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疆域遼闊且地大物博的帝國?

王超行俠仗義


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是元朝,有3600多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把整個亞歐大陸都打下來了。

這位皇帝就是忽必烈汗。他是一位在馬上的皇帝,據說他的打仗方法是沒有給養。就這樣一路的殺過去,一路的搶過去。他發兵中原的時候也是這樣打的,蒙古馬的耐力比較強,蒙古軍人比較彪悍。在800年前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唐代的疆域應該也是比較遼闊的。你看看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就知道了。是碎葉城啊!

清朝的大部分時間疆域也比較遼闊。到了清朝末期就不行了,很多的領土都被俄國給搶走了。


雪夜de驚鴻


1.大蒙古國

鐵木真於1206年在河源建立,尊汗號為,國號大蒙古國。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西征,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去世時,大蒙古國已包括蒙古草原、中亞等在內的遼闊地域。

然而,1260年由於和阿里不哥爭位而走向分裂,大蒙古國隨之解體。1260年到1264年忽必烈最終擊敗後奪得汗位後,原屬大蒙古國的后王封地、后王封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的封地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分別成立伊爾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金賬上汗國,後蒙古人建立的政權被西方統稱為“蒙古帝國”

2.大唐帝國

618由李淵建立,907年由朱溫篡權而亡。

版圖最大的時期為唐高宗總章時期,西達阿姆河流域,東到松花江,北到貝加爾湖,南到越南。是中國最大的漢人王朝,面積最大約1300萬平方千米,主要經歷了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會昌中興,元和之治,大中之治。是我國曆史上最為開放包容的時代

3.羅馬帝國

公元前27年由屋大維建立,是西歐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其疆土包括法國、意大利、英格蘭、土耳其、南部德國、埃及、敘利亞、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最大面積大約五百萬。

廣義上的羅馬帝國於395年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其中西羅馬滅亡於476年,東羅馬滅亡於1453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中世紀。

4.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封建帝國。中國史書稱為大食、回回、阿拉壁、阿拉必等西方史籍稱薩拉森帝國。7世紀興起於阿拉伯半島,以麥地那為中心。8世紀時據有東起中亞、西至西班牙、南抵北非的廣大地區,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國,伊斯蘭教也隨之傳佈各地。倭馬亞王朝時(661—750)遷都大馬士革;阿拔斯朝時期(750—1258)移至巴格達。阿拔斯朝前期,帝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但也出現了分裂。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佔巴格達。1258年帝國滅亡。

5.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是中亞河中地區的突厥貴族帖木兒於1370年開創的帝國。 首都為撒馬爾罕,後遷都赫拉特(Herat,又譯哈烈、黑拉特)。鼎盛時期,其疆域以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為核心,從今格魯吉亞一直到印度,囊括中亞、西亞各一部分和南亞一小部分,帖木兒去世後子孫相互爭奪王位,最終1507年昔班尼擊敗了帖木兒的後代,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 在帖木爾帝國的建立過程中,當時周圍所有強大的帝國無一能夠迎其鋒芒,經三十多年的征服戰爭,建立了一個領土從德里到大馬士革,從鹹海到波斯灣的大帝國。帖木兒帝國末代大汗,帖木兒五世孫巴布爾兵敗逃至當代的印度,並在那裡開創了莫臥兒王朝。帖木兒帝國時期,中亞突厥人文化特性與根基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與發展,為當代烏茲別克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帖木兒帝國因此也是當代烏茲別克族定型的一個時期

6.莫臥爾帝國

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其皇室後裔巴布爾率軍入侵建立南亞莫臥兒帝國,帝國在其子胡馬雍時期曾一度衰落,後在第三代皇帝阿巴克時期進入全盛時期,這一時期莫臥兒帝國內部實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寬容政策,但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賈漢吉爾時期因叛亂而被拋棄。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賈汗時,莫臥兒帝國空前強大,但由於大興土木和賦稅繁重而發生內部糾紛,1657年沙賈汗被其子推翻。奧朗則布時期的莫臥兒帝國領土達到最龐大的時候,但沙賈汗時期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莫臥兒帝國衰落。

莫臥兒帝國衰落後,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等殖民帝國在印度爭奪殖民地,英國最終勝利,使莫臥兒皇帝成為傀儡。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英屬印度,莫臥兒王朝滅亡。

7.奧斯曼帝國

也稱奧托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軍事封建帝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1299年突厥首領奧斯曼宣佈獨立建國。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國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爾。經過不斷擴張,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帝國內部實施封建剝削和民族壓迫政策,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趨尖銳,各地各族人民不斷進行反抗。17世紀中葉國勢轉衰,19世紀巴爾幹半島各國先後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加同盟國方面作戰失敗,隨後喪失了大片土地,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國內爆發基馬爾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1922年蘇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廢,帝國告終。

8.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英語:Russian Empire),簡稱俄國、俄羅斯、沙俄、沙皇俄國或帝俄,在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由於莫斯科公國當時的統治者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並自稱為第三羅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

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帝國共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是當時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

9.神聖羅馬帝國

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

(原屬中法蘭克王國)和勃艮第還有弗裡西亞(今低地國家)。

962年德意志(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後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在帝國曆史的大部分時間,其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擁有實際權力的封建帝國,14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邦聯。選帝侯是諸侯中有權選舉德意志神聖羅馬皇帝的諸侯。選帝制度從13世紀中實行,一直到1806年帝國滅亡為止。初期有七個選帝侯,分別是三個教會選帝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四個世俗選帝侯:薩克森選侯,勃蘭登堡藩侯,普法爾茨選侯(或稱萊茵行宮伯爵),以及波希米亞國王(後期由奧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皇帝兼任)。1806年拿破崙勒令弗朗茨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德國人將神聖羅馬帝國定義為“德意志第一帝國”;和後來的德意志第二帝國(1871年成立)與德意志第三帝國(1933年成立的納粹德國)加以連論。


長安居


評論區回答大多是中國古代歷史王朝,這裡提一個國外的千年古國拜占庭帝國吧,於395年—1453年存在,也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位於歐洲東部,領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意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紀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的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希臘語:Βυζάντιον Αὐτοκρατορία,英語:The Byzantine Empire)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亦之丶


羅馬帝國、馬其頓帝國、亞述帝國、阿拉伯帝國、元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帝國、英帝國、波斯帝國、清帝國。


牛魔王喝豆漿


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大唐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元帝國。


北環啦啦隊


大英帝國吧(手動滑稽)


最愛沉淪


首推必須是元朝!元朝的版圖在《元史》中是這樣概況的:“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裡數限者矣。”元朝東西長達多少裡,南北長達多少裡,《元史》並未給出確切的數據,而是籠統的說元朝的版圖“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有難以裡數限者矣”,比漢朝、唐朝的版圖都要大,因為當時的測繪工具不先進,明朝沒有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對元朝的版圖進行一下測量。一般認為元朝的版圖,最北邊是在嶺北行省,嶺北行省的疆域越過了貝加爾湖,一直到達了北冰洋。

元朝版圖的最南邊,到達了南海諸島,並且在東南亞方向,元代設置的緬中行省、木邦路、八百宣慰司和寧遠州所控制的地域,深入到了今天的緬甸、泰國、越南等地,元朝的軍隊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一度攻打到爪哇島附近。

元朝版圖的最東邊到達了今天的韓國,徵東行省的最東邊與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元世祖忽必烈甚至兩度派兵征伐日本,企圖將日本納入版圖。

如此疆域遼闊的版圖,究竟有多大呢?大概是1300多萬平方公里。

元朝的版圖囊括了清朝全盛時期的版圖,比漢朝、唐朝的版圖還要大,因此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領土面積最為廣大的王朝。



路易垚


秦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