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廣州飲食之風盛行,並以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贏得了“食在廣州”的美譽,名揚海內外,許多遊客到廣州旅遊,都會品嚐廣州美味佳餚,以感受獨特的嶺南飲食文化。如果有遊客問:廣州“最老”的酒家是哪一家?是那一年創立的?於是,大家就開始數廣州那些經營過百年的老店:廣州酒家、蓮香樓、陶陶居、太平館……然後,忽然發現這所有的百年老店都不及這間“得心酒家”經營時間久遠。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得心酒家”是1863年始創,到2020年,已經157歲!依創建的時間,得心酒樓的確比其他的店要更早創建,走的是“平民”路線,論名氣和規模,得心酒家都不及前面提到的幾家百年老店……即使到現在,有許多老廣仍不知道“德心灑家”的存在。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對於“老字號”,珊珊三丫頭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卻因為廣州“最老”酒家這一點,珊珊三丫頭還是專門德心酒家試過味道。得心酒家位於廣州惠福西93號,交通也十分方便,坐地鐵到“西門口”站後,從B出口出來大概走幾百多米就能到達。或坐公交到“惠福路(省醫門診部)站後,走一百米左右就到達。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在得心酒家的菜牌上,珊珊三丫頭看到了德心酒家的介紹:德心酒家始創的1863年前後,正是廣州茶樓興旺年代,茶樓多以"心"、“如“、"珍"、命名,其中有五間以“心”字命名的,分別是“得心、巧心、正心、怡心、和心”。而到了今天,只有“得心酒樓”得以留存下來,所以常來“得心酒家”吃飯的街坊,會把這裡稱為是“太公級酒樓”的,一間小茶樓經歷157年,至今仍堅持經營,成為廣州“最老”的酒家,真的非常難得。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再翻進菜牌看“得心酒家”的菜式,絕大多數者是“平凡”的烹飪手法傳統菜式,算是廣州的“城中小菜”。其實這是許多“老”餐館的共同特點,來這些傳統酒家,就是吃“正宗”,他們不會搞太多的創新,也不會搞太多“網紅”品種,堅持著跟以前一樣的傳統的味道。若是追求“新或奇”的味道,是真的不適合適擇這類餐館。但當你想吃“正宗”時,來這些地方,你就能夠知道:原來廣州從前的味道是這個樣的!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在得心酒家品嚐“城中小菜”中,印象最深的是“得心雞”與“大腸卷皮蛋”。得心雞”是得心酒家的招牌,據他們介紹店內出品的雞都是指定農場飼養的,養足了日子才送到餐桌上。得心雞還配三種配料:姜蔥、豉油紅蔥頭、青芥辣,每種配料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青芥辣算是一種傳統中的“突破”吃法吧。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另外一道讓珊珊三丫頭印象深刻的就是皮蛋卷大腸,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和嚐到這道菜。從現代人健康追求來說,這道菜是不合格的。但這道菜真的非常特別,讓人一試難忘:外層的滷大腸軟糯入味,內層皮蛋Q彈甘香,兩者組合一起,真是絕紗的組合。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我記住了德心灑家在店的菜牌上一句話:今天的社會進步,傳統就顯得越珍貴,我們秉承“平凡樸實”的風格,贏得眾多食家的肯定。經歷無數的奢華,最為珍貴的還是“城中小菜”,唯有瀰漫久久的飯香,才能承載濃濃的街坊情。老城在變,得心原風格不變。

廣州“最老”酒家,157年做“平凡”的城中小菜,遊客:風韻猶存

在這間廣州“最老”酒家的一餐“平凡”的城中小菜,讓珊珊三丫頭吃出“風韻猶存”的感覺,偶然來品嚐一下,懷舊一番,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那麼,你來過廣州旅行嗎?你知道這間有157歲的廣州“最老”酒家嗎?你有在得心酒家品嚐過菜式嗎?你覺得味道如何?如果有機會來廣州,你是否有興趣過來嚐嚐?除此之外,你覺得廣州是否有值得推薦的“老字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