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孩子後就去上班,孩子還很小,給婆婆帶是什麼感受?

拍攝美丫


我來說說自己的經歷吧,產假結束後寶寶才2個多月大,我就帶著寶寶和婆婆一起來了上海租房住。目前婆婆幫帶5個月大的寶寶,我和寶爸在上班,週末雙休。

孩子還很小,有人帶,而且又能留在我們身邊,感覺心滿意足。對婆婆很感激,畢竟又要帶娃很辛苦,又要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老家,適應新環境。

談談我們一起生活的感受

1.對婆婆的感激。

從懷孕開始,我們就在計劃著寶寶出生以後怎麼帶了。那時候跟寶爸統一意見就是“婆婆願意給我們帶娃是情分,不願意給我們帶也是本分,不管她怎麼選擇,我們都要理解和接受”。

畢竟我們在城市上班,而公公婆婆一直在農村老家生活,而我們又不肯讓寶寶當留守兒童,一心想要帶在身邊。這樣,肯定是要有人做出犧牲和妥協的,也不能勉強。

現在婆婆跟我們生活慢慢習慣了,也認識了新朋友,寶寶也很健康,我們就知足了。

2.育兒觀念的分歧。

從坐月子開始,我們和婆婆的育兒觀念就有很大分歧了。我和寶爸遇事習慣在網上查,想要科學育兒、照書養。而婆婆就喜歡用農村的老一套,經常一言不合就吵架。

到現在我們也不吵了,一般都是商量著來,大家都有發言權。看怎麼對寶寶好就怎麼來,要麼誰的意見有用就聽誰的。比如寶寶紅屁屁,我照著網上說的買了很多藥擦了沒用,反而是用了婆婆說的食用香油,擦了幾次就好了。

3.生活習慣的磨合。

婆婆很節約,捨不得吃和穿,比較好的一點是,她從來不干涉我,而且只對自己節約,對寶寶很大方。比如炒一盤青菜要吃好幾頓、洗碗的水也要留著下頓洗鍋用、做晚飯黑乎乎的也不開燈,不捨得用洗衣機要用手洗慢慢搓。這些我看不慣的,現在生活在一起,也都一點點在改善。

4.家庭關係越來越好。

①母子之間。

寶爸自從上大學開始,就只有過年過節回家了,跟公公婆婆相處的時間也比較少。現在住在一起了,每天都能吃到婆婆做的飯菜,跟婆婆用家鄉話聊天,關心彼此的身體健康,也還不錯。

②親子之情

我從小是留守兒童,受了不少苦,心理總覺得有缺憾。現在我和寶爸堅持把寶寶帶在身邊,就想給他足夠的父愛母愛,陪著他健健康康長大。這樣親密無間的陪伴,親子之間的感情更融洽。

③夫妻之情

結婚後,我和寶爸之間除了愛情,也多了親情。生了寶寶之後,彼此的感情不但沒有淡漠,反而因為孩子的到來,有了共同的紐帶,感情更好了。朝夕相處、一起上下班,又沒有異地分居的困擾,相對於大多數夫妻,我們已經覺得很幸福了。

談談怎麼樣一起生活可以感受更好

1.理解彼此的不容易、寬容對方

就像前面說的,婆婆也沒有義務大老遠跑來幫我們帶娃,既然來了,我們理解她的不容易。生活上的一些細枝末節也不用太計較,考慮下他們那輩人的觀念和習慣,跟我們不同也是很正常的。

2.夫妻統一戰線、好好孝敬婆婆

我以前跟寶爸,討論怎麼處理好家庭關係,避免婆媳矛盾。最後得出了一種良性的生態閉環“婆婆對兒子好,兒子對老婆好,老婆對婆婆好”。另外,寶爸還要很給力,遇事不能和稀泥,要跟寶媽統一戰線,再一起去哄婆婆開心才行。只有每個人堅守自己的位置,這種家庭關係才會更穩定。

3.帶娃商量著來,不瞎指揮

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老一輩的經驗和科學育兒的觀念,沒有絕對的對和錯、是與非。寶寶也是大家共同的寶寶,可以發言建議,但是絕對不能只聽一個人的指揮。

4.學會知足常樂,不老抱怨

寶寶平平安安、老人身體健康,夫妻工作穩定,一大家人能生活在一起,知足常樂。這樣的生活已經很多人羨慕不來了,何必還要去抱怨、要求更多。


滬漂媽媽育兒


不放心,超級不放心,恨不得在家裡裝個攝像頭。也很無奈!上班天天牽腸掛肚的,一天基本上不給喂水,牛奶沒吃完放冰箱然後又剩著給小孩吃,衣服穿的髒兮兮,口水兜正面用了用反面,掉地上踩了繼續給小孩用。臉蛋跟花貓一樣,從來不會主動給小孩洗澡。鄰居阿姨都看不下去悄悄的和我說,要多給洗臉換衣服。勤洗澡小孩舒服了才睡的好,長得快。崩潰,真的挺崩潰的,下班就往家裡跑,每天提心掉膽的就怕小孩生病摔著碰著,沒吃飽。所有小孩開銷我自己承擔,公婆兩人帶著,城裡生活了近20年。自己開個小店還有錢存。下班回家每次都是坐在推車裡,看到媽媽特別特別歡樂。期間幾個月被衣服拉鍊卡住脖子掉皮,從推車裡面翻出來摔的頭上一個洞,9個月給她吃隔夜的滿是油的剩菜加米飯。給她用大人的護手霜擦臉,社區醫院離住的地方走路2分鐘打疫苗必須催,而且老公還不能提醒她,動不動就是給你帶就不錯了,什麼都要聽你們的,七里八里,小孩5個月之前,奶奶沒插過手,我一個人在家帶娃,所以,後面可想而知,我在家的時候看都不會看一眼,小孩衣服掉她腳邊她都不會撿,水都不會幫忙燒一壺,懶,真的奇懶!


追風1079


這個主要看媽媽和婆婆相處的如何。

如果媽媽和婆婆相處的很好,讓婆婆帶媽媽也不會過於擔心。我阿姨家婆媳關係特別好,自從兒媳生了孩子後,兩人分工也很明確,孩子吃母乳期間,奶奶照顧媽媽飲食,孩子主要由媽媽帶,奶奶還有大把時間,可以跳跳廣場舞,有自己的生活。等孩子斷奶後,媽媽決定去上班,婆婆就承擔起了照顧孩子的責任,鑑於婆媳平日裡相處的就很好,加之婆婆是個幽默的老人,一家子生活的也是其樂融融的。媽媽發了工資,給婆婆買新衣服,買鞋子,而婆婆對孩子照顧的比媽媽照顧的都好,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和逐漸懂事,婆婆給孩子灌輸媽媽的好,從而讓孩子和媽媽也是很親近,孩子知道媽媽沒有陪伴她是因為媽媽有自己的事業要忙。


如果媽媽和婆婆相處的不好,讓婆婆帶孩子是媽媽的無奈之舉,擔心是免不了的。我表姐產假休完就上班,孩子只能讓婆婆帶,平時表姐和婆婆相處的不太好,婆婆愛叨叨,表姐又是個不愛收拾家的職場女性,所以每次表姐都不喜歡婆婆去她家,可生了孩子後,就沒辦法了,和婆婆住在了一起,婆婆總是說表姐這也不收拾那也不收拾的,好不容易熬到了產假結束,表姐就迫不及待的上班去了,可自從上班就特別想孩子,怕孩子在家哭了婆婆不管咋辦,又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等等,各種的擔心,恨不得在家裡裝個監控器,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孩子。有一次和表姐聊天到,現在孩子兩歲多,和自己根本就不親,只認奶奶,她都後悔當初的選擇,可是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復返,後悔又能如何呢。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還是多陪伴孩子,三年很快就過去了。別等孩子長大了,你才意識到對孩子的陪伴太少了。


很多時候,只要婆媳互相包容一點,家庭也會很和睦的。


果果的媽咪


我生完寶寶,3個月不到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因為我們產假只有98天,生孩子前提前了半個月開始請的產假。然後就一直婆婆媽幫忙在帶。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不喝奶瓶,我用吸奶器擠給孩子存著的,可是習慣了親喂就一直哭也不喝,怎麼都不喝,我聽到這個消息後,可難過了,只想回去帶孩子。可是婆婆還是比較好,總是安慰我說,孩子在家很乖,讓我放心上班,再等兩天孩子就好了。於是大概第三天的時候孩子能用奶瓶喝40左右了每頓,還是挺感謝婆婆媽的,不然我過不了這個坎。後來慢慢就更好了,下班回家就可以陪著孩子,上班期間寶寶也很好帶。


大魚媽媽


首先就是不放心,怕婆婆帶不習慣,孩子哭鬧,吃不飽,睡不好。總之就人在上班,心在寶寶身上。

既然不能自己帶,就放心的給婆婆帶吧!既少婆婆不會虐待自己的孫子,孩子平平安安的,每天都在自己身邊就好。

婆婆跟我們是兩代人,思想觀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都不是什麼大的問題,想要家庭和睦就要寬容婆婆帶娃的一些陋習;比如我們吃飯前會帶娃洗手、洗臉,婆婆就很少會帶娃洗臉。我婆婆就這樣哦,她說“在家有什麼髒,又沒有泥巴或者雞屎玩”。吃完飯我們會給娃洗臉,婆婆覺得,飯前剛洗,又洗能有多髒。還有夏天我都不給寶寶穿啦啦褲,尿了就換褲子,髒了就洗,婆婆就不給穿褲子,她老啦出褲子來,又不冷穿不穿也不會冷,還難洗褲子。這是我婆婆來時的一些行為。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說了。

總之,婆婆帶總比請人帶好我覺得是這樣。彼此對理解吧!


梁姐情感解答


我見過兩個這樣的孩子,一個是孩子三個月,媽媽奶水不足,乾脆斷奶打工去了。孩子不吃奶粉,只喝爽歪歪,爺爺奶奶心疼孩子,貼錢給她買,每個月喝3000-4000的爽歪歪,誰勸都沒用。後來,孩子被寵得無法無天。然後媽媽回來了,孩子不認媽媽,只認爺爺奶奶。

另一個孩子是六個月斷奶,留在家裡給奶奶照顧,現在都20了,反正跟媽媽不親。

兩個孩子的共同點都是:叛逆,執拗,打架罵人不在話下,和媽媽不親。

有條件還是自己帶吧,實在不行,2歲以內自己帶吧,總不能生而不養啊!


紅紅說育兒


這也是為了工作,沒有辦法的辦法,孩子這麼小不能母親照顧,那種捨去孩孑母愛的疼是揪心的感受。

無論生物或人,哺乳動物都是以母乳餵養到斷奶,尤其是小孩他是有感性認識的,孩子能嗅出母體味道,從而熟知安祥,小孩在哺乳期母親照顧是符合科學的,無論婆婆姥姥誰都比不上母親,母親是孩子的愛是天生慈母情,為了生活的所需要割捨小孩的疼母親的愛去工作,母親無時不刻的牽掛思念在纏繞在思緒中,小孩因然不知道什麼是思念,但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在盼那種母愛的感覺那種親情。但是孩子在1周前,忘的很快。一般孩子4歲之前印象很淡,四歲後小孩開始記事,常說,孩子小時受累不算受罪。六o年自然災害,孩子沒奶,小小的吃到捧子面就不錯了,營養達不到,夜盲症,嘴粘聯,長大成人後都沒有後遺症。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多少,奶粉,什麼的應有盡有,孩子受不了屈。將來這些孩子好養活,母親不要難受了,上班的都是這樣的?

母親的心是高尚的。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從客觀角度來說,婆婆帶最起碼比保姆帶要放心,畢竟是一家人,都是為孩子好。婆婆帶孩子也是非常辛苦的,媽媽上班,寶寶的經濟條件相對好一些,應該對婆婆心存感激,畢竟人家也是犧牲了自己的時間。

但是另一方面也會有很多的擔心不放心。我的婆婆就是一個特別迷信又強勢的人,但還要順著她,要麼她會跟你急,還會絮絮叨叨說還好多不好聽的話。我就特別擔心寶寶在她影響下會變得神神叨叨,將來招人恥笑,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有就是,平常寶寶磕碰了哭的時候,經常我要抱寶寶安慰的時候,結果婆婆一把抱走怎麼也不撒手,我要等她抱夠了才能接手孩子。好像自己是個外人,是個保姆一樣,雖然也知道婆婆也是心疼孩子,但是心裡就是不舒服。

還有就是寶寶長牙吃奶的時候咬到我哦,我疼得喊一聲,寶寶抬頭委屈的看我,婆婆就一把抱走寶寶,說寶寶做的不對,去教育孩子去了。好像我是個外人……我是寶寶的第一監護人,這不應該是我的事情嗎?反正婆婆做這種越俎代庖的事情讓人很不舒服,但是又沒辦法說什麼。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相信很多寶媽都會或多或少遇到類似的情況,兩代人難免會有思想碰撞。但是寶媽要上班,魚和熊掌難以兼得,除非是自由職業者。遇到問題不大睜隻眼閉隻眼得了,嚴重的話想辦法解決吧。


魏小為韜韜


帶寶寶,肯定是媽媽帶能更好一點。但有時候受這個家庭的一個因素,媽媽不得不去工作,去分擔一下這個家庭的重擔。或者說有比較正式的工作,產假就那麼幾天。不得不讓奶奶帶,那也是沒辦法的。但是這個帶孩子究竟是奶奶帶的好還是媽媽帶的好,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些奶奶幹活又利索又幹淨,把孩子帶的也是很很好的。有些媽媽可能會比較懶散呀,或者沒有經驗呀,那也是有這種情況的。寶媽把孩子交給奶奶帶,下班回來的時候還是很很想念自己的寶寶的。只要是婆婆有那個能力能把寶寶帶好的情況下,寶媽一般還是可以很放心的。下班以後跟寶寶好好的互動一下,一般不會影響這個親子關係。


有緣請惜緣


首先你要想到婆婆是你丈夫的老公,她會比你更愛孩子。第二你想賺錢你就不能太挑剔,否則你就別上班自己帶,我想自己的婆婆總比僱來的強多了,首先你不用防著了。

第三你肯定擔心你婆婆不能按照你的標準去帶孩子,所以才會有這個問題吧。

你應該跟你婆婆溝通,要科學餵養和教育孩子,不要太嬌慣就行。親切點,耐心點,你婆婆應該能接受。

下班你就自己帶,應該影響不了孩子的教育。你的感受應該很好,有個婆婆幫你帶孩子對吧,這是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