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這裡美得讓人驚豔,佤族朋友又特別熱情,我一定要把這裡推薦給朋友。”春節前,一位來自上海的遊客被滄源佤族自治縣葫蘆小鎮的文化牆、文化柱、葫蘆塔深深吸引。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和葫蘆小鎮一樣,如今臨翔區騰龍村、鳳慶縣石洞寺村、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芒團村,以及滄源翁丁村、崖畫村,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冰島村等地,已成為鄉村旅遊的標誌性符號。這批旅遊要素日益齊全的村寨逐步在旅遊市場上刷出“存在感”,為豐富全市文化旅遊產品結構、推動假日旅遊和鄉村旅遊發展、培育提升臨滄旅遊文化產業發揮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每逢傣族“潑水節”、佤族“新米節”,滄源勐來鄉勐來村都格外熱鬧。除“趕擺”“打歌”外,以生態觀光農業為基礎的體驗活動也極具吸引力。“‘新米節’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參加‘稻田摸魚’體驗賽,在體驗傳統農耕文化之餘感受到了勐來村產業發展帶來的殷實生活。”勐來鄉勐來村第一駐村書記李永昌說,以生態觀光農業帶動養殖業、餐飲業、旅遊業的發展,勐來村的產業結構更加立體,村民生活也更加富足。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以前遊客來到村裡,因為沒有吃、住、玩的地方,經常轉一圈就走了。如今我們人居環境越來越好,還有農家樂、客棧,遊客什麼時候來都能吃上健康生態的美食,體驗到最淳樸的風土人情。”最先嚐到鄉村旅遊甜頭的村民趙秀蘭說。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臨滄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何強宇介紹,臨滄將進一步建立健全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的統籌發展機制,重點研究群眾參與方式、參與程度和利益分配機制,通過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資源入股、公司+農戶、合作社+企業等方式發展鄉村旅遊,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動農民脫貧致富,讓群眾共享鄉村旅遊發展成果。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下一步工作中,臨滄將繼續推進翁丁葫蘆小鎮、南美拉祜風情小鎮、鳳慶魯史古鎮等特色小鎮建設,指導各縣(區)做好特色旅遊村、精品民宿、金牌農家樂、休閒營地等項目建設,探索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高端化的發展路子,激發鄉村旅遊新活力。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更多雲南旅遊服務和實時疫情諮詢,請使用【雲南省文化和旅遊旅廳x騰訊公司】聯合出品的“遊雲南”小程序,在這裡發現全新雲南:

1、一鍵投訴:還在為投訴無門發愁嗎?官方全新構建旅遊服務體系,你的投訴工單實時可查詢,感受雲南快速、便捷服務,近7天平均辦結時間1小時19分。

2、入滇登記:所有老司機進雲南必使用,私家車、大巴車、貨車...提前辦理,免排隊!

3、線上博物館:宅家神奇,線上逛博漲知識,還有趣味互動等你來玩哦~

4、實時疫情諮詢:實時瞭解疫情諮詢,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鄉村旅遊找到市場“存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