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在戰“疫”一線 蘇菲菲:我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蘇氏風采】點開☞

蘇菲菲:

我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衝在戰“疫”一線 蘇菲菲:我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衝在戰“疫”一線 蘇菲菲:我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擅長

擅長各種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包括各種肝病、肝衰竭、結核病、艾滋病、發熱性疾病及人工肝技術。擅長危重病的救治,包括呼吸機功能支持,有創、無創機械通氣技術。

簡介

蘇菲菲 副主任醫師,科室副主任
全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青年委員,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艾滋病臨床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熱帶寄生蟲學會艾滋病學組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流行病循證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溫州市醫學會感染病、肝病學分會委員。溫州市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委員。參與十三五國家重大專項課題。SCI 2篇。

  農工黨員、溫州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成員、61病區隔離病房的總指揮、感染免疫科的負責人、感染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蘇菲菲,身兼數職,在三個院區之間忙碌奔波,彷彿三線作戰的“突擊隊員”。小小的身軀,卻蘊藏大大的能量,只因她是一名醫生,一名傳染病專科醫生。

醫生本色——投身傳染病戰役


  1998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的她,一直在溫州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及急救科工作,有著20年感染科工作的經驗。2003年第一批進入非典SARS隔離病房工作。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發,繼“非典”之後的第一個大型公共衛生事件。面對陌生的病毒,很多人都還沉浸在SARS的恐懼中,蘇菲菲卻再次衝在了最前線,在負壓病房連續工作1月餘,直到甲流疫情緩解。在之後的禽流感、登革熱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她也是積極投身於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關鍵


  當疫情來臨,醫護工作人員挺身而出,奔赴一線,蘇菲菲也不例外。在武漢新冠病毒疫情一開始,她便準備了《不明原因的肺炎病原尋蹤》的課件為全院醫務人員講課,同時在釘釘進行視頻教學。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現可能是我們揭開自然界病毒貯存庫未知的一幕,中國科研團隊從發現病毒到得到全基因序列的時間僅僅10天左右,再進而獲得病毒培養的結果,獲得病毒株,對已知病毒感染不能診斷會引發對未知病毒的過度恐懼和過度診斷。通過科學分析,提高全院醫務人員與病毒抗爭的士氣。


衝在戰“疫”一線 蘇菲菲:我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1月17日,溫州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療任務落在了溫州傳染病定點專科醫院——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從那天開始,蘇菲菲主動放棄休息一直堅守在六院,成為醫院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成員,參加市衛健委組織的市級醫療專家組學習和部署,同時參與發熱門診會診和重症患者病例討論,常常一天就要會診20-30人次的患者,指導發熱門診和發熱留觀病區處置發熱和需要排除新冠的患者。


隔離病房——沒有硝煙的戰場


  由於患者的陸續增加,結核1科(61病區)必須馬上改建成收住31張病床的新冠肺炎患者的隔離病房。除了積極籌備前期的病房準備工作外,在每個患者入院後,蘇菲菲都逐一檢閱病情,密切關注病情進展,白天巡視了還不放心,晚上還要再巡視一遍。日班、中班、夜班,每一個班次的醫生交接班時,總能在辦公室看到蘇菲菲的身影。每當夜晚降臨,蘇菲菲還要緊盯著電腦屏幕上各個病人的最新化驗結果、CT影像、核酸檢測結果對照,進行醫囑更改等工作,因為她深知此次疫情來勢洶洶,進展迅速,她要做科室醫生最堅強的後盾,讓大家感覺到在隔離病房工作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團隊共同在努力,而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讓病人多一些安全保障,早日康復出院。她以超強的責任心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因為知道跟SARS相似度85%的新冠病毒絕對不可輕視。目前病區已經收住了新冠患者34人,治癒出院4人。關注患者的安危和康復情況的同時,一有空她就拉著剛來支援的同事作起改建病房佈局和感控防護要求的介紹。因為醫務人員的安全保障也是重中之重。


心繫患者——盡顯仁心仁術


  在隔離病房的確診患者中,一位患者心理壓力過大,晚上睡不著,內心極度焦急、恐懼。當蘇菲菲得知後,立即加了患者的微信,每天抽時間疏導患者的心理情緒,耐心解釋疾病的進程和治療結果,時刻關注病人的心理變化,每天晨間交班後都要問一下病人前一天的心理變化。同時,向精神科主任請教,瞭解心理治療的措施和應對方案。她瞭解到,患者的隔離帶來的心理影響因素很多,例如:失控感、壓抑感、憤怒感,病毒是看不見、抓不到的,憤怒就指向了周圍(攻擊)或者指向自己(“破罐子破摔”,甚至抗拒治療);例如羞恥感(傳染病的標籤);無聊感;利他反應(哪怕為了自己的家人好好自我隔離、好好配合治療戰勝疾病);內心希望感等等。就在每晚回家之後,蘇菲菲通過和病人聊天的方式,慢慢減輕了病人的心理壓抑感,病人情緒才逐漸穩定下來,配合醫生的治療。每天這樣的循環工作,當她入睡時,已是深夜2點,而這個時間點是她的愛人無意透露出來的,當護士長將這個消息告知科室成員的時候,大家都在感嘆:人小力量大啊!


衝在戰“疫”一線 蘇菲菲:我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安全撤離——也是一場漂亮的勝仗

  與此同時,蘇菲菲負責的感染免疫科65病區仍收治著全市的重症結核病和艾滋病患者,因疫情防控要求,該科室的患者必須從南白象院區撤離到18公里外的雙嶼院區。他們當中不乏有重病人和戴無創呼吸的結核病患者,如何安全轉運是關係到患者安危的大事,蘇菲菲察覺到他們的擔憂後,一一安慰:“放心,路上的醫務人員和醫療設備物品配備,我一定會一件件都親自看過,杜絕一切隱患。你們稍微聊一會兒天就到了,不要擔心,該操心的事情,都交給我。”因為有蘇菲菲主任在,他們心中的擔憂也逐漸消除了。“主任,我們相信你,我好幾次病得很厲害了,家裡人病危通知書都簽了,都是你把我救回來的,我能活到現在全靠你,你一定會把我們安排好的!”在蘇菲菲的指揮下,安全撤離和投入運作,僅僅用了半天時間,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張羅好住院患者,蘇菲菲又從雙嶼院區折返至南白象院區,組織轉移結核門診和HIV特需門診,為繼續就診的患者提供了方便,避免了被傳染的風險。


衝在戰“疫”一線 蘇菲菲:我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20年如一日——為傳染病事業默默奉獻

  可以讓她安心工作,離不開父母、丈夫、女兒多年的支持,每次投入疫情時,他們總只有一句話,“你只管忙工作,不需要牽掛家中。”多年來,蘇菲菲一直全身心得投入到傳染病事業中,從2003年的SARS疫情到現在,她總是默默奉獻著,為人謙虛嚴謹。疫情開始以來,她每天工作、學習到深夜,卻也不忘到醫院後面的操場跑一圈。天天如此忙碌,還有精力去跑步?她笑笑,說:“和傳染病抗爭是一場戰役,堅持運動,以備最前線需要時隨時召喚。疫情還在,作為一名傳染病專科醫生,唯有時刻準備著戰鬥,踐行醫生本職,在醫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微弱的路燈下,她小小的身子被拉得很長,彷彿一名奮勇殺敵的戰士,高大充滿力量。


蘇菲菲:我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我做的鰻魚飯,你有沒有吃到?”

“有的。”

“那我能來看看你?”

“不能。”

“你放心在一線,孩子由我照顧。”

這是今年戰“疫”期間,我市一對夫妻的聊天記錄。丈夫叫劉波,妻子叫蘇菲菲。劉波是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隊工作人員,蘇菲菲是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疫情期間,他們曾連續1個多月沒有見面,彼此溝通僅靠每日簡短的聊天。

抗擊非典、甲流等,她均衝在最前線

疫情期間,蘇菲菲身兼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成員、61病區隔離病房總指揮和感染免疫科負責人等多個職務。

1998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的她,一直在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及急救科工作,有著20年感染科工作的經驗。2003年,她第一批進入非典隔離病房工作。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發,她再次衝在最前線,在負壓病房連續工作1個多月,直到疫情緩解。在之後的禽流感、登革熱等公共衛生事件中,她也積極投身於防控工作。

今年1月17日,她接到通知,要求待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她打了個電話給丈夫和父母,說她馬上要上一線了。

蘇菲菲說,她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她每天都待在市中心醫院61病區,每天的工作便是密切關注患者病情進展,白天巡視後不放心,晚上還要再巡視一遍。各個患者的最新化驗結果、CT影像、核酸檢測結果對照……這些都是她每日的工作重心。晚上12時臨睡覺前,她還不忘再梳理一遍當天的工作,再排一排第二天的工作,生怕遺漏了什麼。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年輕的患者出院的那一刻,向我們醫護人員鞠了一個躬。”蘇菲菲說,這一刻讓她感受到了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職責所在,他們為此付出任何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除了執法巡查,他參加義工隊做愛心便當

劉波是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隊的工作人員。疫情期間,他堅守一線執法巡查,對口罩、消毒用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商品的物價進行嚴密檢查,並加大對各大超市、藥店、農貿市場的執法力度,確保關鍵時期藥品、糧油食品等物價平穩。

因為妻子一直奮戰在醫療一線,他除了肩負日常的執法工作外,還要承擔照顧家裡老人小孩的任務。

此外,他還參加市區一支義工愛心隊,當了一名義工。疫情暴發後,義工隊員積極為溫州各大醫院免費提供愛心便當。

“每天300份的愛心便當,從食材的準備到製作再到打包運輸,義工們全部親力親為。”劉波說,他和義工隊友只想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表達一份對醫護人員的支持和敬意。他也有參與便當的製作,最大的心願便是妻子能吃到他做的便當。

疫情期間,這對夫妻連續一個多月沒能見上一面,除了微信聯繫,平時各自忙碌著。

“特殊時期沒有辦法。”蘇菲菲說,她的工作特點決定了她沒有那麼多時間照顧家庭,她的戰鬥力,一半來自愛人的支持。

在劉波看來,妻子全身心投入戰“疫”,他除了照顧好家庭,做義工也是對妻子最好的加油和鼓勵。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蘇氏信息平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