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備考心得:“結構化小組”與“結構化”原來差在這裡!

像往常一樣,介紹“結構化小組”與“結構化”到底差在哪兒之前,先簡單陳述一下我的備考情況吧,看似羅嗦的方式,或許也能從中體會備考過程的重要性,為面試備考積蓄一份力量吧!

本次國考我報考的是海關,有幸進入了面試,正在全力備考面試中。

一直以來,都沿著之前的備考思路,跟著老師和小夥伴兒們一起訓練結構化面試,總算有了一些答題的感覺,基本掌握了結構化面試的答題技巧,心裡比前段時間多了幾分底氣。

計劃趕不上變化。原以為按照現在的思路進行下去,上岸希望還是有的,畢竟筆試成績有一點兒小優勢。

就在自己信心逐漸建立起來之時,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卻不約而至,昨天晚上練習時,有小夥伴兒說,今年的海關有可能會改成“結構化小組”。聽到這個消息,人頓時有點兒蒙,雖不至於晴天霹靂,但還是覺得老天老在不經意間設置障礙。原本剛被一點曙光照亮的“公考”之路,又好像被籠罩了一層陰雲,顯得撲朔迷離。

面試備考心得:“結構化小組”與“結構化”原來差在這裡!

或許,真是好事多磨吧!像他們說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昨天晚上睡得很晚,到網上查證了一下“結構化”改“結構化小組”的可能性,沒有明確答案。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做兩手準備吧!

於是乎,今天雖是週末,依然起了個大早。時不我待,趕緊調整備考方向吧!起來簡單洗漱後,先全面瞭解了“結構化小組”的面試大體流程。

相信不少人也早有耳聞,畢竟國稅系統從2018年便已經實行了這種面試模式。因而,做一個簡單陳述。大體流程是(以三名考生一組為例):

考生提前抽順序號,假定為A、B、C三人。三人面試的題目相同,一套題3個小題。三人同時提前準備15分鐘後進面試場。

第一輪,答題環節。第1小題,按A、B、C的順序作答;第2小題,按B、C、A的順序作答;第3小題,按C、A、B的順序作答;即每人都有“首答”機會,每人每題限時2分鐘。

第二輪,評價回應環節。先由A分別評價B、C,限時2分鐘,B、C分別做出回應,限時2分鐘;再由B分別評價A、C,A、C分別做出回應;最後由C分別評價A、B,A、B分別做出回應;答題結束。

面試備考心得:“結構化小組”與“結構化”原來差在這裡!

顯然,結構化小組的模式,需要考生全程集中精神,既要陳述自己觀點,還得傾聽他人答案;既要記錄他人的優點,還得找出答案不足;既要給出公正評判,還得給出合理回應。因而,對考生的綜合素質、應變能力、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驗。此外,這種方式從一定層面上來看,也可以較好地反對模板化和套路化。總體上說,越來越難了!

該進入正題了!那麼,“結構化小組”與“結構化”到底差在哪裡呢?早飯後,我和兩位小夥伴兒練習了一套真題,終於發現了真諦,那便是:“結構化”主要考“智商”,而“結構化小組”既要考“智商”,還要考“情商”。或許,你覺得有些不明所以吧!沒關係,且聽我慢慢細說。

今天練習時,我依然答題比較順暢,自我感覺無論是評價還是回應都沒有冷場,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自以為是的認為答得相當不錯,信心也有所回暖。

但是,當我們答題後分享心得時,一名報考國稅系統的小夥伴兒,對我提出了質疑,他的意見使我如夢方醒。情況是這樣的:我在評價兩名考友的時候,雖有肯定,但每一道題都指出了他們的不足,有的近似

“挑刺兒”的感覺。這樣好嗎?不好!即便是我作答、評價、回應都很有條理。

面試備考心得:“結構化小組”與“結構化”原來差在這裡!

為什麼“挑刺兒”會不好呢?考友說:第一,我們三個人看上去是對手,但也是一個團隊,你挑刺兒太多會顯得你很小心眼兒,心胸就顯得有些狹窄了,試想一下,考官喜歡與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一起共事嗎?第二,如果你挑的毛病不是大問題,而

其它考生在回應的時候顯得謙恭豁達,會愈加顯得你很低俗、沒品位。第三,我們三個人的答題氣氛如果融洽和諧,全組得分都會不低,相反,如果氣氛緊張,要麼三個人得分都很低,要麼就只有你一個人得分會非常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了考友的中肯評價,我恍然大悟,原來“結構化小組”與“結構化”區別在於:“結構化小組”既要考“智商”還要考“情商”。

之所以我認為考“情商”,是因為:如果我們能在點評環節,做到充分表揚其它考生優秀的同時,又能拿捏好尺度,委婉提出改進意見;做到態度謙卑誠懇而又溫文爾雅;做到從容大度而又心思細膩。那麼,這樣的高“情商”一定能獲得考官的青睞,這樣去表現,或許離成功上岸也就不遠了。

你贊成這個觀點嗎?歡迎提出寶貴意見!

面試備考心得:“結構化小組”與“結構化”原來差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