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到底在供詞中說了什麼,致使曾國藩火速將其處決?

朱邏輯世界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加入太平軍後改名李壽成。他在1857年解鎮江之圍,令洪秀全十分欣賞,並賜名“李秀成”,秀字和天王名諱相同,可見洪秀全的用心。

之後,李秀成立功無數,與陳玉成共創了太平天國的中興,被封為“忠王”。可惜那只是太平天國的迴光返照。幾年後,天京陷落,為保護幼主讓馬讓其逃脫,自己身陷重圍,後被幾個農民所俘,於是便有了後來李秀成寫所謂“供詞”的事兒。

對於李秀成供詞的原文,據說達到7萬多字,大概有七方面的內容:1.有關金田起義詳情;2.有關“天京事變”前後的歷史;3.有關六解天京之圍的情況;4.敘述在上海等地與“常勝軍”交戰的情況;5.為太平天國的軍政民政作辯解;6.分析太平天國失敗的幾大失誤;7.表達他自己要為曾國藩收服太平軍餘部的願望。

不過該供詞遭到了曾國藩的刪改,對於不利於自己的地方進行了刪改。大致的內容有:1、為免遭朝廷的猜忌,曾國藩刪去了李秀成自述中對他曾氏兄弟的“讚許”之詞;2、刪去了李秀成描述戰爭細節時顯現湘軍無能的記述;3、刪掉李秀成總結太平天國教訓的“天朝十誤”;4、把李秀成自述中講自己被捕過程的事實完全刪改,由村民出賣改為由湘軍逮捕,目的純在冒功掩過;5、他把洪天王“病死”改為“服毒身亡”,也是想表彰湘軍之功。

這些供詞肯定要呈交朝廷的,但是李秀成就不能活著了。而殺李秀成的原因除了將供詞坐死之外,其實還有兩點:第一、湘軍破城時,燒殺搶掠,掠奪財寶無數,讓曾國荃撈了足夠的油水,為了掩蓋弟弟的醜行,必殺;第二、幼天王逃走是曾國藩的重大失誤,而經歷者正是李秀成(後來左宗棠上報幼天王入湖州的消息,直接導致曾左絕交)。

不過曾國藩還算“夠意思”,朝廷對於太平軍重要人物的處理基本都是凌遲,對李秀成倒算是痛快,曾國藩直接給了個砍頭,沒讓李秀成受罪。

當然,後世對於李秀成的做法也頗有爭議,有人認為李秀成存在投敵之嫌。我看不然,李秀成參加太平軍之前,沒有什麼功名,但在太平軍中也算有點文化,而且字寫的不錯,從他供詞的內容來看,他是想為後世留一些東西,對於李秀成這樣成熟的人來講,被俘就意味著死亡。


黑水布衣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被俘,並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一面親自折磨李秀成;一面派人報告哥哥曾國藩。

李秀成寫自述,曾國藩急忙誅殺李秀成

7月28日,曾國藩趕到南京,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讓李秀成把招供的內容寫成文字。

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自述。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好像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意思,曾國藩卻把李秀成處死,時年42歲。

曾國藩沒有將李秀成送到北京,而是在南京就地殺死了,好像為誅殺長毛,又似乎另有用意。

曾國藩對李秀成的供詞改了多少?

按照李秀成寫自述的速度,每天7000字,共寫了10天,應該不少於6萬字。可是曾國藩呈報給朝廷的《李秀成親供》卻只有3萬多字,被刪減了一半。

可以想象,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自述進行了大幅度刪減。

曾國藩為什麼要刪減供詞?被刪減的內容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刪減內容之一:勸諫曾國藩當皇帝,事關曾家生死存亡

曾國藩是一個自我矛盾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嚴謹縝密的人。

在大清已經腐朽得搖搖欲墜的時候,曾國藩的實力卻急劇增長,以致曾國藩的湘軍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一個手握重兵的漢族大臣卻要為岌岌可危的滿清老太婆支撐江山,反差實在太大!

面對如此巨大的反差,曾國藩有想法是正常的。

但是,曾國藩是一個老成穩重的人,他會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分析時機,在沒有絕對把握、沒有確定行動的時候,根本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甚至會特意隱藏自己的心機。

曾國藩的親信曾經暗示要支持曾國藩當皇帝,曾國藩表面上狠狠批評了他。

李秀成親身經歷了、親眼見證了太平天國的興起、鼎盛,很清楚清軍的實力,也知道曾國藩湘軍的厲害,還明白滿清統治下的漢人心態。

李秀成不願意自己苦苦奮鬥的天國大業就這樣毀於一旦,但是,現實無情地將自己囚禁於曾國藩的牢籠之中。

唯一可以讓李秀成活下來的人就是曾國藩,而且只有當曾國藩反對滿清王朝的時候。

李秀成天天寫自述,表明他還不想死。

所以,李秀成在自述中,勸諫曾國藩謀反稱帝,一定是最主要的內容。

李秀成會從清朝的腐敗、人心的歸向、大帥的實力等方面,分析曾國藩稱帝的必然性。

曾國藩把李秀成的這些勸諫分析一番之後,認為自己的最好機會已經錯過了。

清朝的腐敗是肯定的,人心的歸向也是真實的,唯有“大帥的實力”已經不能承受帝王之重了。

這時候,湘軍已經不是一枝獨秀,尤其是曾國藩更不是鶴立雞群,因為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湘軍都已經崛起,而且都可以與曾家軍旗鼓相當。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湘軍崛起時,慈禧太后已經擔心曾國藩、曾國荃,也許已經安排好如何對付曾家兄弟了。

再說,這幾年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家的湘軍已經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一旦謀反不成,曾家將會被誅滅三族,曾國藩付出幾十年的心血、取得的令人眼紅的政績,將會全部灰飛煙滅。

曾國藩不能冒這樣的險。

既然決定不反清,那麼,曾國藩就不能讓清王朝看見勸諫造反的文字,以免節外生枝。

因此,李秀成自述中有關勸諫造反的文字必須全部刪減,不能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文字刪減只是第一步,李秀成本人也不能活著送到京城,因為他既然寫出來,就會講出來,所以,必須殺人滅口。

刪減內容之二:太平天國有多少寶藏、埋藏寶藏的地點

太平天國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集中到“聖庫”,然後按照規定分配。普通民眾身上、家中都不能藏有金銀。

所以,太平天國的聖庫中一定藏有無數奇珍異寶、金銀財富。

從1862年5月起,湘軍圍困天京,一隻小鳥也別想飛出天京,天京城內的財寶不可能轉移到城外。

太平軍掠奪了各地珠寶,都收藏在天王府的聖庫中。

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後期最主要的領導人,一定知道太平天國的財富有多少,也一定知道財富收藏在哪兒。

為了保命,為了鼓動曾國藩造反,李秀成肯定在自述中交代財富多少、以及收藏的地點。

如果把李秀成的供述一字不改交個朝廷,太平天國的這些財富統統都要收歸清廷。

即使曾國藩不想貪財,可是曾國荃貪圖財富、湘軍的大小將領們貪圖財富、湘軍的士兵們貪圖財富,所以,李秀成供出的財富可能早就被湘軍將士們瓜分了,現在想收上來談何容易!

因此,曾國藩必須隱瞞事實、必須刪改李秀成的供詞、必須讓李秀成死在南京,而不是押送到北京。

關於太平天國財富,改動之後的李秀成供詞是:“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次兄且用窮刑峻法蒐括各館之銀米。”

這段供詞反映太平天國很窮。

與此相一致,曾國藩報告給朝廷的內容是:

天京城破之後,清軍把天王府和各處王府翻了底朝天,連洪秀全屍體都挖了出來,結果一分錢沒有搜到。

《淞滬隨筆》記載:“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

曾國藩向皇上稟報說:只找到兩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再無其他。

湘軍跟隨曾家兄弟賣命,曾國藩豈能一點感情不講?

曾國藩為了讓湘軍弟兄得到一些財富,必須刪改李秀成的供詞,必須儘快殺死李秀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李秀成在供詞中說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勸諫曾國藩自己當皇帝、取代腐朽的清朝;另一方面交代了太平天國金銀財寶的數量、以及金銀財寶收藏的地點。

第一點內容上傳朝廷,曾國藩會被誅滅三族;第二點內容上傳朝廷,湘軍中大批將士將會人頭落地。所以,曾國藩火速處死李秀成。

曾國藩的決策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族、保護湘軍大小將士。


張老師愛拍攝


李秀成被清軍俘虜以後,在獄中寫了一個三萬三千字的自述。寫完後,本來應該押解進京,等待朝廷審判。而且朝廷也下達了相關命令,但是,曾國藩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迫不及待就把李秀成殺害了。殺害李秀成的方式,還不是清軍對待“賊首”慣常用的凌遲處死。那麼,曾國藩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李秀成劇照)

曾國藩自己的解釋是李秀成罪大惡極,不盡快殺之不能平民憤。但是這個說法明顯是站不住腳的。真正罪大惡極的人,就應該送到京城審判,讓更多的人知道。而且,只有通過公開審判,給予這個“罪大惡極”者懲罰,才能起到宣揚和震懾的目的。再說了,那時候天京城已經攻破了,太平天國運動已經接近尾聲。這時候公開審判,秋後算賬,其實是最適合的。曾國藩何以要匆匆忙忙把李秀成殺掉呢?他究竟害怕什麼?

很顯然,曾國藩火速殺李秀成,肯定是李秀成三萬多字的自供狀裡,寫了些讓曾國藩受不了的東西。曾國藩不把李秀成凌遲,或者在公開場合處死,就是害怕李秀成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什麼不恰當的話。

根據羅爾剛先生在《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的分析,以及很多學者的研究,曾國藩當年是對李秀成的自供狀進行過刪改的。他刪去了李秀成對他不利的表述,增加了對他有利的地方。

(曾國藩劇照)

那麼,為什麼說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自供狀進行過刪改呢?

有三點理由。

其一,李秀成的自供狀中,沒有對湘軍作戰失誤的剖析。事實上,曾國藩的湘軍在和太平天國打仗的時候,是存在不少失誤的,因而打了不少敗仗。李秀成的自供狀,是對整個太平天國起義過程的一種回顧。要回顧,就必然要涉及與湘軍打仗的問題。但是,李秀成自供狀裡,這方面卻很好。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二,李秀成總結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目的存疑。李秀成在自供狀的結尾,對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進行了總結,總共得出了“天朝十誤”。李秀成總結這個東西有什麼意義呢?是為後人造反的時候,提供經驗總結嗎?這顯然是十分荒唐的。如果要讓這件事不荒唐,又有邏輯性,他前面的敘述中,必然就有相關內容。而實際上這樣的內容沒有,很顯然,就是被曾國藩給刪改了。

其三,李秀成是否投降成為一個謎。在自供狀的很多地方,李秀成寫太平天國是“匪”,比如“天朝之根已去,能收復此等之人眾齊來,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中堂及中承(丞)大人名成利就,早日完功收復,眾匪發何防”等。李秀成既然要投降,他總結太平天國的得失幹什麼?這也是不符合邏輯的。

如此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唯一的解釋,就是李秀成的自供狀,被曾國藩刪改過。因為有了刪改,才使得李秀成的自供狀裡,有許多不合邏輯的地方。

那麼,要怎樣才合邏輯呢?不少歷史學者認為,李秀成曾在自供狀裡面,有攛掇曾國藩造反的意思。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比較好理解了。李秀成不涉及湘軍的問題,總結天朝的錯誤,都是替曾國藩總結的。告訴曾國藩,只要怎樣做,就不會重蹈太平天國的覆轍。

那麼,李秀成為什麼會想到要攛掇曾國藩造反呢?其實,只要我們看看歷史上的事情,我們就明白,李秀成這種想法,並非自出心裁,當王朝出現這種大型的農民起義的時候,往往就是諸侯並起之時,也是改朝換代之時。比如東漢末年,唐朝末年等等。李秀成覺得自己是沒有遇到明主,而曾國藩就是一個明主。只要曾國藩能夠站出來,振臂一呼,絕對能推翻清朝。

曾國藩當時為什麼不造反呢?我覺得有四點原因:一是曾國藩作為漢人知識分子,剛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正處在上升時期,不願意造反。二是當時的形勢與漢末唐末都不一樣,當時還有列強入侵干預。曾國藩造反,未必能成功。三是由於清朝長期的中央集權和高壓統治,大臣們已沒有古代大臣們的那種衝勁。四是與曾國藩本人的世界觀有很大關係。

既然曾國藩不願意造反,因此,他就必須修改李秀成的自供狀。


張生全精彩歷史


湘軍攻陷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後,俘虜了忠王李秀成。曾國藩審訊李秀成後,李秀成寫下了數萬字的供詞。清廷命令曾國藩將李秀成押赴京城,曾國藩卻違抗命令,很快處死了李秀成。曾國藩為什麼這樣做呢?首先與李秀成的供詞有關。


李秀成的供詞寫得很全面,既有對太平天國的回顧與總結,還有對自己對手湘軍的評價,更有對曾國藩勸進的內容,關鍵是後兩部分對曾國藩很不利。

其一,李秀成記述了對湘軍的作戰經歷,那是有勝有負的,尤其是在天京事變前,太平軍是壓著湘軍在打。所以,李秀成把太平軍失敗的原因之一歸結為內亂。而湘軍的拿手本領也是結硬寨、打呆仗,依靠火力優勢取勝。這部分供詞顯然有損於湘軍的形象,也與曾國藩上報朝廷的東西有出入。關鍵還是天京陷落後,天王洪秀全早已病死,小天王逃脫了。而且,湘軍殺進城後,燒殺搶掠,滿載而歸,把搶來的金銀財寶和女人都沿江運回了湖南。而曾國藩不但在老天王和小天王的事情上瞞報,還說天京城的財富不知去向了。李秀成不但寫了相關內容,而且還是知情者,把他送到京城無疑是授人以柄。

其二,李秀成不甘心失敗,想效仿蜀國姜維對魏國統帥鍾會的策反,在供詞中表示願意召集太平軍餘部,為曾國藩效力。而此前,曾國藩在滅掉太平天國後,也面臨著風頭太勁、功高震主的危險。因為他掌握著清朝當時實力和戰鬥力最強的湘軍,左宗棠、李鴻章等名臣都跟隨著他打太平天國。而且,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等湘軍將領也勸曾國藩擁兵自立。如果曾國藩答應了,也許會像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那樣,被黃袍加身當皇帝。但這些人的勸進都被曾國藩拒絕和壓下了,李秀成的這番表白則不一樣,會讓曾國藩說不清楚,就有了和李秀成勾結,謀反的嫌疑。

那麼曾國藩是怎麼想的呢?他本質上還是忠於清朝,有全力中興清朝的意願。這也是他奉命組織湘軍、圍剿太平天國的動力所在。現在讓他擁兵作亂,再讓天下處於戰火中,他做不到。所以,曾國藩決定迅速殺了李秀成,並刪去了李秀成供詞中對自己不利的部分,再上報給朝廷。而後,他精簡、遣散了湘軍,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歷任地方大員,主持學習西方的洋務運動,在軍事上再無大的建樹。


瀾石記


天京淪陷,李秀成被捕後,曾國藩以他那儒風大雅的姿態親自面審了這位“人傑”。

與曾國荃那類武將的刑訊逼供不同,曾國藩更像是同朋友對話一般,此可謂良馬見伯樂,有一種能敞開心扉的感覺。李秀成年輕俊傑,自然不甘人生就此畫上句號。在曾國藩的勸導下,李秀成懷著一線生機,在獄中寫下了近6萬字的供稿。

當曾國藩打開一看,不禁冷汗直冒……

李秀成到底寫了什麼

“這供詞中有多處與之前遞交朝廷的章奏有出入呀。”

首先是曾國藩先前報告天京城中有十萬之眾,圍困兩年之久難以攻破。但此時李秀成的供稿卻說城中不足萬餘人。

待天京攻破後曾國藩在報捷折中說“偽幼主積薪宮殿,舉火自焚”,但李秀成卻說他和幼主趁官軍放火搶劫之際易服出城;奏摺中說“李秀成被官軍抓獲”,而供稿卻說自己是被“山民舉報引至官兵。”

最讓曾國藩頭疼的是,李秀成說“天京城中有聖庫兩座,自己並未見識其中。”儘管李秀成說自己也並未見過裡面虛實,但曾國藩卻也在報捷折中肯定“克復老巢而全無貨財,實出意料之外。”然而世人皆傳天京城內金山銀海,就連慈禧身邊的太監安德海也曾計劃用天京之財力修復頤和園,可想而知這樣的奏報並不能讓人信服。

如若朝廷追查起來,首當其衝的便是攻克天京的曾國荃部,而曾國荃的吉字營名聲最臭,攻下一城便要大肆搶掠一番。而李秀成說偽幼主能出逃成功完全是官軍放棄封鎖開始進城哄搶,這是多麼有利的佐證。

李秀成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而也就在曾國藩承報李秀成被捕後,朝廷的態度是緝拿進京。


這就讓曾國藩犯了難。他並不擔心李秀成是死是活,而是害怕朝廷拿李秀成借題發揮,因為李秀成對天國的事情再清楚不過。從奪下天京到天京的覆滅,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役情況更能接近現實,這樣就能對比以往曾國藩發往朝廷的奏報有多少的可信度。

即使在信息上沒有出入,但朝廷對這樣一個手上掌有近二十多萬兵馬的封疆大吏,是必定要採取措施的,而恰好身邊就有這樣的突破口,豈能不加以利用。

左想右思之下,曾國藩決定不能將此人送到京城,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處斬。八天的時間寫出近6萬字的供稿,如若存世,還不定能抖出哪下更意料之外的內容。

左宗棠的“無心助攻”

曾國藩以“路途遙遠恐長毛截救”為由將李秀成凌遲處死。這本來是要給朝廷好好做一番解釋報告的,但不料此時左宗棠“殺出”,以“偽幼主逃遁,曾國藩欺君報捷”為由彈劾曾國藩。

此舉是徹底擊中了朝廷的擔憂之處,原來曾左並不是一個利益集團,而龐大的湘軍也存在能制衡他的勢力——楚軍。左宗棠的彈劾,可以說完全打消了朝廷借李秀成說事的念頭。

當然,深謀官道的曾國藩自然明白這樣的利處,於是趕緊將計就計,同左宗棠就“圍城遁主、糧餉借調、滿餉裁軍”等問題來了個隔空罵戰。作為內容中轉站的朝廷更是哭笑不得,認為儒風持重的曾國藩居然被自己的門生搞得一地雞毛。

殊不知,這一切都是曾國藩謹慎思考後的智謀。


少荃經史屋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這樣一改,便造成了天國所有各處兵馬全被調來守衛天京的假象,攻天京的難度被提升了,自己和曾國荃的功勞也加大了。

其實這四個方面還未必是曾大帥急於處死李秀成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誇大戰功,推卸責任的考慮,但這只不過是旁根細節,並不能動搖曾氏兄弟的大功。

真正讓李秀成閉嘴,不讓他見到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李秀成試圖說服曾國藩自立為王,恢復漢人江山。

關於這一點,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也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根據史料推測,但有很高的可信度。


(曾國藩破城後)

安徽巡撫彭玉麟是曾國藩的親信,他曾派人送密信給曾國藩,信中就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曾國藩看後跟心腹趙烈文說: “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這件事被趙烈文記了下來,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秀成是天國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絕不甘心偌大的天國就此毀滅,他更不願意輸給“清妖”,所以在生命最後一刻,他想鼓動曾國藩造反,是十分有可能和合理的。



(攻克天京)

李秀成一定是在他的供狀中寫出了有關勸告曾大帥造反的事情,也必然為曾國藩分析了成功的可能性,這才讓曾國藩感到害怕,所以迫不及待的將李秀成殺死滅口。

1936年,著名清史專家孟森為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他曾到湖南曾府看到了《李秀成自述原稿》。

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看到供詞原稿,最終認為曾國藩之所以刪改,就是要隱瞞李秀成勸他稱帝這件事。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李秀成在供詞中供出了大量天國寶藏的埋藏之處,曾國藩兄弟為了獨吞這批財寶,篡改供詞,殺人滅口。


太平天國實行“配給制”,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聖庫”,再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

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聖庫中留有寶藏是很有可能的事。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李秀成供詞》中說:“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次兄且用窮刑峻法蒐括各館之銀米。”

供詞裡面否認了天京聖庫有財物的說法,但一般人都不相信。

《淞滬隨筆》記載清軍進城後,“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

說明在當時,清軍是知道天京有寶藏的,只是沒有找到。


這些寶藏一定被轉移了,而做為天國實際領導人的李秀成必然知道下落。

曾國藩在給同治帝的奏摺中,只說找到了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再無其他。

這種說法明顯違背常識。

洪秀全沒死時,掠奪了各地寶物,收藏在天王府中,曾國藩破城之後,把天王府和各處王府翻了個底朝天,把洪秀全屍體也挖了出來,斷不會一毛錢也搜不出來。

清軍是從 1862年5月起圍困天京的,這時的天京,連一個鳥兒也飛不進去,天京也是一座孤城,一座死城,財寶想花也沒地方花。

即使城破之時,亂軍掠劫了不少財物,但也不可能全部搶走,這件事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之前太平天國有意將財寶埋在了一個秘密地方。

李秀成有信心鼓動曾大帥造反,一定是有恃無恐,有著他的理由和資本。

造反最需要的資金李秀成必然有辦法籌措,否則這種勸說就是空穴來風,根本打動不了曾國藩。



(被俘的李秀成)

所以結合起來分析,李秀成在供詞中提到了天國財寶,是非常有可能的。

曾國藩將供詞撕去的那一萬多字裡面,有沒有這方面的內容?

我個人認為肯定有。

我們通過以上分析和考證,我們就不難得出為什麼在李氏剛被俘時,曾大帥能夠以禮相待,以至李秀成產生了活命的幻想,主動書寫供詞;而寫完後那麼快被處死,這中間的反差實在太大。

所以,李秀成的供詞一是講出了天國覆滅的真相,使得曾國藩的功勞被大打折扣,二是供詞有“大逆不道”之句,三是供詞裡面提到了鉅額財富,這三個方面綜合起來,是李秀成被火速處死的原因。

(曾國潘)

洪秀全在統治天國的十幾年中,搜刮了天下不少財寶,這一點已得到確認。天國財富到底有沒有,或者埋在哪裡,至今仍然是個謎。

參考資料:陳思麓、榮孟源《李秀成原稿釋疑》 方以晃 《淞滬隨筆》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十七,太平天國都城天京被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吉字營合圍。四月十九日,天王洪秀全死去,在天京城主持大局的忠王李秀成扶洪秀全長子洪天貴福嗣位,是為幼天王。

湘軍吉字營為一舉攻陷天京城,在此後的一個月裡瘋狂挖掘了幾十處地道,想以此延伸到城牆底下,用炸藥一舉轟開攻城缺口,但李秀成指揮天京城守兵,一連破掉了湘軍的幾十處地道。

但誓要拿下天京城的曾國荃沒有氣餒,五月二十一日,湘軍以猛烈炮火作掩護,終於將一條地道挖掘到太平門底下,六月初六日,湘軍引爆了這條地道里的巨量炸藥,城垣被轟陷,吉字營敢死隊蜂擁而入。

天京城陷落之際,忠王李秀成為保護幼天王出逃,將自己的戰馬讓了出去,自己另騎了一匹不得力的馬。幼王天一行,假扮湘軍,從太平門缺口衝出去後,李秀成轉而又率一百餘人攔截湘軍,為幼天王出逃爭取時間。

之後,因為馬乏人孤,李秀成與大隊人馬走散,流落方山,最終被村民擒住,獻給了吉字營將領蕭孚泗。

吉字營統帥曾國荃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令他久攻不下,死傷了無數兄弟,因此見到被俘的李秀成時,曾國荃甚為憤怒兇殘,他先是“置刀錐於前,欲細割之”,後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在如此酷刑下“殊不動”,惱羞成怒的曾國荃於是親自動手,“短衣握錐,獨身走出,遍刺以錐,血流如注”,幾乎就要對李秀成進行凌遲了。

湘軍統帥曾國藩趕到金陵(天京)後,為了徹底降服、利用李秀成,使出了老奸巨猾的偽君子手段,一方面在審訊時頗為尊重李秀成,另一方面又向李秀成承諾,只要他勸告金陵城外的大小太平軍殘餘勢力放下刀槍,不再抵抗,朝廷將放過李秀成全家以及放下刀槍的太平軍兵士。

曾國藩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讓李秀成乖乖招供,二是借李秀成的威望肅清太平軍殘餘勢力。

忠王李秀成軍事才華一流,但文化程度不高,也沒有多少城府,在曾國藩偽善的攻勢下,為了保全剩下的那十幾萬太平軍兄弟,他在心態上動搖了,產生了俯首稱臣,回家做朝廷良民的念頭。

正是因為產生了這樣的念頭,隨後李秀成以每天七千字的速度撰寫了一份長達三萬字左右的自述供狀。

李秀成的自述供狀,從天王洪秀全出生寫起,創辦拜上帝會,金田起義,一路打到永安、長沙、南昌,最後打下金陵,建都立國;而後寫了自己的身世,如何參加太平軍以及這些年來的戰績;再寫了六次解天京之圍的經過和經營蘇州、常州的政績;最後寫了太平天國最後幾年國勢頹敗及其原因,等等。

然而,當曾國藩看到李秀成自述供狀中的幾個細節時,先是頓感不安,接著便起了殺心。

李秀成都說了什麼呢?

“天京城裡有聖庫一座,系天王的私藏,另王長兄次兄各有寶庫一座,傳說裡面有稀世珍寶,但我從未見過。”

李秀成的這一段供述等於是揭了曾氏兄弟的老底。

攻陷天京後,曾國藩在奏報中說,天京城根本沒有什麼聖庫財寶,實際上天京城的財物都被吉字營官兵洗劫一空了。

除了這要命的一環,李秀成的自述中還有幾處不經意間打了曾國藩的臉。

一處是關於自己被俘的。

“心有私忌,兩家並爭,因此我而藏不住,是以被兩個奸民獲拿,解送前來。”

李秀成是被村民擒獲的,而曾國藩在給清廷的報捷折中卻說:“偽忠王一犯,城破受傷,匿於山內民房,十九夜蕭孚泗親自搜出。”

還有一處,湘軍攻陷天京時,曾國藩在報捷折中說,城破前太平軍有十多萬人,全部殺斃,秦淮長河屍首如麻。

而李秀成在供述中卻說,城中軍民不過三萬來人,太平軍兄弟只有一萬餘人,而大部分已病餓倒下,能守城者,只有三四千而已。

其實稍有城府,李秀成就該明白,像曾國藩這樣的官場老鬼,無論如何不可能把他這個知道太多秘密的活口供送往京城,給自己惹麻煩,招攬罪名。

所以說,即便李秀成在自述供述中什麼要害也不講,曾國藩同樣不會產生惜才,手下留情的想法,一定也是急於殺人滅口。

李秀成之所以洋洋灑灑地一吐為快,大概是因為另有一種心理,他對曾國藩產生了一定的幻想。因此,在自述口供中,李秀成又寫了這麼一段話——

“罪將謝中堂大人不殺厚恩,願招集大江南北數十萬舊部歸中堂統率,為光復我漢家河山效力。”

在李秀成看來,這也許才是他能活下去的最大希望,但曾國藩看了卻驚出一身冷汗,心中大罵李秀成慫恿他造反,要毀他曾氏家族,因此曾國藩將這一段話用剪刀剪下來,放在火上燒掉了。

還有一種說法,即便李秀成的口供不會給曾國藩帶來任何麻煩,曾國藩也會迅速將他處死。

因為親眼所見的一幕,讓曾國藩意識到,只要李秀成還活著,他就是一頭猛虎,而自己未必真能馴服他。

曾國藩看到了哪一幕呢?

曾國藩審訊李秀成時,趙烈文提審太平天國松王陳德風剛好經過,當松王看到忠王時,竟然當著曾國藩的面,長跪不起,口唸“忠王殿下——”

李秀成的這種威望,讓曾國藩不寒而慄,不能不殺!


黑句本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農民起義,曾經一度攻佔南京為都城,佔據半壁江山。然而,鼎盛時期的太平天國卻爆發了內訌,隨著天京事變的發生,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被誅殺,石達開的出走,太平天國迅速走向衰敗。

洪秀全及時改變戰略,重用了陳玉成和李秀成這對年輕的雙子星座,才使得太平天國得已繼續支撐8年之久。

1864年初,湘軍正式合圍天京,封鎖了所有糧道,並在城外開挖多處隧道,試圖穴地攻城。李秀成指揮太平軍以構築月城和橫挖暗壕的方法相拒,戰況異常慘烈。

同年6月1日,51歲的洪秀全病逝,一個月後,湘軍攻破天京。李秀成護送幼天王乘亂逃出了城。出城後,李秀成因把自己的戰馬讓給幼天王,而步代,被亂軍衝散。後來人困馬乏的忠王潛抵城郊方山一破廟中暫避,被當地村民縛送清營。

曾國荃生擒李秀成後,施以酷刑,用刀錐割其臀股,後又製成一個大木籠,將李秀成囚禁其中。

李秀成從被俘到被殺,前後僅半個月時間,期間,他在囚籠中寫下了數萬字的認罪書——自述。

但隨後42歲的李秀成還是被曾國藩處死了。

此後,史書大抵都是這樣記載李秀成的結局的。

然而,80年後,也就是1939年,李秀成的生死之謎團再次引起軒然大波。

當時,江蘇省徐海行署主任王公璵在江蘇的六塘河一帶和日軍展開決戰。一天傍晚,王公璵夜宿一位老農之家,老農拿出一本講述太平天國故事的《洪楊演義》給他消遣。當談到李秀成時,老農來神了,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忠王李秀成是我們海州人,他的兒子李學富,人們稱之為小王子,在外面這一帶當獸醫,是很好的一個人。”

王公璵一聽大吃一驚,老農見他不信,便把趙大莊的私塾先生趙大爹請來作證。

趙大爹馬上派人用獨輪車接來已經84歲的“小王子”李學富。就這樣王公璵和李學富圍著火盆來了一次長談。

“小王子”李學富聲色謙謹,慢條斯理地開始了他的講述:他是李秀成的鎮江籍小妾所生,從小生活在忠王府裡,他親眼見過洪秀全和他的兒子洪天貴福。他9歲那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告破。其實這並不是清軍攻破的,而是曾國荃和李秀成的“共謀”結果。

原來,曾國荃久攻天京不下,心急如焚的清廷又派李鴻章協攻。曾國荃怕被李鴻章搶了頭功,很是著急。

正在這時,湘軍抓獲了李秀成派到湘軍大營打探軍情的妻舅宋永祺,曾國荃不但放了宋永祺,而且還要他轉告李秀成:只要讓出天京,什麼都可以商量。

李秀成自知天京城內嚴重缺糧,堅持下去最後也是魚死網破,於是他提出了兩點讓出天京的條件:一是清軍入城後善待太平軍,不得殺害他們,不得傷害百姓;二是放幼天王洪天貴福一馬。

秘密協議簽訂後,湘軍很快攻入天京城。為掩蓋實情,湘軍入城後對天京城進行了補轟。

而李秀成則上演兩步走,先是安排家將帶著“小王子”潛逃出城,徑直去了海州碩項湖灘藏伏。隨後他帶著洪天貴福乘亂衝出城牆缺口。在逃跑的過程中,李秀成得知湘軍背信忘義,進城後進行了大屠殺和大搶劫,不由痛哭流淚,後悔不已。正巧這時,洪天貴福也被亂軍衝散,絕望之下,李秀成便選擇了在一破廟裡自殺,結果被鄉民發現並阻止,因動作過大,結果引來了湘軍,於是李秀成成了俘虜。

李秀成“意外”被抓,打了曾家兄弟一個措手不及。曾家兄弟一方面宣稱嚴懲李秀成,另一方面又暗中“營救”李秀成。為了掩人耳目,荃曾國在審訊李秀成時“置刀錐刑具於忠王前”,之後不久便“就地正法”了李秀成。

其實,處死的李秀成只是一個“偽代人”,真正的李秀成被曾家兄弟秘密送回原籍。

李秀成死進裡逃生後,隱姓埋名,與先行逃出的“小王子”在鄉間碩項湖灘過了隱居生活,相傳沭陽城內的“恆順公”皮貨店就是李家的財產。

在談及洪秀全的死因時,李學富說洪秀全是吞金自殺,而不是病死或者服毒自盡。

“小王子”的話讓王公璵大為驚訝,如果此人真是李秀成之後,那真是天大的秘密了。然而,當王公璵追問李學富的具體住址時,他卻拒絕了。之後,李學富被徐大爹派人用獨輪車連夜送回走。

王公璵後來回憶說,從“小王子”乘坐獨輪車和往返的時間推斷,他的住所應該在趙大莊東南約35裡的碩湖灘。

王公璵原本打算去尋找“小王子”的,但由於抗戰任務壓身,他只能暫時打消了尋找的念頭。而這也成了他的一個遺憾,如果當時去拜訪了“小王子”李學富,那麼箇中真假便可以探知了。

也許正是因為遺憾和探索,經過30多年的研究,王公璵於1977年寫了一篇驚世之文——《李秀成伏誅之謎揭秘》。

期間,王公璵為了調查“小王子”所說的真偽,遠赴英國查天平天國的檔案,結果證實了李學富所說的內容絕大多數是真的。比如說李學富是李秀成的小妾所生,在天京親眼見過洪秀全和洪天貴福之事。而關於李秀成和曾家兄弟打“默契牌”,以運糧為名接應一股清軍提前入城一事,從後來洪仁的自述中得到了印證,“除曾國藩在天京上游之戰船外,尚有一隊在下游出現……因我們反可藉彼等之力,而得米鹽之接濟也。”

無獨有偶,曾國藩的秘書趙烈文寫的《趙烈文日記》也記錄下了湘軍攻破天京城的諸多疑點,天京城破之後,才一頓飯的短暫功夫,數萬湘軍就已經登上了城內的制高點,清湘軍旗幟遍插滿城,從時間上推斷是有難度的,似乎是湘軍在城破前就已經入城了。

王公璵的文章發表後可引起軒然大波。然而,當專家尋找到李學富老家時,他早已死去多年了,在其老家附近果然找到了不少有關李秀成的傳說,當時有人還指出了李秀成所葬的墓地,當專家想打開墓地一探究竟時,卻遭到了當地人的反對,只好放棄。

因此,李秀成是不是真的沒有死逃到了海州隱居?李學富究竟是不是李秀成之子?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謎團。

舉報/反饋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李秀成是貧苦農民出身,參加金田起義以後,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迅速成長為起義軍的青年將領,受到了洪秀全的賞識,成為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的主要將領。

在李秀成的主持和參與下,太平天國運動在天京內亂之後,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了蘇福省、天浙省,而且李秀成還英勇抗擊英法侵略者,使太平天國從衰敗走向了一段興盛。

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他是萬古忠義,1864年6月,湘軍攻陷天京,李秀成帶著天王的兒子洪天貴福突圍到達清涼山,李秀成偽裝成清軍,從太平門缺口衝出,流落方山,當地百姓把他掩護起來要送他脫險,結果不幸被一個反動分子得知了李秀成的下落。

7月23日,把李秀成獻給了湘軍的將領蕭孚泗,李秀成被俘之後曾國藩對李秀成比較優待,使李秀成產生了一種生存下去的幻想,於是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寫下了數萬字的自供狀。

李秀成對自己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經歷,以及太平天國走向失敗的種種錯誤,進行了反思和總結。曾國藩閱讀之後大驚,對這個自供狀進行了大量的刪改。8月7日就匆匆的把李秀成處死,這一年,李秀成只有41歲。

其實,之前清政府曾要求把李秀成送到北京,但是曾國藩卻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是匆匆忙忙的就把李秀成處死了,有人就有疑問了,曾國藩為何要這樣迅速的處死李秀成?

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殺人滅口,曾國藩對李秀成寫的自供狀進行了大量的刪改,首先是對洪秀全死亡的時間做了修改,他在給朝廷的奏報中寫的是洪秀全在湘軍的圍困和猛攻之下,絕望之餘服毒自殺。事實上,李秀成供述的是洪秀全早就生病了但是他拒絕服藥,最後是病死的。

第二他把李秀成被俘的經過也改了。李秀成本身是突圍後被村霸抓住,交給湘軍的曾國藩,但是給朝廷的奏報裡說是他們抓獲的李秀成。

第三,他修改了李秀成帶洪天貴福突圍的時間。他說李秀成帶著洪天貴福突圍的時間是半夜四更,實際上李秀成突圍的時間是初更。

第四,李秀成對太平天國運動的錯誤進行了反思和總結,提出了天朝十誤。曾國藩把其中的第十條改為:“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人馬。”

這樣一改,就造成了一種太平天國集中全部力量保衛天京,增加了湘軍攻城難度的局面。目的就是美化自己,讓清朝政府看到他打仗的艱難,以此來為自己邀功。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歷史學家懷疑曾國藩收到了李秀成的策反,李秀成希望曾國藩能夠舉起大旗走反清復明的道路,恢復漢家的江山,成為一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英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推測呢?

因為李秀成本身在和曾國藩較量的過程中覺得他能力不行,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走向衰敗,最後徹底滅亡,很大程度上是太平天國內部出了問題,並不是曾國藩有多麼超人的本領。

因此李秀成在這個自供狀裡對曾國藩進行了策反,希望曾國藩跟他合作,共同舉事推翻清朝的統治,除了道義上的感召之外,李秀成還應該有一些物質上的準備。

太平天國起義以後,就開始大肆搜刮各處的金銀財寶,而且明文規定民間私藏黃金一兩、白銀五兩者就要問斬,所以太平軍集中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進入所謂的聖庫,其實,這就是洪秀全個人的私人財產。

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天京被圍的過程中,這些財報到底到哪裡去了,誰也不知道。但是作為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的核心領導人之一的李秀成,他肯定知道這批財寶的下落,而且他肯定也有意用這筆財寶來策反曾國藩,把這些財寶作為曾國藩和他合作推翻清王朝的活動經費。

但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不允許曾國藩這樣做。第一,大功就要告成,曾國藩馬上就要成為一代中興名臣了,如果造反的話,會把自己一切的努力和名節全部毀掉。

第二,當時帝國主義列強鷹視狼顧對中國構成極大威脅,如果起義推翻清清王朝的統治,會不會遭到帝國主義的干涉都很難說。因為清王朝還是帝國主義間接統治中國的一件有力工具。一旦貿然的去推翻清王朝,恐怕不會得到帝國中心國家的支持。

第三,曾國藩他本人就是一個理學大師,對封建禮教非常推崇,不願意做亂臣賊子,想的是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從這幾點出發考慮,李秀成是不可能策反曾國藩的。曾國藩為了自保必須迅速處死李秀成殺人滅口,只有這樣李秀成才不會對他形成威脅。

而李秀成在自供狀中列舉的大量的,對曾國藩不利的事實才能被刪改,經過刪改的自供狀才能對曾國藩有利無害。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曾國藩才急匆匆的殺了李秀成。


小小嬴政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李秀成的供詞,可不止是斷人財路那麼簡單,簡直可以要了曾國藩的命!

曾國藩“半聖”的封號是怎麼得來的?難道是靠戰敗投江?靠揚州剃頭?靠日記戒色?靠家書治國?

都不是。

金陵被攻克時,大清國是個什麼狀態呢?

清政府的正規軍幾乎被打光,八旗兵也蔫兒了,甚至衛戍軍守都被英法聯軍打趴窩了。秦淮以北,清政府還有一些影響力;秦淮以南,幾乎就是地方軍的天下。

南方的各路“地方軍”裡,尤以曾國藩的湘軍最厲害。如果曾國藩另立門戶,以清政府當時的狀態,除了在心裡罵曾國藩八輩兒祖宗,沒有任何辦法。

不過,紫禁城裡的慈禧卻並沒有認慫,她賭曾國藩不敢“叛變大清”。曾國藩雖然外表看來一臉奸滑,骨子裡卻恪守忠君報國的君臣之禮。於是,天京攻克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慈禧只是短暫的高興之後,立馬分析利害,繼而給曾國藩下了一道懿旨:

“金陵城破,你不與將士共進退,卻在雨花臺休息,成何體統!幸虧你祖宗保佑,湘軍拿下金陵,否則,必拿你是問!”

慈禧的懿旨傳到湘軍營裡,一下子把三軍將士激怒了。

曾國藩攻破金陵、平息動亂,還大清國一個清平盛世,這是天大的功勞啊!慈禧非但沒有表彰,反而豬八戒倒打一耙。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以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為首的湘軍將領,暴跳如雷!紛紛請示曾國藩,欲反了他孃的。

就在這時,李秀成的招供出來了。洋洋灑灑五萬字的招供,李秀成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寫了出來。曾國藩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把厚厚的一摞招供看完。曾國藩在烏央烏央的字海里,只看清李秀成寫了四個大字:我想活命。

但是,太平天國與大清國勢不兩立,李秀成又是太平天國餘孽,大清國必定饒不了他。

李秀成活下來的唯一希望,就是曾國藩自立為王。

五萬字的供狀,一半是哭慘,一半是誘勸。曾國藩看完之後,幾乎顫抖,因為李秀成幾乎將曾國藩所有的下場都分析了個透徹。這份供狀上交給紫禁城,曾國藩必死無疑。

此時,擺在曾國藩面前有兩條路:一是殺了李秀成,修改供狀,向清廷認慫;二是留下李秀成,讓他衝鋒陷陣,幹清廷丫的。

李秀成的招供,無疑與曾國荃的想法不謀而合。

其實,想想也就那麼回事兒。曾國藩立下不世之功、功高蓋主,慈禧該怎麼封賞他?還真能和他平分江山不成?任憑誰坐在慈禧的位置,都會對曾國藩心生畏懼,擔心他背叛清廷。

可是湘軍的將領卻並不這麼想!這些人跟著曾國藩東征西戰,冒著生命危險與敵人戰鬥,能夠活下來都是命大。大家夥兒這麼拼命,不就是圖個升官發財、功成名就嗎?

升官發財也好,功成名就也罷,都有一個前提:曾國藩當皇帝。

想到這裡,曾國藩終於明白,為什麼趙匡胤會被“黃袍加身”了,原來都是屬下逼的。據說,左宗棠曾給曾國藩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曾國藩看了這對聯之後,嘆了一口氣,提筆將“似”字改為“未”。一字之差,整副對聯完全變了意思。同時,曾國藩對於“問鼎”一事,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堅決擁護慈禧的領導,絕不背叛清政府。

甚至,曾國藩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向曾國藩提“自立門戶”一事。

曾國藩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倒黴的,就是尚在監獄等待曾國藩“造反”的李秀成。不過,李秀成並沒有等來曾國藩造反的消息,而是等來自己被活剮的消息——曾國藩既然選擇了忠君,李秀成就是禍患;既是禍患,宜早除之。

五萬字的供詞非但沒有救下李秀成,反而促其早死。只能說,李秀成拍馬屁排到了馬蹄子上,被踹了一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