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據說這次疫情將拍成電視劇,名字就叫《在一起》。據媒體爆料,鍾南山這個角色,會由

陳道明出演。

陳道明的演技有目共睹,30年前《圍城》裡的方鴻漸。連錢鍾書先生都說,他就是自己心中的方鴻漸。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這車廂就像沙丁魚罐,裡面的人緊緊的擠得身體都扁了。”“科學家像酒,愈老愈可貴,而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兩個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謠言,正如兩根樹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掛網。”

《圍城》中這樣金句遍地都是,絕妙的比喻也多達700多處,每一句都是經典。

只有10集,卻比現在50多集的“懸浮劇”好看100倍。

如今的“懸浮劇”劇情浮誇,過於狗血。總是“掛羊頭賣狗肉”,人物都立不住。觀眾要看,都得快進和八倍速,一集三分鐘看完。但是10集的《圍城》卻正相反,集數少,但更耐看。

因為電視劇尊重原著,所以,書和影片便可以結合來看,能幫助我們讀懂這本書。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錙銖積累”寫成的。楊絳先生說過,裡面的人物在他們的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但又都不一樣,都是虛構的人物和故事。

雖然是虛構,但是,任何人都能在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這就是本書的高明。

《圍城》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動亂年代,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故事主要展示的不是戰火硝煙,而是舊社會中上層知識分子的群相,作者用細膩的手法,對知識分子做了深刻的剖析。

剛發表的前30年,它是一本“禁書”,無人問津。後來重印後卻深受讀者喜歡,還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世界流傳至今,成為一本

永不過時的暢銷書

書中的“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更是經典的名言,跨越了婚姻和職業,也跨越了時間的界限,適用於現在以及未來。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圍城》中的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人公方鴻漸出生在鄉紳家庭,未婚妻周氏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他卻靠著岳父的資助出國留學。打從一開始,其實方鴻漸就是一個沒有身份地位,不能獨立自主的知識分子。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方鴻漸便演繹了這樣的人生。

01 假文憑貫穿整個故事,方鴻漸的一生都是混過去的。

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知識分子,就如同擁有一張假文憑。

方鴻漸雖掛著知識分子的頭銜,卻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他本來有機會改變自己,努力學習積累能量。可是他在歐洲求學期間一會學社會學,一會學中國文學,一會又學哲學。所學不精卻總是吃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他庸懶散漫不專一,搞學問如此,愛情如此,工作也是如此。他逆來順受,在輪船上與鮑小姐發生一夜情,在蘇小姐和唐小姐間,也是被動選擇,不敢主動求愛。他只會混日子。結果混到最後連學位證書都沒能拿到,為了哄騙父母,便買了一張假文憑。

假文憑只是諷刺,實際上文憑真假不是關鍵,重要的是有沒有真才實學。

沒有真才實學的方鴻漸,走到哪裡都如芒刺在背,在他給本鄉學校演講中,大談鴉片和梅毒,真是貽笑大方。

出國前,他所有事情都指望家裡和岳父,回國後,他的每一份工作也都是別人介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岳父的點金銀行裡混日子,後來趙辛媚為了追求蘇小姐,便把方鴻漸介紹到了三閭大學做教授。沒文憑沒本事,所以職位一降再降。

在上海時,想著離開上海,到了三閭大學,又想著回上海。回到上海在報社工作,也是越混越慘,最後辭職。

總之,他永遠都是眼高手低,不能著眼於當下的事情,而是嚮往著詩和遠方。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正常情況下,人都是往高處走,但方鴻漸卻從留學博士,一步步混到了失業,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沒文憑,也是因為

他在該努力的年齡,選擇了混日子。

而在一步步的被打擊後他才發現文憑的重要,書上寫道:“方鴻漸受到兩面夾攻,才知道留學文憑的重要。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

文憑貫穿了整個故事,也如我們當代的人的生活,人這一輩子,不就是前半生用來考取一張文憑,後半生再用這張文憑來工作嗎。倘若前半生混了一張假文憑,那後半生也只能自食其果了。

02 婚姻是兩個人的照妖鏡,結婚後以前那個方鴻漸就死掉了。

方鴻漸單身的時候,自由自在,出手闊綽,讓人誤以為他家世不錯,於是他才能結識了蘇唐兩位富家小姐。

唐小姐清純可愛,蘇小姐成熟精明,又是博士。方鴻漸靠著幽默風趣,忽悠的兩位小姐都喜歡他。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他最喜歡的是唐小姐,但對蘇小姐的討好又不敢拒絕。

方鴻漸就這樣逆來順受的腳踩兩隻船。最終惹得蘇小姐很不高興,她便向唐小姐揭發了方鴻漸過去的醜事,導致了他和唐小姐分手。

實際上,就算是他們不分手,方鴻漸和唐小姐也絕無可能。

楊絳先生曾說過:“其實錢鍾書最愛的就是唐小姐,正因為如此,才故意安排唐小姐絕不能嫁給方鴻漸。因為美好的愛情永遠只能停留在記憶與想象裡,一旦落實到了柴米油鹽之中,就會失去原本純粹的模樣。”

戀愛是美好的,婚姻卻是實際的。在方鴻漸心裡未必就不清楚,他對感情的逆來順受,正如擁有一張假文憑,沒有底氣何談未來。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沒結婚前他可以明月清風,結了婚就是柴米油鹽,再好的感情,也會在生活中走了樣。

所以,方鴻漸這樣的人,只有人挑他,哪裡有他挑別人的道理?

後來,他在三閭大學,遇到了平凡的孫小姐,孫小姐一邊裝柔弱,一邊千方百計的逼婚。方鴻漸依然發揚他逆來順受的性格,莫名其妙就答應要結婚。

婚姻就是照妖鏡,婚前溫柔的孫小姐,婚後就暴露出刻薄的一面。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我們可能還會為方鴻漸喊冤,但其實,他們不過是半斤八兩,一個是表面風光留洋卻沒有真才實學的假博士,一個是尖酸刻薄卻裝溫柔要騙婚的心機女。

“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髮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那個人,換了另一個。”

這句話道出了愛情和婚姻的真相,人無完人,愛情的泡沫褪去,就是照妖鏡裡那個面目猙獰的妖。

而且單身的時候,方鴻漸還可以像個風流貴族無憂無慮,可是結婚成家後,他就得承擔家庭的責任,從此負重前行,直面現實的殘酷。

最後,在婚姻的重擔之下,那個愛過唐曉芙,怕過蘇文紈,被鮑小姐誘惑過的方鴻漸一個個地死了,活著的那個方鴻漸,是一個沒有夢沒有期待的方鴻漸,他只想找個睡覺的地方。

年輕時,那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一一退出,當夢想一一被現實打破,我們不得不被生活撞得頭破血流,這不正是大多數中年人婚後的狀態嗎?

03 昔日可以指點江山的朋友,已經在日後的落差之下漸行漸遠。

在整個故事中,趙辛楣從方鴻漸的情敵,變成他最好的朋友,可以說是故事裡最溫暖的部分。

朋友多了路好走,自古至今,都是一樣的。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趙辛楣多次給方鴻漸介紹工作。有一次,方鴻漸和孫柔嘉吵架,孫柔嘉抱怨他總靠家裡找工作,方鴻漸便賭氣要去重慶投靠趙辛楣。

既然是誰都不靠,怎麼又提趙辛楣,可見,年少靠家裡,長大靠朋友。方鴻漸就是不能男兒當自強了。

但是,朋友就這麼好靠嗎?也是未必的。

從三閭大學就職時,方鴻漸和趙辛楣還是同一個起點,方鴻漸還能和趙辛楣高談論闊,互相調侃。那時候的他思想活躍,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讓人都非常欣賞他的口才。

但是今非昔比,如今趙辛楣在重慶混的風生水起,可是方鴻漸在上海卻越混越差,沒了工作,還要等家裡給謀出路。

面對好朋友的春風得意,方鴻漸覺得比別人矮了一頭。所以,再見到趙辛楣時,他便像是狗帶了嘴罩,談話都不痛快了。

“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有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有出息的。”

所以,即使朋友讓他靠,此時的方鴻漸也已經開不了口了

陳道明演的《圍城》:文憑是成功的通行證,婚姻是愛情的照妖鏡

《圍城》演繹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求學,工作,婚姻之路,也揭示了他是怎樣一步步走向失敗的,我們也許能從中看到我們自己,包含著對生活的無奈,對職場的無力,對人際關係的感嘆。

過去的那個方鴻漸已經死去了,《圍城》這個故事已經結束了,但是它給我們的啟發卻是日久彌新。

被時代,家庭,以及自己的惰性,性格所驅使的我們,在經歷過失敗以後,看到的不應該只是悲劇的結局,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以及那之後還要未完待續的生活,才是我們現在要面對的。

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往後餘生該何去何從,就全靠我們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