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登陸太陽嗎?

明亮8736143


現在最耐受高溫的是一種叫做碳化鉭的材料,它最多能承受4000攝氏度的高溫,一般,它被用來製造覆蓋噴氣發動機的葉片。

但是,假設我們製造出了超耐高溫的材料,那麼,登陸太陽會面臨什麼挑戰呢?

我們太陽之旅的第一站將是日冕——太陽的最外層。它的燃燒溫度高達100萬攝氏度,幾乎是岩漿的900倍!之後,在離地表約3000公里處,我們到達色球層,即太陽的第二層。這是一個充滿磁場的等離子體層。而這裡的磁場非常不穩定,耀斑以及與耀斑共生的日珥、衝浪、噴焰等會經常爆發。這將是登陸太陽巨大的挑戰。下一層同樣危險:光球層。這一層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表面。在這裡,我們會感覺很糟糕,因為太陽的引力遠遠大於地球,地球上一個150斤重的人在太陽上大約有4000斤重。所有額外的重量會壓碎你的骨頭,粉碎你的內臟。而且,太陽沒有任何固體表面,它只是一個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的巨大球體。太陽內部的強大磁場產生了太陽黑子,太陽耀斑經常會隨之而來。當磁場和超高溫氣體從地表猛烈噴發時,釋放出相當於100億個氫彈的能量。

下一層同樣危險:光球層。這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表面。在這裡,你會開始覺得很糟糕,因為太陽的引力太強了,地球上一個150磅重的人在這裡大約有4000磅重。這和犀牛差不多。如果你能降落在這裡,所有額外的重量會壓碎你的骨頭,粉碎你的內臟。但是如果你環顧四周,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你著陸,因為太陽沒有任何固體表面。它只是一個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的巨大球體。所以你不是要降落在光球層,而是要沉進去。光球層中最大的危險之一來自於你環顧四周時可以看到的這些巨大的黑點。這些被稱為太陽黑子。它們是較冷的氣體區域,有些面積相當於整個地球。太陽黑子是由來自太陽內部的強大磁場產生的,這一方面會使你的電子設備爆炸,但更重要的是,在太陽黑子形成的地方,太陽耀斑經常會隨之而來。當磁場和超高溫氣體從地表猛烈噴發時,釋放出相當於100億個氫彈的能量。所以讓我們避開這些活躍的區域,向太陽內部進發。

假設我們幸運地避開了這一切問題,我們將到達太陽表面之下的對流區。這裡的溫度高達200萬攝氏度。目前上,地球上還沒有任何物質可以承受這種高溫。但出於好奇,我們繼續。

之後我們會到達輻射區。這是太陽最厚的一層。它幾乎佔了整個太陽半徑的一半,所以我們會在這裡旅行相當一段時間。這裡的密度和壓強太大,連光波都很難傳播,也就是說,在這下面,它是漆黑一片。終於,我們到了太陽核心,在太陽表面以下50萬公里處,佔了它半徑的四分之一左右。在這裡,壓強極大,原子緊密地擠壓在一起,其密度大約是鐵的10倍。此外,它的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是整個太陽系中最熱的地方。太陽實際上並沒有著火,所有能量都是通過核反應產生的,核反應將氫原子撞擊在一起,產生更大的氦原子和一些額外的能量。因此,即使你成功地經受住了酷熱、太陽耀斑和擠壓的壓力,你現在也必須爬出太陽系最大的核反應堆。

劉老師聊科學


答案:人類絕對不可能登上太陽!


原因一:距離很遠,目前人類已知的燃料不能讓飛行器到達太陽


我們都知道,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約1.5億公里,這樣的距離看似不遠(至少與其他天體和宇宙比較起來不遠),但是人類如果要能夠到達太陽是絕對不可能的。下面我我們就來看一下,目前地球上各種交通工具達到地球所需要的時間。


(一)如果飛行器裝載人類乘“光”從地球到太陽需要時間為——8分19秒(光速每秒30萬公里)。可惜沒有東西可以以光速飛行,如果有,那就可以穿越了。


(二)如果飛行器裝載人類乘“火箭”從地球到太陽需要時間為——約3年(時速5500公里)。


(三)如果飛行器裝載人類乘“飛機”從地球到太陽需要時間為——約17年(時速1000公里)。


(四)如果飛行器裝載人類乘“高速火車”從地球到太陽需要時間為——約85年(時速200公里)。


(五)如果飛行器裝載人類乘“小汽車”從地球到太陽需要時間為——約170年(時速100公里)。


(六)如果飛行器裝載人類“騎馬”從地球到太陽需要時間為——約341年(時速50公里)。


(七)步行——約2814年(時速6公里)。人還沒到,人類都滅絕了。


原因二:沒有任何金屬能夠耐得住太陽的高溫。


即便有一天人類製造了一種飛行器能夠以光速飛行,但是也不能夠到太陽上去,因為太陽的溫度超乎我們的想象。


根據科學家的測算,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 5500 攝氏度,而太陽中心的溫度則高達 2000萬攝氏度。太陽有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最外面的則是日冕層,它的溫度高達約 500萬 攝氏度。


因此,人類不可能登上太陽。因為還沒到太陽就已經化為一股青煙了。

原因三:即便能夠到達太陽也無法降落


太陽雖然跟地球和月亮一樣是個球體,可是太陽可不是像地球和月亮一樣的固體,太陽主要是由氣體組成。因此,即便人類能夠到達太陽也是無法降落到太陽上去的。


夢想都是要有的,雖然我們不能到達太陽,但是總有一天我們人類興許能飛出太陽系,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個地球。


關注我,讓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


K褲兜科學


人類能登陸太陽嗎?如果是像飛蛾撲火一樣為了一剎那美麗,其實現在就是做到,如果是要安全登錄和返回,目前就無法實現啦,至少得解決以下問題:

一、靠近太陽。

其實這個問題反而是最好解決的,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經可以做到,如果計算好軌道,在近日點登錄,幾個月就能到達太陽,但是在登錄太陽之前,得先解決其他方面問題。

二、高熱和電暈

極熱是最明顯的問題。太陽的表面溫度是令人窒息的10,340華氏度(5,726攝氏度)。哪怕是NASA宇航員使用的太空服也只能保護他們免受高達250華氏度(121攝氏度)的溫度。不僅需要更高科技的太空服,還需要耐高溫不解體的飛船。

三、超強輻射

太陽發出大量的輻射,包括一些我們認為是可見光的形式。當你靠近太陽時,危險的輻射類型會加劇。

四、20倍重力

太陽表面重力是地球的20多倍,如果飛船能浮在太陽表面,你得做好承受20倍重力的心理準備_……至於怎麼承受,目前無解


AI小離


這個問題似乎有些腦洞大開,我們應該都知道,太陽是一個巨大的氣態星球(對於我們來說)其中的質量佔據了太陽系的99.86%

從太陽中心點至四分之一的太陽半徑這裡是太陽的熱核反應區,這裡集中了太陽約一半的質量,這裡的溫度高達1500萬度,壓強達2500億個大氣壓。在熱核區發生核聚變,將氫聚變成氦並釋放出巨大能量,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光和熱,根據觀測,太陽表面的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所以,人類目前沒有、將來也沒有能力飛抵太陽,更別說登陸太陽。

但是,即便如此,人類還是向太陽發射了帕克號探測器,大小相當於一輛小轎車,它將做為期 7 年的探測任務。在這期間,帕克將繞太陽運行 24 圈,並逐漸縮短與後者的距離,最終在距離太陽表面約8.5個太陽半徑的地方,其實是離得很遠。太陽探測器的任務是探測等離子體、磁場和波、高能粒子和塵埃,以及日冕結構成像等

人類登錄太陽的第一種可能,人類的技術已經發展到頭了。如果登錄太陽,就已經超過了技術的極限所以說人類無法到達太陽

第二種可能

人類的理論上可以到達太陽,但是想要實線,救需要人類長時間得努力(現在人類的載人探測器只登陸過月球,連火星都沒登錄,直接向登錄太陽是不是有些異想天開了)

第三種可能

人類未來會掌握一種技術,這種技術已經突破了現在的所有物理學基礎這種技術已經突破了我們的想象,但是未來有可能實現如果技術能實現,那麼登錄太陽只是小菜一碟了

最後,謝謝大家的觀看,拜拜( •̥́ ˍ •̀ू )








伽利略號大氣探測器


一,人類肯定可以登陸太陽,只是在自己完全無知無覺的時候,化成了空氣和灰塵,太陽神普照著大地,順帶著把被陽光照過的孩子們都接去參觀了她的堡壘和宮殿,然後,再把他們派往世界各地去投胎;

二,歷史上膜拜太陽神的民族有印加人、墨西哥的阿滋特克人,然而,人類史上敢於挑戰太陽神的民族,就是中華民族,中華民族面對熾熱的太陽,夸父追著太陽跑,結果累死了,然而,還有人不服,后羿很厲害,射下了太陽;

三,其實人類一直在尋找著上太陽、星球上的天梯,來自星星的生靈說:走天梯,可日行億萬裡,可以在整個星宇裡隨意遨遊;

四,我覺得等到天黑時,看看有沒有能防備6000度高溫的太空旅行船,來接大家去太陽上觀光旅遊。






太陽是太陽系中最重要的天體,是形成太陽系的動力源,如果沒有太陽引力那麼太陽系中的行星就不會形成有規律的軌道運行,太陽不僅對於太陽系重要對於地球上的生命同樣重要,太陽燃燒產生的光和熱無時無刻不為地球上的生命補充能量,所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太陽系,更沒有地球上的生命。所以說太陽的重要不言而喻,對於這麼重要的天體,人類自然很想搞清楚它究竟是怎麼來的,最終又怎麼去的,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不斷髮展,人類對太陽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完全揭開太陽奧秘是人類探索太陽的終極目標。

太陽是太陽系中最重要的天體,是太陽系的靈魂

俗話說:“要想知道山上有什麼東西,就親自去看一下”。探索太陽奧秘也是一樣,單單依靠望遠鏡很難發現太陽內部的奧秘,無法知道太陽內部奧秘那麼不能真正完全揭開太陽很多未解之謎。但是要想登陸太陽去考察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為什麼?我們來看看太陽的環境有多惡劣,太陽的直徑長達140萬公里,是地球的35倍,它的表面溫度高達5700攝氏度,中型溫度更是達到1500萬攝氏度,如此高的溫度幾乎可以燒燬地球上最堅硬的物質,除了溫度極高外,在太陽上的受到的壓力也是非常可怕的, 幾乎相當於3000億個地球大氣壓,如此高的大氣壓幾乎可以把宇宙飛船壓碎掉,那麼在如此極端高溫高壓情況下, 未來人類有沒有可能登上太陽進行考察呢?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700攝氏度,內部溫度更是達到1500萬攝氏度

人類在未來能否鑽進太陽內部進行考察,取決於三個條件,第一是高溫、第二是高壓、第三個重力加速度。目前人類製造的任何飛船都無法承受太陽如此高的溫度,普通的宇宙飛船都是有鋼鐵或者鈦合金製造而成的,這些材料一般的耐溫極限在幾千度,而太陽的內部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所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材料問題。不過目前人類似乎已經解決了材料這個問題,因為在人類利用核能的過程中,製造出一種可以承受極高溫的裝置,那就是託卡馬克所用超導強磁體,在這種裝置內部發生核聚變,溫度高達幾千萬甚至上億它都可以承受,如果把這種材料應用到飛船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同時這種材料也非常耐高壓,所以又可以解決太陽上高壓問題。

龐大的太陽與渺小的地球相比,人類是多少渺小

其次是重力問題,太陽引力遠遠大於地球引力,所以在太陽上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上的28倍,也就是如果一個人站在地球表面,那麼相當於28個人站在上身上,目前世界上的宇航員最多可以承受8倍地球重力加速度,而地球上沒有人能夠承受太陽上如此巨大的重力加速度,這是由人體的結構決定的,人體的生理如果承受很大的重力加速度,那麼會影響到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出現死亡。與重力加速度相比,解決材料耐溫、隔熱、耐壓等問題可以說都不是事,所以重力加速度是解決太陽登陸最複雜的技術之一,未來如果能夠研製出一種反重力宇航服就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

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排名第三

以目前人類的技術不要說登陸太陽,就是登陸比太陽環境好很多的金星都非常困難,金星同樣具有高溫高壓的特點,只不過比太陽小很多,金星表面溫度為470度,氣壓相當於90個地球標準大氣壓,除了高溫高壓,金星還有可怕的硫酸雨,這些硫酸雨對登陸飛船和宇航員具有強腐蝕危害,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人類的登陸飛船很快就會被損壞甚至消失,所以說目前人類很少有聽說過登陸金星計劃,雖然它距離地球很近。金星都無法征服,更不用說氣候更加惡劣的太陽了。

金星也是一顆高溫高達的星球,不過與太陽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人類永遠也無法對太陽進行考察呢?不是的,按照宇宙文明等級的理論上看的話,主要人類能夠達到宇宙文明的第二個等級文明,那麼就可以毫不費力的去考察太陽,所謂宇宙第二等級文明就是能夠完全控制和利用恆星系中的全部資源和能源,包括太陽、行星、彗星等天體。而目前人類的等級文明還不到1個等級,只有0.7個等級,升級一個文明等級大概需要5000-10000萬的時間,所以說人類在未來10000年後升級到宇宙第二等級文明之後,那麼就可以登陸太陽進行考察了。

等未來人類達到二級文明之後,才有能力去開發太陽系


小蔚觀世界


太陽每天跟我們朝夕相處,人類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太陽,有了太陽才有了萬物的生長,有了太陽才有了太陽能的利用。並且我們總喜歡把偉大的領袖比作我們的紅太陽。這些都說明了太陽在人類心目中神聖的地位。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對太陽的瞭解非常的少,目前為止,對太陽的知識大部分都是推測。

比如太陽能發光發熱,是因為太陽在進行不斷的核聚變並且產生高溫高熱,然後這些高溫高熱輻射到我們的地球,我們就能感受到來自太陽的溫暖。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如果太陽是一個非常熱的火球,我們離太陽越近就應該越熱,也就是說我們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應該是珠穆朗瑪才對,在太陽系行星中最熱的應該是水星,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珠穆朗瑪不是最熱的地方,水星的表面溫度最高也就430°,兩極永遠都是-170°,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裡我們有一個誤區,不管太陽熱不熱,我們地球上的熱其實並不來自太陽的發熱,因為地球和太陽直接隔著宇宙,宇宙是真空的,並不傳導熱。那麼地球上為什麼會感到熱呢?那是因為太陽發出的輻射波和地球大氣相撞、和地面相撞從而產生的熱。所以太陽熱不熱其實不重要,太陽只要持續發出輻射波到地球,我們就會一直感受到熱的存在。而且密度越高的地方越熱,因此距離地表越近的地方由於空氣密度更大,所以就會更熱。至於說到水星,因為水星上沒有大氣,它保持不住溫度,所以光照到哪裡哪裡就熱,照不到的地方就會很冷。

密度越大摩擦越強,發熱越高

那麼太陽到底能不能被人類登陸呢?目前有兩種理論。

理論一,核聚變說

根據核聚變說,太陽每天都在進行著核聚變,不斷的產生高溫,因此,如果想登上太陽,以人類目前的防護手段是做不到的。但是這個理論只是人類的推測,並沒有被科學家們實錘。主要是因為這個理論有一個很矛盾的地方,根據科學家觀測,太陽的表面只有6000℃,但是日冕(太陽的大氣層)確有100萬℃,也就是說越到太陽的內部反而溫度越低,這跟核聚變理論是相悖的。

核聚變說還有很多不可解釋的問題

理論二,等離子說

等離子態是居於氣態和固態之間的一種物質形態,它和氣態的區別在於氣態不導電,但是等離子態能夠導電,比如我們能看到的閃電就是等離子態。在等離子態世界裡流動著伯克蘭電流。伯克蘭電流有一個特點,它在宇宙中流動是非常微弱的,但當它遇到星體時(太陽、地球)就會突然增強,集中在這個星體上面,產生很強的電壓,由於電流在太陽大氣中的強烈摩擦,所以我們看到太陽發光、發亮並且發出高熱。但這本身並不要求星體有絕對高溫。因此太陽本身其實並不非得是一個特別熱的星球。

等離子說所能夠完美解釋人們所觀測到的太陽的相關問題

此外,根據一些傳說,其實NASA在1998年已經實測過太陽的地表溫度,這個溫度確實很顛覆人們的認知,太陽表面溫度只有27℃。但是NASA從來不承認這次測試,因為如果公佈這次測試結果,那麼整個宇宙論就會崩塌,幾十年來我們建立的科學體系就會崩潰,很多學科就需要重新研究。所以NASA很謹慎的選擇了沉默。

宇宙中神奇而無法解釋的問題有很多,我們期待著找到能夠登陸太陽的方法,對太陽一探究竟。


馬克魚


人類登錄太陽估計很難,首先要得到韓國的許可才能辦理通行證,因為韓國講過世界上很多東西是它的,大慨連宇宙中的太陽它已申請註冊,其次是要好好考慮帶什麼衣服,據說太陽上面很熱,我沒去過,是別人這麼講的,好象書上也這麼說,還有就是路途很遠,要用光年計算,且中途沒有休息的地方,所以不知是乘飛機好呢還是火箭好,我找熟人問了一下,飛機火箭的費用十分昂貴,而且還未開通運行,但是及許開通,我也去不了,要多少多少光年才能到達,我這可憐巴巴的幾十年壽命一點都不夠,想去想來,不夢想了,誰愛去誰去,能不能登陸關我甚事。


4O28985O86818


人類不能登錄太陽,當前不行,千百年以後估計也不行,除了太陽距離我們遙遠以外,更與太陽的成分屬性有很大關係,太陽的成分決定了人類製造的登錄器除了要耐高溫以外,更要具備懸停能力,否則根本不可能登錄。首先是到達太陽的距離,地球雖然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但是與太陽的距離並不近,平均距離有14960萬千米(1.5億公里),或許放在整個宇宙的橫向比較上這點距離微不足道,但是放在地球科技上來看,1.5億公里普通飛機需要飛15年,時速5500公里的普通運載火箭需要飛行三年,即便地球上最快的星際探測器(非載人),每秒可以飛行20公里,也需要100天到達,沒有火箭能夠在載人的情況下飛行三年。

其次是太陽的溫度,我們都知道地球上之所有溫度變化,是地球在公轉與自轉的過程中受太陽照射程度不同決定的,只不過地球上感受到的太陽溫度,是太陽光傳播了1.5億公里之後的感受,其實太陽表面溫度達到了驚人的5500度,人類當前從地球上提取合成的最高耐熱材料是鈦合金,熔點是4200度,與5500度相差甚遠,還沒有到達太陽,飛行器就已經融化了。最後是太陽的組成形態,雖然太陽是球體,但與地球、月亮的組成形態有很大差別,太陽並不是固體,而是呈“氣體形態”。準確地講太陽是由等離子體與磁場共同組成的,主要成分是氫,氦次之,這樣的形態根本不能支持登錄器著陸,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火焰,雖然火焰看得見也算是“摸得著”,但沒有任何物體可以是火焰能夠承載的。未來即便人類發明出足夠耐高熱的材料,即便能夠飛行到太陽,但也僅限太陽邊緣。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從古至今,人類都把太陽當成信仰。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天狗食日、太陽星君……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太陽的神秘莫測,讓人類極度想要到太陽表面去看一看。幾天之前,人類研製的世界最大太陽望遠鏡就捕捉到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太陽表面圖像,顛覆了人們對太陽的認知。

然而,經過科學家們多年以來堅持不懈的探究計算,得出太陽的表面溫度達到了近6000℃之高。一切物質在此高溫下都只能以氣態形式存在,除非出現bug。那麼,有高科技支撐的人類有可能借助外物打破這種侷限,而“登陸”太陽表面嗎?答案要讓你失望了!

實際上,此前人類向太陽發射過多個探測器,如尤利西斯號、太陽神號等等。只不過,這些太陽探測器都沒能做到近距離接觸太陽,限制因素正是太陽表面的高溫。探測器無法接近太陽,科學家就無法對太陽進行深入研究。但人類沒有放棄,醞釀、制定並實施了一個瘋狂的計劃。

在一年多以前的2018年8月12日,承擔著“登陸”太陽使命的帕克號探測器在德爾塔火箭的強大推力下伴隨著一聲巨響緩緩升起,踏上了偉大的“探日”征程。帕克號探測器的運行軌道是由華裔女科學家郭燕萍設計的,研究團隊在探測器升空之後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郭燕萍擔心,如果該探測器達不到足夠高的運行速度,當它靠近太陽表面的時候就很容易被太陽強大的引力俘獲,然後墜毀。她帶領團隊經過一番研究分析之後,給出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讓帕克號探測器持續飛掠金星,藉助金星引力的彈弓效應以防止探測器撞向太陽。

升空後兩個半月(2018年11月1日),帕克號探測器從太陽的日冕層穿過,實現了第一次飛掠太陽。當時,探測器離太陽表面只有2480萬千米,這個位置的溫度高達幾千攝氏度。要知道,地球上三四十攝氏度的溫度就讓我們承受不了了,探測器是如何抵禦幾千攝氏度高溫的?

不用操心,帕克號探測器設有熱防護系統,其表面是一個白色陶瓷塗層,能夠吸收掉來自太陽的絕大部分熱。不但能抵禦高溫,帕克號還是人類史上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探測器,具備高達每秒200公里的飛行速度。它曾拍到過一張關於太陽的著名照片:日冕流線清晰可見,下方的亮點即為水星。

從設計上來講,帕克號探測器的壽命只有七年。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它還要完成另外23次飛掠太陽的任務,它將持續利用引力彈弓效應慢慢朝太陽逼近。其實,它也只可能儘量地靠近太陽表面。即使不考慮太陽表面的高溫,太陽也是一個氣態天體,根本無陸地可言,探測器或人類又如何“登陸”?

帕克號是以科學家尤金•帕克命名的探測器,這位科學家在太陽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93歲高齡了仍在努力工作。希望他可以看到帕克號探測器順利完成飛掠太陽的任務,這樣他的人生也算圓滿了,即使當帕克號探測器燃料耗盡時以渺小的身軀衝向太陽,他也能感到十分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