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特效藥”靜悄悄

中國版“特效藥”靜悄悄

中國版“特效藥”靜悄悄

新冠有特效藥了嗎?至少,目前是沒有特效藥的。


沒有特效藥,為何國內新冠的治癒人數快速上升,3月17日,國家衛健委通報的數據為累計治癒出院病例69601例,而且15省已經清零!


最近,一條新聞引起我的關注:“這種方案的療效,並不亞於特效藥”,是關於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談治療新冠的經驗。另一條新聞《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劉清泉:沒有特效藥不代表沒有有效治療方案》,這些新聞大致印證了我的判斷,中醫藥對新冠是有特效的。


這些報道的大致內容是:3月13日上午,張伯禮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等一起分享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經驗。在兩個多小時的交流中,張伯禮院士著重介紹了由他和劉清泉教授領導的“中醫國家隊”整建制接管的江夏方艙醫院以中醫為主開展救治的實踐體會。

中國版“特效藥”靜悄悄

3月14日,張伯禮院士(中)、黃璐琦院士(左)、仝小林院士(右)在武漢集體接受媒體採訪。


幾乎同時,一條新聞《2個月內研發特效藥不太可能》,內容是鍾南山的訪談:近日數據顯示國外的患病人數達4萬人,死亡1400多人,3.2%死亡率很高,有點像早期湖北武漢的情況。“2個月之內,研發出特效藥和特殊方法,還是不太可能,17年前SARS,到現在特效藥還沒研發出來,但我們有方法制止疫情發展。”


關於特效藥的新聞,每每都會受到社會關注,但關注點不同、區別不同,人們習慣性看到的是西藥特效藥,瑞德西韋在各種炒作之下成了網紅。


而中國的“特效藥”消息,則有些靜悄悄、應者寥寥,既沒上熱搜、也無法刷屏朋友圈。所以,張伯禮談特效藥,也沒有換來多少關注,背後的原因在於它是“中醫藥”。


這次中國穩住疫情,與中西醫結合、中醫藥有極大關係,這點無論是官方還是患者都給出了無數的事實和證據。中醫在上中下游、在預防、輕症治療、重症危重症搶救、康復等不同環節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就是說,中醫藥是有療效,但是很多人不買賬,導致中醫藥的話語權頻頻失效。


話語權首先體現在命名權上,特效藥已被西藥的特效藥所特指,關於中醫藥,即使治好了病,也不算是特效藥。就像是中國現代戲劇只有話劇不包括戲曲一樣。為了規避“特效藥”命名問題,兩位專家用的是“療效替代”,但事實上,這就是中國版的“特效藥”。

中國版“特效藥”靜悄悄

關於中藥“特效”的問題,張伯禮是這麼分析的:


1,目前,全國有4000多名中醫醫務人員在一線抗“疫”,確診病例90%以上都有中醫藥介入。中藥在減輕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改善肺部炎症的吸收,加快病毒轉陰都有明顯效果,尤其在防止輕症轉重症方面起到了“阻擊手”的作用。


2,一組108個病例研究數字顯示:CT的影像學改變,中西醫組是93.2%,西醫組是73.4%;臨床治癒率,中西醫組是91.8%,西醫組是71.4%;轉重率,中西醫組是4.1%,西醫組是11.4%。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單純的西醫治療效果好。


3,在重症新冠肺炎治療中,在抑制“炎性因子風暴”中,血必淨注射液使用越早越好,並且用足量,可不拘泥於藥品說明書,要大膽使用,往往可以截斷病勢發展為危重症


在談到“特效藥”的問題時,張伯禮介紹,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目前確實沒有特效藥。中西醫結合提供的是一個有效的方案,目前看,這種方案的療效並不亞於特效藥。


劉清泉說:沒有特效藥,不代表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中藥並不是要把病毒殺死,而是調整人體狀態,讓病毒在人體身上沒有生存環境。打個比方,如果病毒喜歡潮溼的人體環境,那我們就通過中藥把人體調整到乾燥溫暖的環境,病毒就很難生存。精準地殺死病毒,這是最好的辦法之一,

但是,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用中國的智慧“圍魏救趙”,最終達到的效果也是把病毒清除掉。”


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藥物不發揮作用。張伯禮提到這次治療新冠的兩個中成藥:一個金花清感顆粒,是十幾年前禽流感流行的時候,北京市組織全市力量,從一百多個古方里邊挖掘、研製出來的。與西藥“達菲”對比,療效一點也不差。


一個蓮花清瘟是在兩張古方基礎上研製的治療流感的中藥,多期臨床試驗評價,治療新冠肺炎療效確切。再比如,“血必淨”是中藥針劑,在治療新冠肺炎時起的是抑制炎症風暴、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西醫用激素也是這個目的,而血必淨更安全有效、副作用更小。


另一篇中國日報的報道《張伯禮:宣肺敗毒顆粒是“中藥+科技”的產物》,張伯禮表示,宣肺敗毒顆粒治療新冠肺炎有科學依據,“中醫+科技”有了長足進步。“這次抗擊新冠跟非典的比較,中醫在科技支撐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國家支持下,中藥整個的科學基礎夯實了很多,也有了大量的儲備。所以出了疫情以後,通過現代的科學手段,第一時間制定了對症的方子。”


這些報道說明:中醫藥對新冠疫情是有藥物、有臨床、有療效、經的起時間驗證的,效果不亞於西藥特效藥。但中國版的“特效藥”靜悄悄,主要還是在於背後的輿論控制。

中國版“特效藥”靜悄悄

回想幾次中醫藥的報道炒作,對於真正有療效的中醫藥,很多媒體選擇無視,而對影響中醫藥的效果未證實的則大炒特炒,如排隊搶“雙黃連”事件,

這種類似輿論降維打擊,放大負面壓制正面,實則影響公眾情緒,引導社會輿論。


現代社會,話語權是一種巨大的權力,他會直接影響人的選擇,尤其是像醫藥行業,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選擇。在社會的觀念或潛意識裡,“中醫不科學”的標籤極大影響了社會的接受程度。加上大量中醫黑的存在,無視基本的事實,用各種詭辯術把你繞暈。


面對中醫的效果,中醫黑們說那些患者是自愈的,中醫藥治好了病,被說成是安慰劑,還有各種科普證明。因為中醫黑持續的影響病人治療,網絡掀起聲討。記得羅大倫博士說,老百姓不願意喝中藥,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中醫黑是脫不了干係的。


對於療效視而不見,有負面性新聞就放大影響。


如最近有報道

《論文稱中藥治癒新冠被質疑 病例僅舉一例疑似》,學術打假人、前斯坦福大學研究員伊麗莎白·比克近日在同行評議交流網站Pubpeer上公開質疑一篇關於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文章,多處存在明顯的引用不規範和內容矛盾,並強調該文值得“重點關注”。


且不說這次打假的準確性如何,單從媒體選擇性的報道就能說明問題。中醫藥有效,不說不報,稍有對中醫藥的質疑,就通過媒體放大輿論,影響社會的評判體系。


除了攻擊中醫藥本身,張伯禮本人也受到種攻擊。有時,我挺為張伯禮感到不平。一個70多歲的老人家,在一線抗疫,換來的是很多人的不解,很多中醫黑嘲諷說他抗疫期間用西醫進行了手術,千方百計的挖苦、嘲諷。


因為有太多的雜音、質疑甚至抹黑的成份,加上不科學的標籤、甚至對相信中醫藥的人上升到智商層面,所以中國版的“特效藥”,註定不會獲得熱捧,也不會像西藥特效藥那麼熱炒、追捧。


最近,張伯禮兩次接受媒體採訪,到最後言辭懇切地談到希望社會不要忘記中醫藥。“不要忘了中醫藥”,向每個採訪的記者唸叨著這句話,也是藉著媒體的採訪機會為中醫藥發聲,對著無數中醫藥拯救過的人,發出了意味深長又無奈的呼籲:“疫情結束請不要忘了中醫藥。”


張伯禮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近日,中國-世衛組織的疫情考察專家組中沒有中醫藥專家,疫情報告中,中醫藥幾乎沒有涉及。


“這令人十分遺憾。”張伯禮在採訪中如是說,這是讓他耿耿於懷的事,“中醫藥應得到國家相關部門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正確認識啊,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可是,世衛組織報告沒有,社會的評價體系中也沒有多少,疫情過後,人們很還是會忘了中醫藥。


很多人對中醫藥的療效視而不見,一方面是受過去觀念意識影響,另一方面是輿論選擇性表達,對公眾心理的影響。很多人的期待是“特效藥、疫苗”,與中醫藥無關,即使事實證明中醫藥有效,但依然無視。因為輿論的影響和控制始終存在,它會替代公眾的大腦,影響社會的評判和選擇。


最近,大量的採訪報道詳盡地描述了中醫藥如何穩定疫情的。如果沒有中醫藥的介入,中國疫情至少不會這麼快穩住、中國不會這麼快成為疫情的避風港。因為這種療效經過了中國的驗證,最近有大批連花清瘟、金花清感捐往意大利伊拉克,一些中醫藥企業股價大漲。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相信經過這次抗疫,中醫藥的社會環境變好,而且還會影響很多人的選擇,比如尋醫問藥,比如打疫苗。在打不打疫苗問題上,因為有中醫藥的效果存在,可能會多一種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