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線上教學,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A.I.助力線上教學,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疫情下的在線學習是一場大考,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如此。如何提高在線教學效率、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

3月21-22日,“A.I.之光 點亮在線教與學”公益直播論壇成功舉辦。本次“A.I.之光 點亮在線教與學”公益直播論壇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北師大出版社)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大數據應用研究院主辦,科大訊飛承辦。教育界專家、教育管理者、一線教學工作者和企業代表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A.I.助力線上教學 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21日,“A.I.助力線上高效教學”主題論壇如期舉行。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濱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春國,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勇,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年級主任付加國,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等嘉賓進行在線分享。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表示,疫情期間組織的在線教學規模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實驗,這是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計,也是教育變革的必然趨勢。她表示,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可以看作是“信息技術的體驗課和信息素養的速成班”,而在未來,隨著互聯網的加入,人類社會正從生產、生活實踐兩空間走向三空間,這也將為我們破解教育矛盾提供新的可能。

濱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春國介紹了濱州市於疫情期間搭建空中課堂、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經驗。他表示,針對在線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教師信息化素養不足,濱州市將打造一支適應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教師隊伍;針對學生接受能力差距的問題,濱州市將堅持以學習為本,以學生為本,不斷提升教育服務供給的能力,不讓任何一個應該參加學習的孩子掉隊。

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勇介紹了疫情期間,合肥市所採取的“雙師課堂”模式,即採用錄播或直播教師統一授課,與本校任課教師網上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他表示,在這種模式下,課上班主任和班級任課教師要同步聽課,協助課堂管理;課後要做好線上答疑、作業佈置批改和反饋以及個別輔導等工作。此外,“雙師課堂”對家庭教育責任也有新的拓展,如何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將成為家校共育共同努力的方向。

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年級主任付加國老師對比了不同教育信息化產品的特點,並著重介紹了智慧空中課堂和智學網。他表示,智慧空中課堂最大的優勢是支持回放,適用於分層教學、培優輔差。智學網練習中心則能為教學提供重要輔助,基於大數據技術,智學網能對學情數據進行精準且快速的分析,從而適用於教學管理及精準教學。

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付加國老師正在給學生上“直播課”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演講中表示,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混合教學模式將成為常態。針對當前“停課不停學”存在的問題和在線教學痛點,他提出了科大訊飛在線教學七步法,以A.I.技術助力教育模式變革,努力實現“線上線下高效互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被時時關注”。

以學為主 培養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能力

與此同時,如何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22日的“A.I.助力線上自主學習”主題論壇上,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教授郭紹青,蚌埠市教科所所長羅時新,合肥市第八中學校長王建明,武漢市第十一中學校長陶勇,科大訊飛2020年度輪值總裁吳曉如相繼發言。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教授郭紹青在題為《學習質量保障:在線學習活動設計》演講中表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重點關注如何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蚌埠市教科所所長羅時新在《在行動中預見未來——蚌埠市“停課不停學”實踐與思考》主題演講中介紹了蚌埠市防疫期間的在線教學工作成果,主要包括:主動作為,迅速搭建“空中課堂”;堅持五育並舉重實效原則,將優質資源與校本課程有機結合,實現特殊群體全覆蓋;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指導線上因材施教,深度探索在線教學新模式;反思線上線下教學混合模式如何促進教育優質發展等。他特別強調,特殊時期,蚌埠市開展了基於大數據的線上教研和線上教師培訓,提升教師信息素養,並通過這些舉措探索在線教學新模式。

合肥市第八中學校長王建明在《堅持的力量——談我校教育信息化與“戰疫”》的主題演講中強調,在防疫期間的網課教學中,學校的工作重點在於如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進而培養學生自育自立的習慣。與此同時,學校格外關注網絡課堂的教學效果,包括:抓課程方案的系統性,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推動課堂教學的變革,讓教師的教學風格適應網絡課堂的自身規律;重視檢查評價和及時反饋,以此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實現網絡教學的閉環。

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合肥八中學生在線上課

疫情之下,武漢市第十一中學校長陶勇和學校教師們從所未有的認識到教育工作者“傳道授業解惑”的初心和“立德樹人”的使命。陶校長介紹說,特殊時期,學校從資源拓展、學習環節落實以及居家學習督促三方面構建了“線上學習”管理框架,並在這一過程中凸顯出“以學為主”的理念,以此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內生動力和自我效能感。陶校長感慨良多地表示,生命的精神屬性決定了生命的高度,教師應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觸發孩子們在線學習的內生動力。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做了《談“停課不停學”教育技術解決方案》主題分享。他表示,經過疫情的考驗,在線教育將加速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當下需要思考的問題。他最後強調,線上教學不僅是形式上的創新,更要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只有當孩子擁有了自主學習能力、掌握了網絡在線學習方式,才能終身受益。

陳麗:《在線教學:是權宜之計,

更是變革趨勢》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在論壇上帶來《在線教學:是權宜之計,更是變革趨勢》主題演講。

是權宜之計,也是變革趨勢

實際上,這次大規模的線上教學,給教育系統內部帶來了一次信息技術的體驗課和信息素養的速成班,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收穫,我們也渴望在現在乃至往後,能夠讓各類的教育主體特別是教育管理人員,一起去思考未來教育的變革方向。因為在線教育不僅是權宜之計,確實也是變革趨勢。

從現實矛盾看,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變化,教育的主要矛盾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今天教育界的主要矛盾,是傳統的學校教育體系提供的標準化的、以知識傳遞為目的的教育,無法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對優質個性、靈活終身教育的需要。

而人類的生產活動正處在由“兩空間”支撐向“三空間”支撐的變革階段,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我們的教育只有物理空間和人類社會兩個空間要素。互聯網打造了教育的‘第三空間’——信息空間。

信息空間具有區別於前兩個空間的特殊性,比如說資源共享、信息眾籌、行為數據化。在組織形式、流程、功能上都發生了改變,這是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的根據。

在“三空間“的支撐下,教育基本規律發生了變化,教學內容也在發生變化,它為我們破解教育矛盾提供了新的可能。雖然這一次我們被迫進入了互聯網空間,但對我們理解和在未來堅定地推動互聯網+教育實踐,都是非常好的經驗,應該說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我們沿著這樣的趨勢發展。

對於未來教育的四個思考

經過這一輪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之後,我們對未來的教育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

課堂面授的重點還是講解嗎?

在這次線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到各類平臺中都具備大量的講解性資源,學生也培養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那麼正常開學之後,面授是否還需要以內容呈現作為主要教學行為?簡單的知識獲取工作是否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利用資源自主完成?

互聯網讓教師可以將呈現內容的功能前置,留下寶貴的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幫助學生實現更高階的學習目標,例如應用、分析、評價、創造等等,而不再重點關注記憶和理解階段,這是線上線下融合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機會,當然,也給老師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

二、

優質資源是什麼?如何共享?

在互聯網平臺的支撐下,教育產業有很多優質的教育資源都可以為學校服務。

那麼我們應該建設什麼樣資源?首先,講解性資源是現在中小學資源建設的重點;其次,學生在家自主學習時,只有講解性資源是不夠的,我們更缺的是認知工具,用來幫助學習者自主學習、培養相應學科發展所需要的能力,比如說思維導圖等;最後,教師資源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做到共享,本地的老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為異地的學生提供教育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資源的供給不一定按照線性方式進行,國家和政府所提供的資源庫並不是全部,全社會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要探索社會化和雲模式的資源供給方式,從全社會範圍內去尋找適合自己和學校所需要的資源。

三、

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在線教學實踐?

當師生們熟悉了在線教學環境和模式之後,下一階段,我覺得可以在三個方面著力:

1、整合平臺。直播平臺、資源平臺、交流平臺、教學管理平臺等需要更好地整合;

2、提供工具。教學工具、認知工具都亟待豐富,例如組卷的自動化,學生自我學習工具等;

3、更關注基於過程的評價,讓教與學的過程都留下數據,我們可以基於這些數據實時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同時給學生學習進行綜合評價。

四、

疫情結束後如何推動教育信息化應用?

這次能夠較為順利開展在線教學,應該歸功於前期將近20年間國家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為本次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條件。

我建議疫情結束後,應該趁熱打鐵,在原來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跟教育教學管理的整合和實踐。同時原來的教育信息化更多地是以環境和資源建設為重點,疫情之後,我們也應該有新的建設重點。

下一階段應該重點推動教學方式變革、供給方式變革、組織方式變革及管理模式變革。讓教學流程得以再造,讓教學資源供給方式由學習者來驅動,讓教育體系發展成一個開放的組織體系,並且教育工作者需要更關注對學習過程的綜合評價,以及基於教學數據的過程監控、基於多維數據的科學決策等。

互聯網正在改變教育的根本性問題

更多的人只看到教育的現實問題,但我特別提醒大家關注,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除了為破解現有的教育矛盾提供可能性之外,它也在改變著教育的根本性問題。

很長時間內,我們認為知識在書本里,是老師提供的、是知識分子提供的,隨著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人類的知識出現了迴歸現象, 我們的知識觀正在發生變化。

在新的環境中,知識的生產者已經不再只是精英階層,知識不再是靜態的、原理性的、結構化的,和學科分類型的知識。知識是動態的、是在網絡中快速演變的,同時人類所有生產生活的智慧,都可以用來傳遞,都可能變成知識。

除了可以劃分為學科的、結構的、原理性的、穩定的標準化知識之外,另外一類知識正在出現,而這種知識正是構成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重要能力,那就是海量的網絡信息、動態的主觀知識。知識不再是隻是共識性的,而是有了個性化特徵,且具有非常強的境遇化、碎片化和操作性。

這也是疫情後教育教學改革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有研究提出,聯通是重要的學習方式,當一個人跟有價值的信息源建立了有機聯通,不停地共享信息,便是重要的學習;那麼給學習者搭建信息網絡,就是重要的教學。這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新理念:教學是促進學習者跟有價值的信息源聯通的生態網絡的構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載體,而是生態網絡的建設者和促進者。

我們正在適應這個環境,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也正在跟教育深度融合,逐步實現教育的服務模式、組織模式、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的創新,它有可能產生新的業態,甚至推動教育深層次的體制和機制變革,進而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兩天的直播論壇已經結束,有關在線教育的探索與討論卻沒有止境。

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bnuweixin-

來源:基礎教育大數據應用研究院、科大訊飛

投稿/加入我們:[email protected]

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