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的“撿漏”,就是“千裡姻緣一線牽,對面無緣不相逢”

收藏界的“撿漏”,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對面無緣不相逢”

收藏這個東西,說是愛好也好,說是手段也好,也有點講究機遇。老卞認為“千里姻緣一線牽,對面無緣不相逢。”就能反映出這種情景,首先你得有這個機會,其次你得抓住這個機會。

有許多朋友不是沒有擁有收藏品的機會,關鍵是機會來的時候當時沒抓住。很多人都能記得小的時候,小人兒書很多,家家估計都有不少,基本上都是成套的。但是當時沒一個人覺得這東西也能收藏,也有收藏的價值,尤其父母覺得這東西誤人子弟,所以也不當回事,甚至燒的燒,扔的扔。誰能想到今天一本不起眼的小人書也會鹹魚翻身,有的甚至能賣到成百上千的價格呢?當然,這屬於小玩意兒,有的人即使有收藏,也是當做一種情懷了。再說這種成百上千的算不了什麼名貴的東西。

收藏界的“撿漏”,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對面無緣不相逢”

可是以此類推,曾經多少次遇寶山而空回!這就看得出一個人的眼力、心計和判斷力了。20世紀60年代,那是一個破四舊、打倒地、富、反、壞、右非常厲害的時期。那個年代要是你聽說可能遇到聖旨,你會選擇收藏它去嗎?對許多人來說,答案是否定的,我自問自己就未必有這個心計和膽量。但是福建省福州市有一個姓孫的收藏愛好者就不是這樣,在他什麼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收藏界的“撿漏”,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對面無緣不相逢”

當年孫先生所居住的地方旁邊有幾戶鄰居原來是旗人。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國的歷史悠久,保不齊誰家祖上就是前朝的翰林、漢唐時期的宰相。那幾家旗人鄰居就是這樣,前朝的時候也有一號。那會兒孫先生才十幾歲,看到旗人鄰居家裡有些挺漂亮的字畫,心裡很是喜歡,就拿糖果什麼的一件一件換回來了。這其中就有些是聖旨,受時代影響鄰居沒把那個當好東西,甚至覺得留著是禍患,把字畫聖旨都換了糖球。到了現在我想他們肯定要非常後悔了。再說這位孫先生,打那以後就陸續收藏了許多聖旨。前些年手裡一張清朝咸豐年間的聖旨賣了30多萬元,他這才發現自己用小玩意兒換來的東西居然這麼值錢。

收藏界的“撿漏”,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對面無緣不相逢”

中國收藏聖旨最有名的人是徐州人周慶明。他收藏的聖旨非常多,還開了個“中國炎黃聖旨博物館”。與孫先生一樣,周慶明收藏聖旨也是打小就開始了。他小時候喜歡學書畫,學習之餘喜歡到書攤上淘一些碑刻、書畫作品,與一位擺攤的老人結成了忘年交。一天老人問周慶明:“我手上有一道聖旨,字兒寫得漂亮極了。你想要不?”周慶明接過聖旨一看,這件聖旨已經殘破了,但是上面的字確實寫得漂亮。他就花8塊錢把這道聖旨買下來了。這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正是“文革”期間。這事要是讓大家知道了,那周慶明就得倒大黴。咱們不得不佩服他的膽量。

收藏界的“撿漏”,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對面無緣不相逢”

就從這以後,周慶明就迷上收藏聖旨了,到處打聽哪兒有賣聖旨的。改革開放後搞收藏的環境寬鬆了,周慶明通過辦企業賺了不少錢,聖旨就越收藏越多了,總共收藏了明清兩代數十道聖旨,還收藏了一些龍袍、宮廷用品、清代科舉考試試卷、牌匾、楹聯等。他還專門建了箇中國炎黃聖旨博物館,收藏、展覽自己的藏品。

收藏界的“撿漏”,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對面無緣不相逢”

孫先生和周慶明收藏聖旨的經歷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經驗。搞收藏就是這樣,首先你得愛這個,得抓住每一次機會。人這一輩子無意之中碰見一回寶貝不容易。抓住這一次機會,就可能變成收藏家,錯過了就可能一輩子跟收藏沒緣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