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讓老闆嚐到“甜頭”,自由職業離你不遠了

我覺得自由職業在未來一定會成為價值輸出的主流。

曾經我在公司上班的時候,就和老闆探討過部門與部門之間對接的問題,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那家公司是一家自產自銷的農產品電商公司,自己有車間做農產品預包裝,然後通過自己的電商部門銷售出去。

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說:質量問題影響到銷量,老闆會找電商部經理,而電商部經理會往生產部推問題。還有發錯貨的問題、還有質控的問題。

我當時的建議是借鑑某電商大牌的模式,公司依舊是公司,但各部門在流程中形成各自的“小公司”,電商部是車間的唯一銷售,車間是電商的唯一供貨渠道,流程不變但要出獨立的考核標準,這個標準就像這兩個部門是獨立的公司一樣,我找你拿貨,你負責質量。後面又逐漸引申到電商部內部幾個店鋪的相互獨立,相當於每個店都是一個獨立的代運營公司一樣。

這個話題細說會佔很多篇幅,但這裡我想表達的是:在2017年就有公司開始做這種“工作自由化”的嘗試。

這次讓老闆嚐到“甜頭”,自由職業離你不遠了

而這還不是最早的,真正大家接觸的自由職業其實在大家生活中已經息息相關。

淘寶剛剛成立時,很多個體賣家他們就是自由職業,但他們都是賣自己的產品麼?並不是這樣,很多店鋪隨著1688的改革就成了像我上面說的那種模式,廠家負責生產發貨,個體賣家負責銷售。

而輸出服務的自由職業也有很多,比如說滴滴、自媒體。

現在很多快遞公司、外賣平臺都想把之前有五險一金、有保底工資的“公司+員工”模式改成按勞分配的“平臺+個人”模式。

按這麼說,未來很多人都沒有固定的工作,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平臺上隨時找自己能接的活。

對於這句話可能很多人極度反對,可通過這次新冠,很多老闆在這方面的思維也有了萌芽,因為他們發現:原來通過網絡,他可以理所應當地佔用員工8小時外的生產力,同時還省下了工作場地開支和各種雜費。

這次讓老闆嚐到“甜頭”,自由職業離你不遠了

另外,一說到自由職業,不少人就會把製造業和建築業拿出來說事,其實現在很多製造業上的很多人都能用機器人代替,之所以不代替一方面是勞動成本目前還比機器人便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障這部分人的生計。可從長遠來看,老闆會越來越精,特別是現在很多廠子“提桶跑路”事件的頻發,也已經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製造業這種看似“固定”的工作也只不過是一種“鬆散合作”,距離自由職業也沒多遠。

而那些技術含量相對高的行業,比如說製造業換機器人之後,維修工這個崗位,在未來也不會是小廠的固定崗。因為機器這種東西如果還需要專門配一個人隨時準備修,那說明這東西不靠譜。很多時候的情況更應該是:幾個小廠固定給某個維修工一些工資,他也不用上班,只要有問題過來處理就行。這其實也是自由職業。

這次讓老闆嚐到“甜頭”,自由職業離你不遠了

其實自由職業的範圍很大,開餐飲、擺攤都是自由職業,現在那麼多工作還保留“公司+員工”的模式,無外乎就是因為這3點原因:

1、勞動力與需求方的信息差(公司來活的時候,老闆一時半刻找不到人做,所以他只好平時養著一批人,要知道很多公司都是偶爾接個活賺錢,要是能把這個信息差打破,這部分公司老闆肯定不會平時養那麼多人)

2、對於工作的熟練度(有的工作對效率要求高,要有效率就需要某員工長期做這件事,這也是很多公司要招有工作經驗者的原因。自由職業有的時候有這方面的能力,可ta平時不一直做,所以效率達不到要求)

3、溝通(其實真正限制社會走向自由職業的坎不是製造業,而倒是各種私人定製或公對公的項目公司,因為他們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這就需要服務提供方與需求方說話能說到一個頻道上,對於這個很多老闆擅長,而他也需要養幾個能夠與他溝通、能幹活的人,所以這種也不好自由職業),對於這條大家還記得那個甲方說Photoshop比ps高級的梗麼?有時會做的和賣單的之間就差一個溝通。

可不管怎麼說,自由職業這個趨勢已經悄然而起,老闆這批人已經嚐到了甜頭,他們可能正在尋找一個服務平臺能夠讓他們閒時不養人,忙時隨便擴容生產力。(像不像很好使的雲服務器)

這次讓老闆嚐到“甜頭”,自由職業離你不遠了

對此我再舉一個非常非常現實的例子:很多公司入職建議大家帶自己的電腦辦公,並給予補助。這就是老闆在自由職業方面的一小步。

你的電腦為老闆工作,老闆短時間少了一筆固定開支,而機器的保養、維修他也不用操心,對他來說,用的成本就是一個工位。而工資就是他能夠對你吼叫的資本。如果有一天,工作標準化到老闆心裡非常清楚有一批人能夠像你的電腦一樣隨時坐上你的工位為他幹活,他就會開始嘗試和你“鬆散合作”,那時候他也不會對你吼叫,只要你按時出結果,他就按時給你報酬,至於底工資是否還有,這就看上層法規怎麼的調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