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做山川河流的“把脈人”

1月11日,“致敬2019最美基層環保人”典禮活動彩排前,記者見到了被譽為“山川河流‘把脈人’”的張萌,一位戴副眼鏡、清瘦靦腆的80後,現任江西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所長。


2019最美基層環保人⑦ | 張萌:做山川河流的“把脈人”

圖為張萌工作照。


問及獲獎感受和紮根基層科研工作近十年背後的辛苦時,他深有感觸地說:“其實,對環保工作而言,‘防’比‘治’更重要。”他舉起面前的一杯茶水:“你看,把硫酸倒進去只需要1秒鐘,但分離出來卻要投入很多的資源和時間。”


在張萌申請的十幾項國家專利裡,有一項是用於稀土廢棄礦區土壤修復的生態網。因歷史開採原因,贛南地區遺留下了大量的廢棄稀土礦山。以贛州市尋烏縣為例,14平方公里的廢棄稀土礦山儼然一片白茫茫的“南方沙漠”。


2019最美基層環保人⑦ | 張萌:做山川河流的“把脈人”


2016年,張萌臨危受命,參與治理廢棄稀土礦山。基於大量的一手數據和治理方案的反覆試驗,治理工程僅耗時半年就取得了讓人驚歎的效果:礦區水土流失量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59立方米降低到32.3立方米,植被覆蓋率由不足10.2%提升至95%以上。


向來低調的張萌忍不住翻開手機裡礦山治理前後的對比照片說:“現在不少植物已經有1米-2米高了。”那種喜悅,彷彿是在炫耀自己的孩子。


張萌反覆強調“汙染容易治理難”。“雖然礦山表層修復效果看起來不錯,但汙染其實有幾十米深,是人力所不及的,自然修復可能需要16年-18年。”在江西省湖庫和江河水系保護與治理領域,他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支撐等工作,參與完成近30項水汙染防治項目。


2016年,他組織校譯日本中小學教科書籍《全民環境教育行動指南》。2019年,他主編科普圖書《流域水環境保護百問百答》。他希望用易懂易記的形式推動環保理念的普及。


張萌說:“環保工作的本質是告訴人們一種價值觀、一種社會準則,告訴人們慾望的底線在哪裡。環保領域的科研工作最終目的是喚醒所有人的環境意識。”


為了採集到沒有干擾的樣本,張萌走過很多人煙稀少的路,比如緊臨萬丈深淵沒有防護的山路,隨時可能與毒蛇狹路相逢的林地,本沒有路且下雨溼滑的山道……七八月穿著密不透氣的雨衣、雨褲、套靴和手套採樣,經常捂得汗流浹背、皮膚髮紅。當被問到“能換個時間去嗎”,張萌立刻否定:“不,要對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數據進行對比。”


張萌返回江西后,馬不停蹄又奔赴德興市進行業務指導。未來的路很長,他說自己將腳踏實地,做一個有價值的環保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