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經典的罵人的話是什麼?

妖鬼雜談錄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最經典的罵人的話,就是那種罵人不帶髒字的話。

這個故事應該是出自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說是有個侍郎(副部級官員)有一次到尚書加做客,尚書當時大宴賓客,來的人都非常的多。

突然席間衝出來了一條狗,叫的非常的兇,把在座的所有的人都嚇到了。

這時,尚書就出來說:“這狗叫的這麼兇,這是狼是狗呀?(侍郎是狗)”說到侍郎是狗的時候,尚書還衝著侍郎遞了挑釁的眼神。

眾人聽了,也知道其中的意思,於是就齊聲高呼:“侍郎是狗,侍郎是狗!”,隨後笑聲一片。

這侍郎聽了,也不生氣,他稍微想了一下,就說道:“這狗呀,你得看它的尾巴,這尾巴下拖的是狼,這尾巴上豎的是狗,這上豎是狗呀(尚書是狗)”。說到尚書是狗的時候,侍郎也朝著尚書遞了眼神,尚書當時有些尷尬了,一時不知如果對下去。

侍郎隨後又說到:“這狗呀,它就是賤,遇到肉就吃肉,遇到屎就吃屎,這就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這遇屎吃屎(御史吃屎)呀”這時,侍郎已經走到了在座的一位姓劉的御史身邊,大聲說道,說的這個劉御史萬分尷尬。


老威觀史


論罵人,好像還沒人能超過章太炎。

很多人說,最會罵人的人,是諸葛亮,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讓他一罵封神。再加上舌戰群儒的戲碼,好像誰也比不上諸葛亮了。

我覺得直接用上“厚顏無恥”這樣的話,差不多就算是爆粗口了,罵得不文雅,沒風度!

不妨來看看章太炎是如何罵人的。

1,罵康有為。

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完美化用了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為賊個名句,並且把康有為的名字融入其中,讓把康有為罵做了“妖孽”和“賊”,也十分貼切。

說康有為是妖孽,主要是說這個人沒有一點節操,到處抱大腿。清朝沒有滅亡時,他把只見過一面的光緒帝當做偶像,打著光緒的旗號到處招搖撞騙。清朝滅亡後,康有為先後跪舔過張勳、曹錕等人,就是為了混個官做,混點打賞小費。

說康有為是賊,主要是說這個人真的是明目張膽偷東西。康有為在西安遊覽臥龍寺,拿著名畫就跑了,幸好主持動用各種關係,才追回來。事後,康有為還厚顏無恥得說“難怪孔子不去秦國!”當然,康有為還幹過嫖妓不給錢的齷齪事,暫且不提。

2,罵孫中山。

遠距離革命家

別看只有六個字,一下子把整個同盟會就點了。孫中山從華僑那裡募捐到很多革命經費,可是他自己又不懂理財,三兩下就花完了。同盟會內部,尤其是浙江人為主的復興會,紛紛譴責孫中山,要求孫下臺,要求黃興上臺。後來沒有成功。

這些事,本來稀裡糊塗厚著臉皮就過去了,可是章太炎不罷休,直接指責孫中山,說他是“遠距離革命家”,自己在國外過得好好的,卻讓華僑和會黨在國內送命。

於是,這六個字罵出去,整個同盟會都憤怒了,後來的多次起義,與其說是推翻清廷,不如說是想要自證清白。廣州起義黃興親自衝鋒陷陣,汪精衛還到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更為可笑的時,鎮南關起義其實根本沒有和清軍交火,也被列入十大起義之列。

3,罵吳稚暉。

足下既作此鬼蜮事,自問素心,應亦慚惶無地,計窮詞屈。

吳稚暉也是民國罵神之一,遇上章太炎這樣文縐縐的罵法,也是隻能老臉一紅。


歷史知事


說起罵人不帶髒字,還要罵的有文采,自然是讀書人才乾的出來的事。

以下幾個故事,就是典型的罵人不帶髒字,這幾個故事是本人從明清筆記小說和雜記中摘錄的,感覺挺有意思,拿來與大家分享。

判鼠

明嘉靖年間,朝中一御史,籍貫四川,口才俱佳,平日非常嚴肅。某日,一太監抓住一隻老鼠(時稱四川為鼠地,即蜀地)。想戲謔該御史,便找到他說:“這隻老鼠咬爛了我的衣服,請御史大人判他的罪。”——太監此舉,實際上是譏笑四川籍的御史為老鼠也!

誰知,那御史想都沒想,脫口而出:

“此鼠若判笞杖徙流太輕,判凌遲絞斬太重,那就判它腐刑吧。”

腐刑,就是閹割的意思。太監知道御史在譏諷自己,但也佩服其思維之敏捷!

侍郎巡按

明正統年間,某日,戶部侍郎焦宏與都御史王文等人在一起聚餐,大夥談笑間,忽然一隻狗走了進來,繞著桌子亂跑。下人見此狀,趕忙呵斥,想把這狗趕出去。這時,只聽得焦宏笑道:

“休斥它,它在這裡巡按呢。”

巡按,乃是都御史的職責,這明顯是調戲王文,說他是狗。誰知焦宏話一出口,王文便懟道:

“你看它是狗,實際卻是狼。”

“狼”意會為“侍郎”,你笑我是狗,我說你是狼。才思之敏捷,著實令人欽佩。

兵刑侍郎謔

明景泰年間,某日,兵部、刑部的官員們一起開會。當時于謙是兵部侍郎,俞士悅是刑部侍郎。刑部某官員戲兵部官員文曜,說:

“於公是大司馬,公非少司驢乎?”

大司馬是對古代帶兵人的稱呼。這人將“大”對應“少”,“馬”對應“驢”,乃戲說文曜是小毛驢也。話音未落,文曜應聲懟回他:

“俞公為大司寇,公非少司賊乎?”

在古代,大司寇是管刑獄之人的別稱。這裡“寇”對“賊”,你說我是小毛驢,我便反唇相譏,罵你是小毛賊,妙哉!

嚴高相謔

明景泰年間,常熟嚴相國臉上麻子多,新鄭高相國寫文章喜歡打腹稿。某日二人相遇,高戲嚴曰:

“公豆在臉上。”

俚語中,譏諷江蘇人是鹽豆兒,嚴相國臉上有麻子,又是江蘇人,高故戲謔他。話音未落,只聽嚴懟曰:

“公草在腹中。”

新鄭在河南,當時人稱河南為驢,高相國是河南人,又喜打腹稿,乃懟他草在腹中,分明是笑他是驢,令人捧腹。

上達下達

明代景泰年間,達毅、王達同為郎中,一日簽發公文,王達戲曰:“每次公文簽名,你都把名字簽在我的名字下面。”意在指對方推卸責任,凡事讓對方出頭,自己當縮頭烏龜。達毅應聲懟曰: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這句話出自論語,本意是“君子需向上通達仁義,小人才向下通達財利。”在這裡,達毅用來自嘲自己是小人,所以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下面,亦不失為一種睿智的回應。


孤舟釣江雪


中蘇領導人在一次會面中,赫魯曉夫譏笑周總理說:“我出生無產階級家庭,你呢?"本意暗示對方是資本家後代。周總理回答:“你我都背叛了自己的階級。”罵赫氏是叛徒,又不帶髒字。


用戶6001532626758


魏晉南北朝有很多罵人的經典,簡直是神來之筆,我隨便舉幾例。

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

當年曹孟德評價同輩中人,說過兩句非常經典的話,其中一句是“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是用來誇孫權的;另外一句就是“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這句是用來損劉表的,意思是說劉表的兒子,簡直和豬狗一樣。由此可見曹操對劉表和劉表兒子的鄙視。

時無英雄,使豎子出名

魏晉名士阮籍,為人放蕩不羈。有一次阮籍站在山頭,觀看楚漢相爭時的古戰場。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時無英雄,使豎子出名。很顯然這句話是借古諷今,阮籍是在罵司馬師和司馬昭是豎子。

凡鳥為鳳

魏晉名士呂安和嵇康關係要好,呂安每次想念嵇康時,不管隔著嵇康多遠,都會跑過去看呂安。有一次呂安去看望嵇康,正好呂安外出了,沒遇上,呂安遇到了嵇康的弟弟嵇喜,嵇喜上前迎接,呂安卻不進門,只是在門上寫了個“鳳”字。嵇喜以為呂安是在誇他,其實呂安是在嘲諷他,“鳳”拆開就是“凡”和“鳥”,呂安是在罵嵇喜是個廢物渣渣。

使君輩存,令此人死

東晉名士孫楚為人孤傲,沒把別人放在眼裡,唯獨很敬重王濟。後來王濟病逝後,很多名士都來弔喪。孫楚也過去了,他在靈堂前,對著王濟的遺體說,你生前喜歡聽驢叫,我就為你學幾聲吧。然後孫楚就在靈堂前學驢叫,在場的賓客鬨堂大笑。孫楚抬頭說,老天不長眼啊,讓你們這些人活著,卻讓王濟死了。

新出門戶,篤而無禮

謝安的兄長謝萬有一次和朋友喝酒時,他喝多了,起身就去找尿壺。當時阮思曠也在酒席上,有感於謝家突然興起,於是說道:新興門第,甚是無禮。

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

南朝梁武帝時,北魏將領候景叛魏投梁,為了在南朝梁站穩腳跟,候景向梁武帝提出請求,想取江南大士族王、謝兩家的閨女。梁武帝嘲諷道,“王謝這樣的高門,你恐怕高攀不起,不過你倒是可以和朱、張及以下的士族聯姻。”這句話把候景氣得夠嗆,後來候景發動叛亂,囚禁了梁武帝並把他活活餓死,還對以王、謝兩家為代表的士族展開瘋狂屠殺。


袁衛宇


罵人不難,罵好很難,罵人的話都能成為暢銷書,甚至是經典的就沒幾位了,在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下幾位罵神

首先,是孔子,孔聖人這樣一個老好人,也有罵人的時候,而且不罵則以,一罵驚人。

我們熟知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孔夫子說的,當然了,流傳最廣的還是他罵上課睡覺的弟子“朽木不可雕也”。以及罵製作陶俑的,“始作俑者,其無後邪”罵人斷子絕孫啊

其次是《左傳》的作者左丘明,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這句詩是先秦時期左丘明記載在《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中的一句詩,罵人家,你要是死的話,估計墳頭的書都老高了。今天說的墳頭草老高的估計就出自於此。

第三位罵神,當屬唐朝時期的大詩人駱賓王,他寫的討武檄文裡有這樣一句:“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和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罵的武則天覺得這個人才能太好了,連罵自己都可以原諒

第四位罵神,海瑞。明代著名清官。罵皇帝嘉靖皇帝。說“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者,家家戶淨也”意思就是自從你嘉靖皇帝上臺後,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是窮的乾乾淨淨,啥都沒有了。


第五位罵神,魯迅,經典語錄“廚子做菜,有人品憑他壞,他故不應該將廚刀鐵斧交給批評者,說道你是來做一碗好的看。”翻譯成現在話的說就是說你行你上啊

還有這句略帶俏皮的“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第六位罵神,李敖,這就不說了,看他的一句話:“我罵人就是罵別人是萬八蛋,但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羊告白說話的地方


由於語言的變化,古人一些的話,在我們看來似乎不帶髒字,其實放到他們的時代,說不定妥妥的是髒話。

比如最早的國M等,都是如此。

1、千古一罵

這一句,老妖將其評為千古一罵,著實因為文采斐然。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這是駱賓王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文章駢四儷六,筆力雄健又詞采華麗。至於這一句是駱賓王罵武則天的,對仗精緻,用典貼切,音節與文情高度統一,雖然是罵人卻有一種朗朗上口的感覺,可見煽動力之強。

2、如何文雅的讓對方撒泡尿照照自己?成語以溺自照

俗語中有一句話: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在現在常用來諷刺一些自不量力,不自檢的人。

那古人如何說呢?以溺自照

依稀記得是二程的某文中說道:何不以溺自照面。

現實生活中,溺常讀做ni,實際上這是一個多音字,還要一個音讀niao,上面提到成語中其實應該讀niao,意思同“尿”。

3、如何優雅的問候你怎麼還不死?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古人將壽命分為上壽、中壽跟下壽。中壽大約在60左右。

這句話最早出自《左傳》,是罵蹇叔的,這個時候蹇叔大約七八十歲,早就過了中壽的年齡。所以這樣一看,就是在說你要是中壽就死了,墳墓上的樹都兩手合抱那麼粗了。

這分明是在罵蹇叔怎麼不早點去死麼、

4、最早的國M:叱嗟,爾母婢也!

這句話是一位國君對另一位使臣說的,你信麼?

周烈王死後,諸侯都去憑弔,但是齊國的人去的比較遲,於是周王室怒了,派遣一位使者跑到齊國對齊威王一頓訓斥,要齊威王把齊國派遣的使者用斧頭奪了。

齊威王勃然大怒,說出最早的國M:爾母婢也

婢,指婢女,地位低下的下等人。

罵人最委婉的,應當屬《詩經》吧,詩經中最擅長以物代人來諷刺,比如諷刺文姜的《載驅》《南山》,諷刺衛宣公的《新臺》等,婉轉而多諷。


妖鬼雜談錄


古代罵人方式有的文言委婉,有的則是粗鄙白話,言語中都混雜了各種有趣詞彙,類比動物的、民族歧視的、人格侮辱的等等,各有千秋。

秦漢時期,人們知識水平差距很大,而多數罵人都需要一定的知識量,所以文人開罵都是溫和的,就算語言再直接也會讓人感覺不疼不癢。

相信大家都知道楚漢相爭時期,項羽和劉邦的鴻門宴故事,項羽剛愎自用,不聽軍師範增的勸告,猶豫間放走了劉邦,惹得放虎歸山,後患無窮,著急的范增破口大罵:“豎子不足與謀”,意思是:我不想和你這個呆子一塊兒處了。

子曰:“六老而不死,是為賊也”意思是:這麼老了還不死,社會的大禍害啊!想想子曰無數,而這一句直接顛倒了我們對孔子的認識,孔孟之道的傑出代表,罵人也是更有衝擊力,視覺感也是更為強烈。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有一位大才子名叫陳琳,乃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奉袁紹之命寫《討賊繳文》直懟曹操,罵的曹阿瞞是七竅生煙,恨不得將其挫骨揚灰,假若曹操的祖宗地下有知,也便會不得安寧。

《討賊檄文》:“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父嵩,乞匄(丐)攜養,因贓假位…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

意思是罵曹操之父是妖孽,太監,而曹操入贅太監之家,本無德行等等。

直到了唐宋元時期,罵人的詞彙才開始更加豐富,今天看來意境也更加取樂。

《資治通鑑》中記載,唐朝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曾怒其仙芝軍,怪其捷報早傳,上奏請功,直言:“啖狗腸高麗奴,啖狗屎高麗奴”,罵的高仙芝是“雖立奇功,今將憂死”,意思是吃狗屎吧,高麗奴才(棒子)。

千古一帝唐祖和宋祖也是未免脫俗。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被敢於直言的魏徵進諫的氣炸連肝肺,回頭大罵:“會需殺此田舍翁”,意思是:有一天會殺了你這個鄉巴佬的。

宋太祖趙匡胤有一次在早朝上提及皇宮大殿需要屋頂修繕,文武大臣中有一人直言:截取一根粗大樹木做房梁就好了。感覺自己聰明至極,不料太祖怒意滿滿,朝堂之上大罵:“截你爺頭,截你娘頭”,直接懟上了他的父母。

其實說到罵人最爽的就要屬《水滸傳》裡面的魯智深,做人敢於做自己,罵人更是不委婉,例如:


鄭屠掙不起來,把那尖刀也丟在一邊,口裡只叫:“打得好!”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


智深在外面大叫道:“直孃的禿驢們,不放灑家入寺時,山門外討把火來,燒了這個鳥寺。”
俺只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腌臢潑才,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


到了明清,像你這賊、你這廝、你這鳥人沒有發展起來,原因在於國家頒佈法律,罵人者是要受到律法嚴懲的,不過誰人生氣不罵人,還是有不少更加粗鄙的罵人言語。

明朝大文豪王世貞就曾評論過別人詩詞,言語中漏出不屑,充滿譏諷,“此等語,何不以溺自照”,意思是:寫的什麼玩意,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什麼德行。


四大名著《紅樓夢》裡有一段是狠狠的罵,那便是平兒大罵賈雨村:


平兒咬牙罵道:“都是那賈雨村什麼風村,半路途中那裡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


說到罵人最狠、最直接、也是最解氣的就要屬清代《醒世姻緣傳》裡的話了。


“放你家那臭私窠子淫婦歪拉骨接萬人的大開門驢子狗臭屁!”


簡直了,一個人說話被形容的千萬般的狗屁都不是,我服了。你呢?

其實古人罵人如同今人一樣,也是大多充滿了冒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細細品讀起來,字字誅心同時又那麼的詼諧、搞笑,經典而又趣意。


實說歷史


無心罵人的阮籍

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當阮籍懷抱壯志,走進仕途,接觸政治現實後,他痛心地看到了曹魏朝廷驕奢浮華,趨於腐敗。這使他深為失望,無意功名。同時他敏銳覺察司馬氏集團偽善險惡,利用禮法,陰謀篡一收,使他激憤憂鬱,更不願依附。有一次,他遊歷廣武古壘(楚霸王與劉邦決戰之處),不禁感慨而發:“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阮籍認為自已所處的時代就象楚、漢當年對峙似的,正因為沒有真正的英雄,所以不材可以成名而稱英雄。

[阮籍](公元210一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魏、晉之際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竹林七賢”之一。[豎子]:范增在鴻門宴上斥罵項羽不材的稱呼。附: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淸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一一阮籍《詠懷詩-其一》☯☯💮💮🕎

一千年以後,一位著名人物接到友人登覽滎城古城詩作,不由百集交集和詩作答。他弔古傷時,感慨國事,希望能夠驅逐蒙古強敵,重振朝廷,表達了與前人不同的慨念。他就是金朝著名詩人,一代文宗元好問。

虎擲龍拿不兩存,當年曾此賭乾坤。

一時豪傑皆行陣,萬古河山自壁門。

原野猶應厭膏血,風雲長遣動心魂。

成名堅子知誰謂?擬喚狂生與細論。

一一[金]元好問《楚漢戰處-同欽叔賦》





白溪釣客


一、章太炎聯罵康有為

民國大家章太炎才高八斗,性情狂傲,對自己看不慣的動輒開罵,當年在袁世凱府裡大罵袁大頭,砸了袁的傢俱,袁世凱也沒敢拿他怎麼樣。

章太炎加入同盟會後,對保皇派首腦康有為視若寇仇,某日,自撰一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上聯源於《中庸》的“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下聯出自孔子的“老而不死是為賊”。對聯留下“有為”二字,隱去最後的“妖賊”二字,不帶任何髒字,罵康有為“國妖,老賊”,可謂文采斐然,罵功深厚。對聯傳頌一時,罵得康有為灰頭土臉,名聲掃地。


二、黃侃套路胡適之

民國文人黃侃,才華橫溢,然而天生脾氣臭,一生罵人無數,堪稱懟天懟地懟空氣。

有一次,胡適在宴會上和人談墨子,一談起來就滔滔不絕,在一邊的黃侃狂性發作,也不知是看胡適不爽還是看墨子不爽,罵道:當今談論墨子的都是些混賬王八蛋!

胡適修養好,沒有理他。沒想到黃侃得寸進尺,又罵道:便是胡適之的尊翁,也是混賬王八蛋!

即使是修養好如胡適,也不能忍受黃侃大放厥詞,於是反唇相譏。結果黃侃嘻嘻一笑,說:胡適之你不必生氣,我是在試試你。墨子是講兼愛的,所以墨子說他‘不黨父兄’。你心中還有你父親,那你就不配談論墨子。

眾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此處省略n個哈)。

胡適:……(臥槽黃侃玩得一手好套路啊!)


三、林白水聯罵慈禧

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壽辰,清廷為辦“萬壽慶典”大肆搜刮,著名報人林白水憤於時事,作了一副“壽聯”: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臺海,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裡版圖彌蹙,每逢萬壽必無疆!

上聯罵慈禧窮奢極欲,是獨夫民賊,下聯罵慈禧喪權辱國,過萬壽必割地,所以“無疆”。此聯一出,國人紛紛傳誦,拍手稱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