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分析:“催”是打亂孩子成長節奏的頭號殺手

現在孩子不能去學校,每天在家裡上網課、自己寫作業。

家長們肯定經常和孩子經歷過下面這些對話:

爸媽:作業寫完了嗎?就知道玩手機、看電視,關了!趕快去寫作業!你寫不完老師還要批評我!

孩子:催什麼催?看完了我就去寫!再催我不去了!

爸媽:哎呦,你怎麼還沒寫完啊?!你是要拖到天亮嗎?這些題都做了十遍了,你怎麼還不會啊?

孩子:你一催我就煩,煩死了,我還怎麼寫啊?不寫了!

我們總是在催孩子趕緊去寫作業,催孩子快點把作業寫完。

心理專家分析:“催”是打亂孩子成長節奏的頭號殺手

苦口婆心地讓孩子快點做完,換來的卻是孩子的憤怒、厭煩和無聲對抗!

為什麼會這樣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

我們主動要求做事的時候,執行規劃能夠帶來自我實現的快感,也充滿期待和成就感。

但被催促時,主觀能動便變成客觀被動,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消失,出現抗拒的心態。


那麼,當我們不斷催促孩子,讓孩子不要看電視,不要玩手機,趕快寫作業。

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呢?

這在心理學中,稱之為“被動攻擊”。

被動攻擊,即:不主動、不合作、不配合。

心理專家分析:“催”是打亂孩子成長節奏的頭號殺手

從表面上看,孩子只是“越催越慢”,沒有表現出其他情緒。

其實,孩子的內心深處,是“恨”大人無緣無故的催促、指責。

甚至有的孩子會因此產生焦慮,做每件事情都匆匆忙忙,如果沒有做好,他也不會意識到是自己的責任,反而還會怪爸媽。


法國兒童精神專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有可能長成兩種極端性人格:“極度依賴型”和“極度反叛型”。

極度依賴型人格的孩子,因無法達到父母的期許或要求,常常感覺自己是“壞孩子”,失去自信;

極度反叛型人格的孩子,只會越來越無視父母,變得自私冷漠。

這兩種孩子,都毫無例外地喪失了自我。

因此,催孩子,就是打亂孩子自我成長節奏的“毒藥”!

心理專家分析:“催”是打亂孩子成長節奏的頭號殺手

有調查顯示,孩子最討厭的問題就是:每天放學回家,爸爸媽媽問的那句「作業做完了嗎」。

這句話就像老公一進家門直接問你「飯做好了沒有」一樣,惹人厭。

因為,它傳遞給孩子的一個信息是,爸爸媽媽關心作業,勝過關心我。

孩子不是不喜歡寫作業,而是不喜歡我們的溝通方式。


本來孩子也知道自己要寫作業,本打算先休息一下就去做,結果一回家爸媽就催,瞬間就升起了抵抗情緒,對學習、寫作業的熱衷度也下降許多。

著名心理專家尹建莉老師說: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會把一件事做好。

她指出,孩子天生不反感寫作業,一些孩子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寫作業,是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寫作業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壞了。

心理專家分析:“催”是打亂孩子成長節奏的頭號殺手

事實上,一回家就急吼吼地催促孩子寫作業,的確是一件敗興的事情。

孩子牴觸的不是作業,而是家長的態度。

因為心理動力不一樣,同樣一件事,自己做是為了完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是自己的事情。

被別人催促後,動力變成了為了滿足別人,不讓別人期望落空,變成妨礙!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時,才是最有力量的。

事實上,如果能幫孩子培養一個好習慣,讓孩子對作業產生興趣,孩子的磨蹭就會不治而愈。

而寫作業,也會變成一件愉快的事。

心理專家分析:“催”是打亂孩子成長節奏的頭號殺手

一位特別睿智的老師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孩子上學,就跟我們上班一樣,他們也是很辛苦的,而且,孩子離開父母一天,回家那一刻更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愛。

後來,每次女兒放學回家,她和丈夫都不急著催促她去寫作業,而是拿出20分鐘的時間,選擇跟孩子聊聊天。

問一問她今天累不累,渴不渴;班裡都發生了什麼趣事;有沒有學到好玩的知識?

如果時間允許,她還會跟女兒做個小互動,比如,比一下今天誰學的新知識多,做個親子游戲,又或者給孩子講一兩個小故事。

偶爾,還會給她留出10分鐘的時間,看一集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孩子在輕鬆的交流和遊戲中感覺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重視,心情也放鬆了,到了時間,便自動去寫作業了。

心理專家分析:“催”是打亂孩子成長節奏的頭號殺手

家長請一定請注意!

要和孩子合理溝通,管住自己,不要只催促孩子!

請記住,催促無法達到你的目的,家長越催,孩子越慢,問題越多。

而且真正的自律,也絕不是催促形成的。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去了解孩子拖拉背後的原因。

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是因為孩子在抵抗你的催促,還是因為孩子本身牴觸這件事情?

這些才是問題的本質,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

當然如果是家長著急,需要孩子配合的話,請告訴孩子“媽媽非常著急”“爸爸趕時間”,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快點”。

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可以讓他們感知到父母的愛,也可以讓他們放鬆心情,更能正向引導孩子,對一天的學習進行復盤。

每個孩子天生都希望被人認可,被人看到。

有時候,父母適當表現出一些「無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需要,其實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欲,讓他們養成主動寫作業的好習慣。

現在關注我 ,私信回覆“領課”。

即可免費領取《構建孩子學習力模型,讓孩子主動學習》直播課,僅限前100名,先到先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