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小議我軍58式連用機槍

1958年,我們成功仿製了蘇制PR46連用機槍,定型為58式7.62MM連用機槍。 58式連用機槍發射7.62mm×54R突緣式子彈,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閉鎖片撐開式閉鎖方式,全槍質量12.9公斤,槍管質量3.25公斤,全長1 272mm,槍管長605mm,槍管內有4條右旋膛線,導程240mm,初速840m/s,最大射程3 000m,有效射程800m(對空/500m(對空),理論射速600發/分,彈箱/彈鏈容彈量250發。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小議我軍58式連用機槍

58式連用機槍


58式連用機槍和仿製蘇聯SGM氣冷式重機槍的57式7.62MM重機槍的服役,使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營級單位的機槍裝備上和當時蘇聯紅軍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的目標得以實現。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小議我軍58式連用機槍

57式重機槍

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武器的第一次制式化在50年代初到1970年。主要裝備為51/54式手槍,54式衝鋒槍,53式步騎槍,53式輕機槍和53式重機槍。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小議我軍58式連用機槍

53式重機槍

大約在1970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作戰部隊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制式化列裝。以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56式班用輕機槍,58式連用機槍,57式重機槍代替了原來武器。整體火力較原來得到很大提高。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小議我軍58式連用機槍

58式機槍系仿造蘇式PR46連用機槍,是結合DPM輕機槍和SGM氣冷式重機槍技術合成的產物。在蘇聯紅軍編制中的作用既不是營屬重火力,也不是班用機槍,而是專門為蘇軍步兵連加強火力配備的連用機槍。而當時我軍步兵連編制內並沒有專門的機槍排,為了58式輕機槍的列裝完成,最終在60年代步兵連的編制內成立了一個機槍排,裝備兩挺58式連用輕機槍。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小議我軍58式連用機槍

57式重機槍

然而在第二次制式化列裝的一片叫好聲中,我們發現了58式機槍在裝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 隨著56式槍族在部隊的列裝成熟,特別是56式班用輕機槍的逐漸裝備,我軍步兵的火力已達到要求。該槍存在於56式槍族列裝部隊內的意義已不大,在53式槍族列裝部隊內仍可保持兩挺在編,但逐漸面臨淘汰。

二、58式連用機槍使用53式7.62MMx54R機槍子彈和250發彈鏈,和53/57式重機槍使用彈種一樣。但無論精度和射程都不如53/57式重機槍,戰時可以將營屬53/57式重機槍加強一線連隊 ,完全可以取代58式連用機槍,該槍的存在意義已不大。

三 、換裝三腳槍架的57式重機槍全槍重量已下降到30公斤內,而58式連用機槍全重約13公斤,重量優勢並不明顯。在實際使用中,部隊對其評價並不好,普遍反映其高不成低不就,作為輕機槍狀態使用太重,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又不如重機槍,所以58式連用機槍列裝數量並不多。

四、最至關重要的問題,由於和56式槍族使用彈藥不同,戰時後勤壓力巨大,連內編成需要向連隊保障兩種7.62MM子彈,失去了槍族化的意義。

五、僅為兩挺58式連用機槍的列裝而多在連隊上配一個機槍排,也部隊上也存在爭議。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小議我軍58式連用機槍

58式連用機槍及其彈鏈

所以,在56式槍族完全裝備主要作戰部隊,步兵的火力已達到既定要求後 ,我軍就將58式連用機槍和步兵連屬機槍排全部撤編,58式就此退出現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