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計算機發展的前世今生

目前計算機已經跟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了,上網購物、銀行轉賬,線上支付、網絡通信等都有計算機來控制,如果有一天 沒有計算機,我們生活真是不敢想象。計算機從開始到現在已有五、六十年的發展,可以說發展的相當迅猛,讓我們看看計算機的發展簡史吧!

一、第一代計算機 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

談談計算機發展的前世今生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ENIAC”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是由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發明的,主要是有大量的電子管組成,主要用於科學計算。

主要特點:

  1. 它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所以又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
  2. 它是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6000個電阻器、10000個電容器和6000個開關組成佔地150平方米,足有兩間房子大,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鐘可進行5000次運算。
  3. 由於它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4. 使用機器語言,沒有系統軟件。
  5. 採用磁鼓、小磁芯作為儲存器,存儲空間有限。
  6. 主要用於科學計算,當時美國國防部用它來進行彈道計算。

二、第二代計算機 晶體管計算機(1958-1964年)


談談計算機發展的前世今生

晶體管計算機

第二代計算機採用的主要元件是晶體管,稱為晶體管計算機。計算機軟件有了較大發展,程序語言也出現了Fortran,Cobol計算機高級語言,採用了監控程序,這是操作系統的雛形。

主要特點:

  1. 體積小,可靠性增強,壽命延長。
  2. 運算速度快
  3. 提高了操作系統的適應性
  4. 容量提高
  5. 應用領域擴大

三、第三代計算機 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65-1969)


談談計算機發展的前世今生

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IBM-360,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可以在幾平方毫米的單晶硅片上集成十幾個甚至上百個電子元件。計算機開始採用中小規模的集成電路元件,這一代比上一代更小,耗電更少,功能更強,壽命更長,領域擴大,性能比上一代有很大提高。

主要特點:

  1. 體積小,壽命更長
  2. 運行計算速度更快
  3. 外圍設備拷貝出現多樣化
  4. 與類似操作系統的應用程序,高級語言進一步發展
  5. 應用範圍擴大到企業管理和輔助設計等領域

四、第四代計算機 大規模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1971年至今)


談談計算機發展的前世今生

大規模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這時期的計算機的體積、重量、功耗進一步減少,運算速度、存儲容量、可靠性都有很大提高。

主要特點:

  1. 採用了大規模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邏輯元件,體積與第三代相比進一步縮小,可靠性更高,壽命更長。
  2. 運算速度加快,每秒可達幾千萬到幾十億次
  3. 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軟件配置豐富,程序設計部分自動化。
  4. 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分佈式處理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微型計算機大量進入家庭,產品更新速度加快。
  5. 計算機在辦公自動化、數據庫管理、圖像處理、語言設別和專家系統等各個領域得到應用,電子商務已開始進入家庭,出現個人電腦(PC),計算機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五、新一代計算機


談談計算機發展的前世今生

下一代計算機可能是超導計算機、納米計算機、光計算機、DNA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和神經網絡計算機等,體積更小,運算速度更快,更加智能化,耗電量更小。


今天內容就分享到這裡,想了解更多關於計算機的知識親關注“信息驅動”將不間斷更新計算機相關內容。信息驅動,讓信息驅動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