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修框架結構的自建房,打樁挖到持力層後做框架柱而不做地圈樑,可以嗎?

忽而今秋


首先,在農村建房,可能是老百姓一輩子的大事,蓋房子是千萬馬虎不得啊!


現在農村建房,已經不同於早時候了,在七八十年代建房,那時的房屋整體質量輕,用青磚壘地基半米高,然後就用土坯建起牆體,再用木頭檁條架起屋頂,上黃泥踩實就算蓋好房子了。而現在蓋房整體沉重,都是磚混結構的,這時如果地基不打好,以後很難預測要發生什麼事情的。

就如題主所說,挖到持力層,就是用農村老辦法打夯,來夯實地基,由於地基土質不同,承受力也不同,有地方以經雨水浸泡,可能就變軟塌陷,這樣就會造成牆體開裂,嚴重的會造成房屋一角坍塌,真發生這種事情就後悔莫及啦!
在我們這裡建房,要在地面開槽一米多深,然後用黏土和(huo)上白灰石灰,這裡稱之為(混蛋灰),往開的槽裡面撒一層夯實一層。夯實有半米後,再用磚壘三七牆到地面,在地面水平處就澆築混凝土圈樑了,然後再打框架續牆體建房了。

只所以囉嗦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建房打地基的重要性。如果在持力層打立柱,現在的屋頂都是做鋼筋網格,混凝土澆築,立柱要承受多大壓力,就是用樓板也是不輕的。如前面所說,有的土質發軟,要是有一個立柱變形,可能是一輩子的積蓄打了水漂。
所以,現在的房屋整體結構質量沉重,還是打上地圈樑的好,畢竟房子都蓋起來了,做一道圈樑也不差這點錢,等房屋建好搬進去住著心裡也踏實啊!


新樂老杜


農村自建房的框架結構,採用樁基礎直接做框架不想做地圈樑,不得不說這又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只是這樣到底可行不可行?我認為肯定是不可以的,至於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就等我慢慢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拋開地圈樑本身的作用,先來說說地梁對一樓磚牆的承載作用。

雖然說是框架結構的農村自建房,但是如果沒有地梁,我們一樓的磚牆應該怎麼做?澆築好地面混凝土之後,直接在水泥地板上砌牆?或者是像以前老房子那樣,挖條槽做個大腳然後再砌牆上去?

這樣的做法,萬一哪天地面被水泡了那可咋整啊?再說挖了井樁之後,地面全部成了鬆土,再也不是以前的的原土層了,這樣的做法會不會是因小失大呢?

地梁本身的作用,不單單是可以把農村自建房的基礎連結成一個整體,起到基礎加固的作用,而且還能防止或者緩解基礎不均勻沉降。

曾經回答過太多農村自建房這方面的相關問答,在這裡咱們不說大道理,只用最簡單的比方來說明問題。對於地梁的連結作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經常使用的人字梯中間那條拉桿,還有我們裝模時用到的頂木拉桿。

尤其是我們農村自建房裝模用到的頂木拉桿,有拉桿和沒有拉桿,頂木能夠承受壓力的大小,咱們做這一行的應該是印象深刻吧?中間沒有拉桿的時候,就是單獨一條頂木,人踩上去都會彎曲,但是把所有頂木用拉桿連結成整體呢?幾十噸的混凝土都沒有絲毫影響。

通過這樣最淺顯的比方,大家應該明白我們農村自建房的地梁到底能不能不做了吧?只有很清楚的知道了地梁的確切功能,我們才能知道地梁到底有多大的重要性。如果叫我來選擇的話,我絕對不會棄這種小成本大作用的地梁而不顧。(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在農村修框架結構的自建房,打樁挖到持力層後,做框架柱而不做地圈樑,可以嗎?

我的回答是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

地圈樑的作用。

一,是把各個獨立的框架柱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如有一個框架柱下沉,因為有圈樑連接,不會有太大影響。

二,是一樓牆體的承重。如果不做地圈樑,一樓的牆體只砌在地板上,雖然有混泥土墊層,依然承受不起牆體的重力。因此不但要做地圈樑,為了安全,要求地圈做到寬30釐米,高50釐米,地圈樑的鋼筋和框架的一樣,甚至要粗一點。

農村建房是大事,該用的用,該省的省,不要房子建成,岀了問題,後悔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