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的那些事∣美術史裡的少年英才

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厚積才能薄發。人們對於應該趁早出名還是厚積薄發有著諸多爭論。主張大器晚成的人認為:少年時太過於順遂,容易使人飄飄然,沉浸在喜悅的過程中迷失自我。那麼,年少成名到底好不好呢?對人的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西方藝術史上那些年少成名的畫家。

年少成名的那些事∣美術史裡的少年英才


史上最愛臭美的畫家要屬阿爾佈雷特.丟勒。他可是西方藝術史上第一位為自己畫像的藝術家。其愛美的程度,不亞於現在愛自拍的我們。我們現在自拍一張美照發在朋友圈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撇開當時沒有照相機不說,為自己畫像也是不被允許的。

因為自中世紀以來,基督教藝術裡認為畫像和雕塑只能屬於神,人是卑微和醜陋的。自畫像不僅被認為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不尊重。更何況畫家在當時也被認為是低下的手工藝人,沒有資格被放進畫像裡。因此,自畫像在西方早期的繪畫中十分罕見。

然而,13歲的這位美男子丟勒,打破了傳統,勾勒出他人生的第一幅自畫像。這不僅僅是丟勒人生中的第一幅自畫像,而且也是西方美術史上的第一幅自畫像。

年少成名的那些事∣美術史裡的少年英才


丟勒大膽地破了傳統習慣。這個年輕人,衝破了宗教的桎梏,開始關注自我,反省自我,開創了西方自畫像題材的先河。

丟勒不僅膽子大,而且十分好學。不斷的研究技巧,從觀察自己中獲得了樂趣。之後,丟勒又畫出了那副舉世聞名的自畫像。自畫像中的男人,有著蒙娜麗莎一般的魅力。一言不發,又好似有千言萬語。即莊重又不乏親切。

這個年輕的人,開始正視自己的美,關注自己,反省自己。正如文學家歌德所說:“們明白了丟勒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了高貴真實和美,只有最偉大的意大利畫家,才有和他等量齊觀的價值。”

年少成名的那些事∣美術史裡的少年英才


然而,另一位藝術家在年少成名中卻略有些輕狂了。喬尼凡 .洛倫佐.貝尼尼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藝術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雕塑家。在他親的耳濡目染下,貝尼尼很小就展露出驚人的藝術天分。在他8歲的時候,他隨父親一起去覲見教皇。他隨手就勾勒出一個老人的頭像。這讓教皇十分驚訝,教皇特別欣賞貝尼尼的才華。教皇便對他的父親說:“你要用心培養他,這孩子將會是下一個米開朗琪羅。”

年少成名的那些事∣美術史裡的少年英才


貝尼尼由此而名聲大陣,在教皇的欣賞和加持下,貝尼尼的生活順風順水。在他24歲時,又完成了雕塑《普魯託和普羅塞爾皮娜》這個作品由於逼真精緻在羅馬一舉成名。

有一次,他給教皇去畫畫,不小心將筆掉在地上。教皇親自為他揀起來。教皇對他說;“你是多麼榮幸,能讓教皇為你撿筆;而我更加榮幸,能和貝尼尼生在同一個時代。”教皇對他的喜愛可見一斑。

年紀輕輕就取得了不俗成績,又有教皇的喜愛與支持,這讓貝尼尼心中升起了幾分狂傲。於是,他便放縱自己的生活。他與自己下屬的妻子走到了一起。不久後他發現這個女人背叛了他,在和他的弟弟偷情。於是她打斷了親弟弟的兩根肋骨,又派人到情人家裡,把她的臉刮花。這件事情,讓貝尼的名聲一落千丈。此時,為他撐腰的教皇也死了。他從高高的神壇跌落下來,為人們唾罵。他也由此而丟失了許多訂單。是他的狂妄自負毀掉了自己的錦繡前程。

年少成名的那些事∣美術史裡的少年英才


年少成名固然是好事,這是生命對於你的饋贈。但無論失意還是得意之時,都不能忘形,保持本心十分重要。佛說;“給你修路的,是你自己;埋葬你的,也是你自己;幫助你的,是你自己;毀滅你的,也是你自己;成就你的,自然還是你自己。所以佛說:自作自受,自性自度!”生存還是毀滅,成就還是低谷 ,得意還是失意,都莫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