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匹拉韋官宣有效,富士膠片的創新轉型:用技術的力量開啟未來


法匹拉韋官宣有效,富士膠片的創新轉型:用技術的力量開啟未來


法匹拉韋官宣有效,富士膠片的創新轉型:用技術的力量開啟未來


3月1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介紹,針對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研發,法匹拉韋已完成臨床研究,顯示出良好臨床療效。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牽頭開展了法匹拉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在120組對照臨床治療觀察中,「法匹拉韋」的臨床恢復率比對照組高了15.57%,有著明顯優勢。在緩解退熱、咳嗽等臨床症狀上也有顯著優勢。


法匹拉韋官宣有效,富士膠片的創新轉型:用技術的力量開啟未來


這一新冠輕症患者的「勒馬韁繩」,正是日本儲備了200萬份的「法匹拉韋」,不僅投入臨床而且為鑽石公主號郵輪下船人員(包括確診患者)每人奉上一份。日本疫情相對穩定的態勢和民眾淡定的情緒彷彿側面印證了該藥的療效。


法匹拉韋(favipiravir)由當時的富山化學工業和富山大學醫學部教授白木公康的研究組共同開發,商品名為Avigan(アビガン)。


法匹拉韋官宣有效,富士膠片的創新轉型:用技術的力量開啟未來


法匹拉韋的開發前後經歷16年,其中差點曾因流感藥的銷售困境和富山化學的經營赤字而停止研發。


直至碰上了以醫療為突破口轉型的富士膠片,於08年被富士膠片集團收購,富山化學才得以繼續研發,在2014年3月取得了法匹拉韋在日本的製造販賣許可。


富士公司上一次成為企業管理經典案例,是在與老對手柯達的競爭中,果斷從傳統膠片產業轉型進入數碼相機賽道。然而轉投醫療產業,又是一次「創業基因突變」


現在看來,同時完成切換的不止賽道,還包括融入企業管理的創新基因突變。


「人廉我轉」,富士轉向了哪兒?


2000年後,世界膠片市場以每年20%-30%的速度下滑。互相較勁40年的柯達和富士雙雙邁入寒冬。也許對現在還在玩膠片的復古青年來說,fuji膠捲仍是首選,但富士不可能靠小眾復古青年養活。


主營業務斷崖式下跌,富士最終選擇生物醫藥、化妝品、高性能材料等成長可能性較大的領域,並在數碼影像行業、光學元器件行業、高性能材料行業、印刷系統行業、文件處理行業、醫療生命科學等行業轉型或開拓。


法匹拉韋官宣有效,富士膠片的創新轉型:用技術的力量開啟未來

轉型依據是什麼?醫療健康是當時日本為數不多能夠看見增長的領域——1/4以上的日本人口年齡差超過65歲。日本化妝品在世界市長佔比也逐漸擴大。膠捲由於活性氧造成的氧化褪色,需要頂尖的抗氧化技術,這和抗衰、抗氧化功能的化妝品,原理是完全相通的。


富士果斷跳出舒適區,站在用戶視角思考什麼才是未來價值。


同樣加註醫藥行業,柯達黯然退出


面對數碼時代的衝擊,同為膠片巨頭的柯達,也嘗試過多元化經營。2000年,柯達創造了14億美元的利潤,2002年只有8億美元,此後公司的財務狀況愈發惡劣,直至2012年破產。


法匹拉韋官宣有效,富士膠片的創新轉型:用技術的力量開啟未來


期間,柯達同樣也涉足醫藥、授權貼牌生產數碼電子產品等領,但因短期利益和長期投入,醫藥業務最終被迫出售。


富士與柯達最大的區別在於業務多樣化。2006年開始,醫藥行業的成長性引起富士掌門人古森重隆關注,從放射性診斷到醫藥保健,富士開始向醫療領域傾斜。也是在那時注意到了位於日本富山縣的富山化學。


法匹拉韋官宣有效,富士膠片的創新轉型:用技術的力量開啟未來


當時,富山化學正開發一個代號為T-705的抗流感藥品。T-705的商標名是Avigan,也就是日本對抗新冠肺炎的藥物「法匹拉韋」。正是Avigan(法匹拉韋)的成功,促使古森重隆做出「一定要買下富山化學」的決定。富士斥資16億美元買下當時虧損中的富山化學(Toyama Chemical),成為富士集團轉型的里程碑之一。


核心業務消失怎麼辦?技術還在


因新冠肺炎疫情關注到的富士,不過是滄海一粟。


敏銳嗅覺和行業部署推動了企業轉型:一次成像、防曬霜、抗病毒藥、阿爾茨海默藥、內窺鏡、彩超機……在不斷涉足更多領域後,富士如今已成為一家多元化的技術導向型創新企業。


柯達雖也在對抗數字化浪潮,但前有技術壓力,後有尼康、佳能等追兵,柯達無法用數碼相機盈利。到2001年,每賣出一臺數碼相機就虧損60美元。儘管2000年柯達的攝影部門有1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但利潤很快就消失了。


富士的多元化創新不是雜或另闢蹊徑,而是極致專精後的全鏈條爆發。用富士的話說,與其在單一市場上競爭,不如利用內部知識在拓展其他市場的能力上實現多樣化。這打破了人們對日本大企業長期僵化的固有印象,為解讀行業優勢企業創新轉型提供了新的樣本。


富士膠片的轉型啟示


核心業務變了,核心技術還在

每年將營業收入的6%以上投入研發,為技術創新和企業戰略轉型提供技術儲備,利用核心技術優勢打通產業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企業開拓新的業務領域。

尋找新興領域和創新項目

分析現有技術、現有市場、新技術、新市場,找到各自業務結合點並將其商品化。

制定轉型戰略,改造經營結構

及時改造經營架構,慎重而果斷的裁員瘦身;構建新的發展戰略,將戰略意圖傳達至每位員工;強化關聯經營。


文案 | 大煦 Ruru

排版 美編 | Ruru 靈性趙大師


關注海聚

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是聚焦於幫助創新創業企業成長的綜合性科技服務提供商,在英國與德國設立了“海聚中英科技創新中心”“海聚中德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倫敦、法蘭克福和光谷三地三中心運作的方式,圍繞前沿科技創新,開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交流、國際技術轉移、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智庫諮詢、論壇合作、投融資等專業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