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在微信群裡拍馬屁跟不上其他家長的節奏怎麼辦?

原問題:在微信群裡拍馬屁跟不上其他家長的節奏怎麼辦?


看來大家都被家長群裡的馬屁精、戲精們噁心到了!

咱先撈乾貨,說說我的建議吧:

境界一:與他們“同流合汙“,努力追趕馬屁大軍的步伐。就算追不上,也別掉隊太多!

別笑,我是認真的。既然反抗不了,那就接受吧。如果群裡都是這樣的馬屁精家長,而且老師也安之若泰,那麼咱們也別太另類了。

偶爾複製粘貼一下“馬屁精”們的語言,對於提高自身的忍耐度是有一定幫助的。這也是一種“修行”嘛!如果太肉麻的話說不出口,那麼咱就時不時地發一些合時宜的、簡短的祝福語就好了。

咱也學學那套“您辛苦啦、您客氣啦”之類的語言方式,畢竟老師也是在服務咱們的孩子,咱和其他家長一樣客氣一點也沒啥,對吧?


問答:在微信群裡拍馬屁跟不上其他家長的節奏怎麼辦?



境界二:無視他們的存在,但是絕不反駁。就當他們是說相聲的,咱們負責當觀眾就好了。

如果群裡也就那麼一兩個家長,天天“老師您辛苦啦,謝謝老師對孩子的培養”,咱就默默在旁邊看他們表演好了。畢竟大多數人是心中有數的。


問答:在微信群裡拍馬屁跟不上其他家長的節奏怎麼辦?


對於這樣的家長,我認為大部分人興許都是傳銷剛下了崗,在原工作崗位上意猶未盡,於是不自覺地把那套理論帶到了班級群裡;又或許這些家長都是表演系肄業的學員、被勸退的詩人,總想在各個舞臺上展現自己的表演天賦與才能。


問答:在微信群裡拍馬屁跟不上其他家長的節奏怎麼辦?

所以,咱們無視加看戲就好了,不用介意。


境界三(誤):無視他們的存在,找準機會給予會心一擊!

有這麼一個笑話:班級群裡老師強調“收到通知不用回覆,以免別的家長看不到通知內容”,此句話一發,底下一連串接龍似的“收到”。老師說:“不用回覆!”然後又一串的“收到”,老師急眼了說:“你們以前上學考試的時候不審題嗎?我都說了不用回覆”。然後底下又跟著一串的收到……

對於這種智商常年不在線的家長,我們既不用同流合汙,也不要裝作無視。找準機會,來一句一擊致命即可……


問答:在微信群裡拍馬屁跟不上其他家長的節奏怎麼辦?


舉例“某某媽媽”在群裡說“在老師們的精心呵護下……孩子們……,又或者“感恩老師每天的陪伴……”,還或者“老師們辛苦啦,我們要給老師更多的關愛”之類的話語時,咱只用一句話“某某媽媽說的對,說出了我的心裡話”,重複使用,緊跟其後……她捧老師,咱們捧她!

當然,這麼做有可能會在家長會後,遭到“某某媽媽”們的圍攻……

境界三純屬笑談,可以一笑而過!


​其實,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家長擔心孩子,又或者說是有些焦慮地在保護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家長會擔心孩子無法在學校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雖然家長們也都願意相信老師都是既公平又負責的,但是家長還是不願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冒一點點的險。很多家長們由於經歷了太多的人情世故與冷暖,所以也會希望能通過把人情世故做好,讓孩子不受委屈,其實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問答:在微信群裡拍馬屁跟不上其他家長的節奏怎麼辦?


但是有一個事實需要大家認清:雖然這些拍馬屁的行為看似具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大部分正直、公正的老師,他們並不會真的因為家長的更熱情就對孩子更好。在學校教育中,真正能體現教師個人能力素養的,其實還是學校的評價體系。


而在一個學校成功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成績和反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其實老師們看重的反而不是平時來自家長的奉承或表揚,而是學生成績的體現與提高,這對老師的業績和升職都很有意義。


舉例說:一個銷售人員的成功與否,不是來自客戶的口頭表揚,而是實際的成交量。如果沒有成交量,客戶再多的口頭肯定與表揚都毫無意義!


當然,我提倡尊師重教,理解和尊重老師是學生和家長必須要做到的,可是如果轉換一下角度,用實際的眼光來看微信的作用和老師的工作方式,就能夠理解其實家長無論在微信中以語言表達來體現“尊敬、尊重”這項行為,其實並不會真正影響老師對待孩子的方式。


問答:在微信群裡拍馬屁跟不上其他家長的節奏怎麼辦?


既然要尊敬、尊重老師,那就還請各位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