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在古代,算盤不僅是“會計”、“賬房”的隨身之物,許多文人、富人乃至官員、貴族都會隨身攜帶算盤用於計算。也正因如此常被當做象徵富貴的吉祥物為人們所推崇。象徵著招財進寶、財源滾滾。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城隍廟牌坊大算盤

在民間,常會聽到“金算盤”、“鐵算盤”之類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進不算出”的精明。久而久之,人們為算盤注入了賞玩的功能,許多個頭精巧、材質昂貴、製作精美的算盤,成為算盤收藏中的珍品。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清 紫檀象骨算盤

算盤,又作祘(suàn)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起源於北宋時代,是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古代小孩掛在脖子上驅兇辟邪的百眼篩上有算盤;除此之外算盤還作為警醒新娘學會“精打細算”的陪嫁,出現在嫁妝“六證”中,可以放在新房或者書房,以祝福新人婚姻生活富足安寧,贏得廣茂財源。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算盤吊墜(帶繩)

若是小型掛件的話還可以隨身攜帶,寓意財源廣進;還有很多人將算盤做成吊墜,當做禮物饋贈給孩子。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紫檀算盤形筆筒

算盤按算珠和邊框材料可分為:

金、銀、銅、鐵、錫、瓷、玉、竹、木、象牙、水晶、大理石、紅珊瑚等。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清 銅胎掐絲琺琅寶相花紋白玉子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碧玉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珊瑚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象牙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特色晶石精雕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清 岫玉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清 柏木嵌銀絲大算盤


按年代久遠分:

明代的算盤,橫樑上面開了木榫、圓角,並配有抽屜底板;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明嘉靖 青花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明 黃花梨算盤 (一組)


清朝的算盤一般多為紅木材質,橫樑上的鐵質掛壁提樑也是那個時期的明顯特徵;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清 紫檀木十七檔珠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清 象牙金算盤牌


到了民國的時候,各種各樣材質的算盤就多了起來,而且工藝也日趨精緻。現在,清代以前的算盤非常罕見,能夠流傳至今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產品。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算盤盒


此外,按形狀分,還有異形算盤:

如圓形、扇形、拱形、筒形、八卦、九宮、階梯、雙珠、箱形、圓柱形、寶塔形、摺疊式等造型奇特的算盤。其製作工藝細膩考究,清秀雅緻,妙趣橫生,皆為算盤之珍品,備受藏家追捧和尋覓。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清 銅鎏金袖珍算盤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清 黃花梨算盤清早期 黃花梨22檔大算盤


據稱,最大的算盤有上百檔,3米長,需要多人操作;最小的算盤可鑲在戒指上,用繡花針撥算。也有清宮御製或出自貴胄豪門的算盤,以各色珠寶、象牙或貴金屬製作算珠,或鑲嵌在樑上“進位”等處,堪稱算盤“豪華版”,主要就是供人賞玩,實用性就退居其次了。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珠算申遺成功,也在全國各地興起了一場珠算博物館熱,位於江蘇南通市的中國珠算博物館和安徽黃山的程大位故居珠算博物館,更是在週末吸引了眾多媒體和遊客。

算盤文化,盤算我們一生

但一些私人性質的算盤博物館卻因為種種原因銷聲匿跡。其中上海的兩家算盤博物館中,建國路上陳氏算盤博物館由於創始人陳老先生的去世,已經停止對外開放多年。而位於北蘇州路的葛蓓雁老算盤收藏館則已經隨著動遷改造被夷為平地,無處可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