走出来,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从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开始,她的内心不断地蜕变,不断地从一个扭曲变形的卑微怯懦的小女孩,转变为一个自信、内心坚定的博士。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到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

塔拉·韦斯特弗说,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这本书是塔拉·韦斯特弗的处女作,《纽约时报》畅销榜,全美销量破百万册,作者也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豆瓣9.0,的书籍,废料场女孩重塑自我的过程,唯有通过教育去实现

比尔盖茨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1、父母教育是一面镜子,化为烙印如影随形,束缚她的内心。整个人生都被注定,宿命般的重复。

塔拉的父亲有一个废旧物品垃圾场,每天天亮后都会去那里工作。家里有七个孩子,她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

她的家是一个另类的原生家庭,孩子不可在医院里出生,不可办出生证明。不可以上学,生病受伤不可以去医院就医。男孩长大了接替父亲的工作:开挂车,做焊接,扳废料。女孩应该接替母亲工作:承担全部家务,研究药草,成为助产士,生儿育女。而他们家的终极目标是:自给自足,为世界末日做准备。

塔拉说,我曾相信我们一家是不朽模式中的一部分,相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会永生。

她的父亲一遍遍的讲述世界末日要来临,需要动手做准备。不停地制作黄桃罐头,不停地藏在地下仓库里。不要相信政府,要相信上帝的旨意。

即使哥哥的腿被烧坏,头被撞的开花,妈妈被撞得不能动弹,也不能动摇他不去医院的意志。他说,违背上帝的旨意,会接受惩罚的。

身在这种家庭里,父亲的近乎洗脑似的教育,认为上学是政府的阴谋。她的哥哥肖恩时不时的暴力对她,把她的头按进马桶里,用他的认知认为她行为不检。

衣服不能穿到膝盖上面,不能穿短袖的衣服。即使在废料场干了一天的活,回家后也不能洗掉污垢,像女孩那样去化妆,“诚实的污垢,洁净即轻佻。”

甚至她的哥哥肖恩,会骂她是“妓女”。她很困惑女孩子的一切特征,渴望自己可以是一个男孩子。

我觉得每个女孩在这样的家庭都生存不下去,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刻会爆发战争,会被打的体无完肤,脚趾都断掉。你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甚至连信仰都在不停地变。你会觉得女孩生来就是附属品,就是起到传宗接代的作用。


豆瓣9.0,的书籍,废料场女孩重塑自我的过程,唯有通过教育去实现

塔拉起初也觉得一切就该这样,直到哥哥泰勒的出走,去上了大学。原来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生存方式,她一度觉得泰勒是进了“敌营”。

十六岁的她有了爱美之心,有了对这个世界独特的感知能力。对异性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开始质疑父亲的教导。而哥哥肖恩开始用男人的方式教育她,认为她的行为不检点,认为她开始勾引男人。拽着她的头发让她妥协,把她的头按到马桶里快要窒息。这一切都是父母默许的,他们都装作不知道。

泰勒是她人生很重要的转折点,当她再次被肖恩拽着头发往卫生间里拖的时候,泰勒给了他的车钥匙让她逃跑。

他告诉她能够打破僵局的方法:去上学。

塔拉每次被打之后,就会站在卫生间里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那个难堪、丑陋、肮脏的自己,那个被打垮、屈服了的自己。

可是当她开始自学考试,默默地努力为了新的目标而努力时,内心开始慢慢地转变。

爸爸为了阻止她去上学,开始把她按在废料场无休止的工作。能够把头剪下来的钢剪,她被推到了前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很多行为准则都是参照父母的行为,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而塔拉从父母偏执的思想里,学会到分裂自己的内心,不知道哪个自己才是真实的。

当镜子里的小女孩在不断地否定自己,让她的心变得彷徨。越是成长越不知道以后的路是什么样子的,越是质疑就越是被恐吓和折磨,你只有归属于父母的思想中,才会师安全的存在。

这对于成长的她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存在。她的世界在发生改变,她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2、荒谬的指控和冷酷的暴力,促使她开始思考,真正的自我是什么样子,哪一个自己才是真实的。

塔拉凭借阅读《圣经》和《摩门经》学会了阅读和写作,书中十几次提到《圣经》,有很多的小标题典出其中。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封面:一支铅笔勾勒出大山的轮廓,一个女孩站在一座山头,眺望远方的崇山峻岭,一群飞鸟向着远方的山林飞去。

塔拉一家曾经救助过一只野生的大角猫头鹰。这个受伤的野性生灵发现自己被囚禁,险些将自己拍打致死,于是他们只好将它放生。塔拉的父亲说:它和大山在一起比和我们在一起更好。它不属于这里,也不能教它属于这里。

她在书中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有着很深的隐喻。她虽然来自大山,却也不属于这个大山。她注定是一只飞鸟,告别这个大山,去寻找属于她的山峰。她就是那只猫头鹰,有着自由飞翔的意志,勇敢的寻找自己的方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就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

父母为她规划的人生轨迹是:稳定、循环。

而它的本质是:操控。

塔拉生活在一个反复无常的家里观念里,这种观念让她痛苦。甚至在她的身体发育,出现少女特征的时候,也是不被允许的。


豆瓣9.0,的书籍,废料场女孩重塑自我的过程,唯有通过教育去实现

她的哥哥一次次的暴打她,骂她是“妓女”、“婊子”、“贱人”。

甚至这种观念根治在她的心里,每次她和异性接触时,都会觉得自己不正经,避免有任何肢体接触。那种约束就像幽灵,时刻提醒她的不同。

“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我,而是让我变得身份模糊的表面上的约束和仪式。”

泰勒说告诉她,外面有另外一个世界,一旦父亲不再耳边灌输他的观念,世界就大不一样了。

塔拉开始寻找自我,开始丈量世界的不同,开始偷偷地用功学习。开始大学里不一样的生活,开始质疑以前的家庭教育,开始有了越来越肯定的答案。

父母灌输的思想里,世界是一种模样。而她用自己眼睛去观察时,世界又是另外一种样子。这本书里很多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比方说她的奶奶就是一个相信政府和医院的人,有病了也不会求助于草药,而是去正规医院去看病。而她最后患了癌症去世的时候,她的父亲说奶奶是背叛上帝而受到了惩罚。

她的外婆是一个优雅知性的女性,从小对女儿进行良好的教养。小时候的塔拉每次去外婆家,用完厕所从来不洗手。她很惊讶的说,我不是这样教育你妈妈的,你应该把手洗干净。而塔拉的爸爸反驳说,我会教育她不要尿到手上。

而这一切都在塔拉去接受教育之后,得到了新的认识。她很坚定的认为,医院是可以救助生病的人,她毅然决然的把撞车的哥哥送到了医院。在外婆去世的时候,她去参加了葬礼,看着闭着眼睛躺在棺材里老人,她的心中由衷的产生了尊重的感情。

3、女人的命运不该被注定,通过教育她重塑了自我,也坚定了人生该走的方向

教育意味着什么?一个女孩该如何追逐自我?自我意愿和家庭责任之间怎么平衡?

塔拉曾经认为上大学与她无关,她的人生轨迹是:十八九岁时,我会结婚。爸爸将分给我农场的一个角落,我丈夫会在那里盖间房子。母亲会教会我草药和助产知识。

她对父亲说,她要去上大学。他告诉她,一个女人的位置在家里,应该学习有关草药的知识,以便将来接替母亲。

当她选择去读大学,她的父亲又说,“你弃绝上帝的祝福,去无耻地追求人类的知识。他的怒气因你而起,不久就会降临。”

但是塔拉还是毅然决然的去上学了,虽然需要克服艰难险阻。而这么做也意味着,她和父亲走到了岔路口,她选择了一条路,而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我不是一个好女儿。我是一个叛徒,羊群中的一匹狼。我有一些地方与众不同,这种不同很不好。我想咆哮,想扑倒在父亲的膝头哭泣,发誓自己再也不这么做了。但我是狼,我还在撒谎,无论如何他会嗅出谎言,我们都心知肚明。”

塔拉拒绝让大学公寓里保持洁净,她已经对于父亲教导的“诚实就是污垢”根深蒂固。拒绝安息日购物,拒绝穿露出脚趾以上的衣服。

她觉得大学里都是伪装成圣人异教徒,坚守着医生是堕落之子,家庭教育是上帝的旨意。

塔拉开始改变,她开始上完厕所后洗手,开始学习喝咖啡。甚至接受了政府的助学金,她知道自己已经离开家乡太远了。

一方面她努力的改变着,感受着全新的自己带来的喜悦。一方面又被“过去”牵扯着,让她能够看见站在自己面前的“另外一个女孩”。

克里博士提高声音说,“你不是愚人金,只在特定的光线下才发光。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

但是这本书绝对不是讴歌努力的结果,一种励志的美国梦的书。最后取得的成就绝对不是她想表达的终极答案,她要说的是内心的一点点的蜕变。

打破——重塑——失败——重新来过——坚定信念。


豆瓣9.0,的书籍,废料场女孩重塑自我的过程,唯有通过教育去实现

过程很痛苦,塔拉腹背受敌。塔拉上了大学才明白,父亲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他自私、偏执和固执,而母亲和哥哥、姐姐,包括自己都是他的牺牲品。

“我想,我们才是付出代价的人。母亲。卢克。肖恩。我们伤痕累累,瘀青、擦伤、脑震荡、腿着火、脑袋开花。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警觉的状态和持续的恐惧之中,我们的大脑充斥着皮质醇,因为我们知道那些事情随时可能发生。”

塔拉顺利的毕业了,她获取了剑桥大学硕士全额奖学金,她通过了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

而当她去看望姐姐奥黛丽,知道那些暴力事件曾经在她的姐姐身上也重演过,她恐惧的的逃回学校去。奥黛丽说,想要和哥哥肖恩对质,想要告诉父母真相,想要她做证人。她的妈妈也很抱歉的告诉她,会和她的父亲谈谈,会站在她们这边。

而当她告诉父亲,肖恩曾经多么暴力,曾经要打爆姐姐的头,就是因为她不听他的话。

父亲却一点都不信,还叫来了妈妈。而这时候的妈妈选择了沉默,原来她从来没有和父亲谈过。

孤立无援的她得不到支持,连奥黛丽也说要和她划清关系。父母告知了她所有的亲人,她被恶灵附身了,是一个不详之人。

塔拉长达十个月的时间,每天都会半夜跑到街上去,大声尖叫身体颤抖。无法学习,生活停滞。

她知道自己抑郁了,她知道自己被家人放弃了。她知道自从离开那个大山,就已经不停地走远,再也回不去了。那个称为故乡的地方,再也不想要接纳她了。

曾经父母来到过哈佛,企图通过上帝的誓言拯救她。被她拒绝了,真是好样的。

“如果现在让步,我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次争论。我会失去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这就是要求我付出的代价,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父亲想从我身上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我自己。”

接受教育的结果,是双脚站在这个世界上越来越踏实,内心越来越坚定。她越来越能够和心里的“小女孩”合二为一,越来越相信内心的声音。

她接受了大学的心理辅导,逐渐的恢复正常生活。她知道如果她妥协于所谓的“亲情”,就要抛弃自己的见识,去拥抱父母提供的现实,将自己的见解埋葬,腐烂在大地里。

她也想起了梦里出现无数次的迷宫,那些高墙,那些用粮袋和弹药砌成的,也是用她父亲的恐惧和偏执、经文和预言筑成的。

塔拉每次自我怀疑的时候,都出现了在镜子面前审视自己的场景。直到她看到自己无法穿过镜子,将十六岁的自己释放出来。

她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全新的自己,不是因为取得了多高的成就,也不是人生多么辉煌,而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去做选择。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