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這部總是以魔性的豬笑聲結束的《小豬佩奇》,講述的是粉紅色的小豬一家四口,豬爸爸豬媽媽,姐姐佩奇,弟弟喬治。

每集不到5分鐘的短小精悍、寓教於樂的小故事,符合兒童收看習慣,傳遞的家庭相處模式也為很多家長認同。全球累計播放量達到600億次。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火熱程度可從B站上各種熱火朝天的討論中得出:比如小豬佩奇的社區氛圍,是否存在重男輕女;小豬佩奇家是否豪門;她和小羊蘇西的塑料姐妹情......

其中,一則關於豬爸爸豬媽媽的相處方式引來了很多的圍觀和點贊。


很多人稱,夫妻關係是一場勢如水火的戰爭,得用些“計謀”,才能在不斷摩擦中與鬥智鬥勇中生存下來。

那麼,來看這對夫妻有哪些關於愛的錦囊妙計呢?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第一個愛情錦囊

這一天,是豬媽媽的生日。豬爸爸先是給辛苦的妻子放了假,讓她出去玩。

一邊悄悄聯合家人佈置房間,將家裡打掃乾淨,做早餐做蛋糕。還為豬媽媽準備了漂亮的生日禮物,一條善良的粉色裙子。在看到妻子穿上裙子後,大聲稱讚妻子“你可真美呀”。

為了匹配氣氛,豬爸爸穿上了自己的西裝,還帶上了一頂帽子,要知道,這頂帽子可是出席宴會那樣的濃重場合才出場的。最後的禮物是,他們單獨約會。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都市快報》曾採訪過100對離婚的小夫妻,發現他們分開的理由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天天亂扔臭襪子,我氣得要吐血。


只讓我喝熱水,那要不我乾脆嫁給個熱水瓶子?


老婆太會花錢,雙十一光洗髮水就屯了好幾瓶,不知用到過期能用完不。


張口閉口“我媽說”,連婚紗照要穿哪一款都是他媽媽選的,以後的日子是和我過,還是和他媽過?

這些雞毛蒜皮最後都是歸結為:對待生活沒有重視感。


這樣的重視感,來自於夫妻雙方在婚後的共同努力。每一年,重要的日子也就那幾個,無非是生日、紀念日等。一頓不加班的晚餐,一支街角的玫瑰,甚至一個擁抱,都是在對生活的儀式感。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這些重視,可以抵得歲月的淡漠,可以在平常無奇的瑣碎中激起熱情的浪花,足以抗擊命運給的無情。

重視對方的感受,注重生活之外的儀式感,這是愛情的錦囊秘訣之一。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第二個愛情錦囊

妻子少女心作祟,掉進了全是尖刺的黑莓灌木叢。豬爸爸先是在一旁看著胡鬧的妻子,滿是寵愛和笑臉。

妻子跌了下來,他立刻奔了過去,用梯子將豬媽媽救了出來,在孩子面前上演了一幕“王子救公主”的溫暖場面,並且以甜蜜一吻結束這場英雄救美。

豬媽媽應該知道,那麼高的梯子,掉下來可不得了,但是她卻執意的鬧著爬了上去,掉不掉下來她不確定,她確定的是,豬爸爸在一旁呢。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幸福的婚姻有一個“孩子定律”:孩子永遠是孩子,婚姻裡的對方也是孩子。

因為血脈的關係,天生對孩子父母就有“奉獻”、“給與”等能力,而我們通常忽略了伴侶在人生中的意義,在人生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長時間,我們的時間都是與愛人度過的。

我們需要的是,允許孩子氣的存在,容有包容和開懷之心,不嫌棄對方造成的麻煩,僅此而已。最好的婚姻狀態,不就是你在笑,我在鬧嗎?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青年導演祖紀實妍執導的話劇《最完美的婚姻》裡,女主角阿朱發現丈夫不忠,卻沒有拆穿丈夫。一年之後,她重回事業舞臺,收穫百萬年薪,突然宣佈要和愛慕自己多年的備胎出去旅行。

裡面有這樣一句臺詞:有時候,夫妻中的一方製造點小麻煩,恰恰是在期待另一半的回應,想要證明自己被拋向一地雞毛的時候,還有人甘之如飴的陪著自己。

是的,當初你嫌棄我老是詢問你什麼時候回家,那麼我不再麻煩你的時候,我們的關係也就結束了。

我需要你,所以才麻煩你,而你也能第一時間站在我身邊,這是一種互補,補的是夫妻間不顧你死我活的冷漠,也補上了因為瑣事纏身而忘記了的守護的本心。

時不時的小麻煩,且有不怕麻煩的人,是愛情錦囊之二。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第三個愛情錦囊

豬媽媽對待那個愛犯迷糊、有點懶、有時候還傻乎乎的丈夫從不批評指責,而是用非常柔和的態度來緩解夫妻的困局。

有一次,花園裡一團糟,豬爸爸恰好什麼也不想做,就只是翻看報紙。豬媽媽說:“花園裡真是亂糟糟的。”丈夫察覺到了什麼,警惕的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豬媽媽只是笑著說該割草了,犯懶的豬爸爸說自己就喜歡這種原始的感覺,沒有動。一旁呢,豬媽媽什麼也不說,就在一旁靜靜的等著。直到佩奇的球跑進了草叢找不到,豬爸爸才起身收拾花園。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還記得那對迴歸田園生活的神仙眷侶嗎?90歲的修一和87歲的英子,他們一起生活了65年。


修一最愛吃土豆,而英子最討厭吃土豆。一聽到土豆,她就飽了,卻變著花樣做各種有土豆的菜給他吃。她每天都做兩種早餐。一種日式,一種西式。


英子說:我做飯的最大心願,就是聽到他說好吃。


修一做事縝密,喜歡整理,所有東西都按照色彩、大小分類,放在固定位置。把家裡收拾得乾淨利落,井井有條。而英子做事不夠細心,經常忘記。


修一會留言提醒她,家裡貼滿了大小的便利貼。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這樣的好處是,英子從剛開始時候的不會做飯,到現在可以做得一手媲美大廚的日式料理,人也變得細心細緻起來。而修一呢,也嘗試著愛上了西式餐飲的味道,妻子做的蔬菜他也一掃而光,連連稱讚“真好吃。”


我們應該看到,你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允許你,尊重你和我的不同。我們有商有量,能改則改,不能改的,我理解你,努力去適應你。


看到對方的“同”,同時尊重“不同”,這是愛情錦囊之三。

別鬧,小豬佩琪的爸媽正教我們如何快樂的“笑出豬叫”呢

結語


婚姻是兩個不同的人的結合,本就不同,肯定有差異。


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婚姻不幸福?因為總覺得伴侶不完美。試圖要用理想的標準來改造現實,卻總是事與願違。


道理很簡答,你去用手砸向牆壁,它肯定是要回彈的,俗稱的有壓迫就有反抗。


在漫長而瑣碎的日子裡,在發現伴侶的缺點時,我們該做的是相互配合一起慢慢接近更美好的生活狀態,謹記這三個愛的錦囊,最好能達到豬媽媽和豬爸爸那樣,時常伴有笑出豬叫的歡樂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