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豬都要割尾巴?

著迷大鄉村


給豬崽剪牙、斷尾,是學習西方的技術,目的有二:一是減少飼料消耗,提高養殖效益;二是杜絕咬尾現象,減少傷病感染。

其實,並非所有的生豬都要割尾巴。

在規模養殖場,一般養殖快大型瘦肉豬。其一,養殖密度大,空氣汙濁,豬隻易怒而咬仗;其二,基本為水泥圈舍,生豬不能夠拱土以獲取微量元素,產生異食癖,相互咬尾;擺尾消耗一定的能量,飼料利用率低。故而需剪牙、斷尾。

但散養的土豬一般不需要。一是適應本土環境,疫病較少;二是散養或放養,養殖密度小,豬隻爭鬥少;三是土圈舍,豬隻通過拱土獲取鐵、鋅、銅等微量元素。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決裂》,教授講解“馬尾巴的功能”,被一些工農兵學員嘲弄,教授尷尬。

豬尾巴的功能大抵與馬尾巴差不多,看似無關緊要,但畢竟是動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優勝劣汰保留下來的身體的一部分,通過擺尾,表達愉悅心情、驅趕蚊蠅、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尾巴有動脈與穴位——尾尖穴,斷尾一旦消毒不嚴,可能造成出血感染與應激,得不償失;而且,豬尾巴也非常美味。


北大屠夫陸步軒


最近到菜市場買菜,看到有一些豬的尾巴只剩下半截,很少有完整的尾巴,我記得小時候家裡養豬,都沒有看見過豬有這種情況,現在家裡好幾年沒有養豬了,都不知道豬經歷過一些什麼?那麼為什麼現在的豬要剪掉尾巴呢?我瞭解到有幾個原因,有好奇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哦!


1.節約飼料,提高每日的重量

因為仔豬的尾巴是用來驅趕蚊蠅或者與同伴嬉戲的,有看見過豬吃飯的就知道,豬在吃飯的時候或者在閒站著的時候,它的尾巴老是搖搖擺擺,停不下來,因為豬每天擺動尾巴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的,大概消耗能量15%左右,這樣無形中會造成飼料的浪費,所以把豬的尾巴去掉,會至少減少豬的能量無形的消耗還可以節約飼料。


2.減少咬尾症

因為是仔豬,在豬槽內容易和同類打架,它們打架的時候經常會咬對方的尾巴,豬的尾巴是專門用來驅趕蚊蠅的,經常吃咬會不衛生,這是豬的一種惡性習慣,這個病症是非常複雜的。所以需要把豬的尾巴去掉,而且這個病會影響豬的飲食和抵抗力,容易感染細菌和降低豬的性能。


3.降低在豬的死亡率

在仔豬打架的時候,會出現咬死同類的情況,如果豬的尾巴去掉以後,就可以提高存活率,除了仔豬打架會出現咬死同類之外,哺乳期中的母豬也喜歡咬仔豬的尾巴,也會出現咬死仔豬的情況,所以把豬的尾巴去掉,能夠減少這個現象。


4.改善豬的質量

因為去掉尾巴以後的豬肌纖維會變得豐富、細膩,咀嚼阻率也會降低,適口性好而且又可以提高屠宰率。

原來去掉豬的尾巴有這麼多原因啊,突然感覺現在的東西都在科學性,不過這樣也好,人類的食品安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證,雖然有一些食品的安全沒辦法做到那麼到位,但是相信以後國家會在食品安全這一方面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

答題助理:山不轉水轉


吐嚕家的果兒


說起豬尾巴,就想起小時候了。那時候,到了過年的時候,家裡都會殺上一頭年豬,而殺豬後的豬尾巴,都會被老媽給留起來。過年的時候,老媽就會把豬尾巴滷了以後,拿給我們吃。因為老媽說,小孩子吃了豬尾巴,就不會流鼻涕。作為小孩子的我們,可不會管最後會不會有效。對於,我們來說,滷過的豬尾巴,就是一道美味的大菜。



後來,慢慢的大了,自然也就知道以前的說法是沒有任何依據的,更多的是老輩人對孩子們的關愛。實話說,豬尾巴肉,真的是最好吃的。因為豬尾巴上,只有一層沒肥油的豬皮,和純瘦肉。兩者搭配起來,一點兒都不會覺得油膩。然而現在的豬尾巴,我就不經常吃了,除了自家的豬。

大家知道為什麼嗎?

如果大家平日買滷豬尾巴吃的時候,有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大家買的豬尾巴,又粗又大,最後吃起來裡面也有很多的肥肉,油膩不好吃。出現這樣的原因是,現在生豬養殖的時候,都要把豬尾巴割斷,僅僅留下一小段尾巴。這一小段尾巴,就隨著大肥豬不斷的增重,而越長越粗,並且因為那斷尾不能擺動,慢慢的就堆積了不少的脂肪,形成肥肉。


那麼,為什麼要割斷豬尾巴呢?

一、減少豬不必要的體能消耗。簡單的說,如果我們平時特別愛運動的話,就會發現自己很能吃,而且餓的非常快。這就是因為我們不斷的消耗,導致吃下去的東西快速轉化成能量被消耗。而豬的尾巴也是同樣的情況,因為豬尾巴會在豬活動的時候,不停的擺動,就消耗了豬的體能。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豬每天吃的飼料被無效的消耗了,沒有增加體重。當我們把豬尾巴割斷以後,就減少了豬的體能消耗,有利於肥豬多增加體重。


二、節約養豬的成本。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個割尾巴,因為減少了尾巴擺動消耗豬的體能,就有助於生豬快速堆積肥膘,讓生豬長的更快。這樣,就相當於我們少花了不少的飼料來餵豬。自然就節約了不少的養豬成本。

一般來說,為了豬快速長膘,大多數村民都會豬割尾巴。一般割尾巴,在豬比較小的時候,就直接斷掉。豬太大了斷尾,不利於傷口的快速癒合。


著迷大鄉村


為什麼現在的豬都要割尾巴?

也不是所有的豬都要割尾巴的,一般養豬場裡規模化養殖的仔豬才會割尾巴;而農村零散養殖的豬一般都沒有割。


記得我在小的時候,家長對於豬肉常常會向我們說2個“謊言”:一是小孩不能吃豬蹄,長大了會娶不到老婆;二是小孩不能吃豬尾巴,否則自己也會長出一條尾巴的。不知你們的父母也這樣“欺騙”過你沒有?

其實這只是大人們對小孩的一種笑談而已,那時候生活水平極低,難得吃上一次豬肉,而豬身上,豬蹄和豬尾巴是最香最好吃的兩樣東西,大人們擔心孩子養成嘴饞的毛病,才通過這些“謊言”來杜絕孩子饞嘴的習慣!

在過去規模化養豬還不成氣候的時候,基本都是農村的零散養殖,那時候還沒有割仔豬尾巴的說法,到了後來,規模化養殖越來越普遍,養殖手段也越來越科學,仔豬割尾巴才成為了養豬場的規範養殖技巧。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下面我就從豬尾巴的作用、割去尾巴的利弊關係、應不應該割去尾巴來談談個人的認識吧!


1、豬尾巴具有什麼作用?

其實尾巴在動物的發展變遷過程中,作用非常的大,就連我們人類的起源,最初也是具有尾巴的,只是隨著環境的變遷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有些動物的尾巴才逐漸退化看不到了。

就生豬來說,其尾巴主要具有這樣一些作用:一是保持身體的平衡,當豬在奔跑的時候,通過搖動尾巴,來調節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性,達到身體的總體平衡;二是防止蚊蠅的叮咬,野外或圈舍裡,常常也會充斥著很多的蚊蠅,豬不斷搖動尾巴,就能驅趕走蚊蠅,減少被叮咬的機會;三是傳遞各種信號,豬生病了可以從尾巴的情況傳遞出來,豬高興快樂了也可以從尾巴上傳遞出來。

2、豬尾巴的利弊都有哪些?

割去豬尾巴的好處:一是減少生豬相互間的撕咬機會。豬在飢餓或患上某種疾病時,會相互撕咬尾巴,導致生豬感染上新的疾病;二是減少能量的消耗,降低養殖成本。豬每時每刻都在搖動尾巴,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減去尾巴也就減少了能量的消耗;三是有利於人工配種。母豬的尾巴會遮蓋住陰戶,給人工配種帶來不便,割去了尾巴,讓陰戶敞露在外面,有利於配種的操作;四是減少某些豬病發生的機會。豬尾巴下面常常是藏汙納垢的地方,很多細菌在此繁殖,稍不注意就會引發豬病,沒有了尾巴細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環境。

割去尾巴的弊端:一是我們不能通過觀察尾巴來及時發現豬病;二是生豬沒有了在同類中傳遞信息的能力;三是養殖戶缺少了一種美味賺錢的部位。


3、究竟應不應該割掉豬尾巴?

我們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把仔豬尾巴割去,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是我認為割去豬尾巴,總體上還是利大於弊,雖然養殖戶缺少了一個賺錢的部位,但是可以讓我們的豬能夠更加順利、健康的生長。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實際上就更有利於提高我們的養殖效益,增加養殖收入。

總之,仔豬割尾巴好處大於壞處,應該說是一種科學的養殖之道,我們應該堅持。至於說沒有了美味的尾巴尖下酒,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天下美味何其多啊,我們總是能夠找到另外的替代品的。

大家認為我說得是否有道理呢?你贊成割去豬尾巴嗎?


灑脫農人


為什麼現在的豬都要割尾巴?豬割尾巴是養殖過程中一步步發展過來的,我記得小時候家裡養豬時還沒有割尾巴,後來養的豬變多,豬圈又小,豬群之間經常咬尾巴,造成出血撕咬等情況發生,以後就開始逐漸給豬斷尾。

說起豬尾巴,還讓我想起童年時的事,小時候經常流口水,沒說幾句話口水就淌下來了。父母找了好多方法也沒有給我治好。

後來姥爺聽別人說吃豬尾巴可以不流口水。他就每天早上去村裡屠戶家裡買豬尾巴給我吃,後來還真的治好了,從此以後再也沒吃過豬尾巴。

為什麼現在只要是養豬基本都會給小豬剪尾巴呢?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減少豬群之間打架咬尾的情況發生。

當一個豬圈裡養的豬隻過多,密度過大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咬尾打架的情況。

就算現在豬群全部斷尾了,如果密度過大,還會經常發生打架的情況,可以想象要是沒有給豬群斷尾的話,打架的情況會有多嚴重。

一般豬圈裡如果養的豬較多的話,可以在豬圈上方懸掛一根鐵鏈,讓豬咬著玩,從而減少打架咬尾的概率。

2. 減少豬群得病概率。

豬隻尾巴過長,會引起別的豬進行撕咬,導致豬隻受傷出血。

而且豬身上受傷出血後,其他的豬看見出血處會變興奮,更有攻擊性,導致更大範圍的受傷。

豬圈裡豬每天排糞排尿,本身細菌病毒就多,受傷出血的地方很容易受到感染從而得病。

3.減少育肥豬做無用功,減少消耗。

尾巴對於豬來說作用不大,並不是必不可少。如果是在山林間放養的土豬,本身就不是快速催肥的類型,有沒有尾巴對別的豬影響不大,那麼可以不剪掉。

但是在養殖場規模育肥的豬,如果不剪的話,除了上述所說引起撕咬之外,還會增加身體消耗,做無用功。

可能一頭豬不剪尾巴的話,從出生到出欄會浪費少量糧食,但是大型養殖場存欄從來都是成千上萬,總體算下來之後,還會多消耗不少飼料,真的就是浪費了。

所以現在不管是規模養殖場還是散養戶,只要養豬都會給它斷尾,並且斷尾這件事會一直持續下去,不會消失的。


農村養殖新鮮事


我家是農村的,從小我就看著父母養豬,以前的豬,都是家裡的母豬下的仔,因為招呼不周,所以成活率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父親買回來的豬仔子,就已經沒有尾巴了。

小時候,家裡的豬仔仔在吃食的時候,都會甩尾巴,甩動尾巴個人認為有2點原因,一是,豬食很符合豬的胃口,它吃的很開心,甩尾巴來表達心裡的感受,二是,吃東西的時候,很多小蚊子,蒼蠅會趴在豬身上,讓它們很不舒服,所以想要用尾巴去趕走一部分蚊蟲的叮咬。

後來我們家豬的尾巴,都沒有了,我問過父輩,父輩說用草和糧食餵豬,本來肉就長得慢,豬在晃動尾巴的過程中,會消耗熱量,消耗脂肪,所以把尾巴剪了,可以促進豬的生長,個人覺得很合理,所以也沒有深究過這個原因,所以至今為止,我都認為是因為這個原因,豬失去了尾巴!


大眼萌8


為什麼現在的豬都要割尾巴?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是獸醫小盧,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豬,尾巴都比較短,買的一些豬尾巴其實只能算是豬的一部分尾巴,按照現在的生豬養殖的操作規範,在仔豬出生的時候,就會給它剪掉,那麼仔豬為什麼要剪尾呢?剪尾的好處和弊端都有哪些呢?今天和您一起來聊聊這類話題。




為什麼要給豬剪尾巴呢?

1、防止豬咬尾症的發生。豬的咬尾症是豬在受到許多種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應激反應,豬仔尾巴被咬後如不及時處理很快發生感染,出現脊髓炎,椎骨塌陷,脊髓壓迫及癱瘓,嚴重者還會導致豬仔死亡,所以在仔豬剛出生就會對其進行剪牙斷尾。

2、可以節約飼養成本。豬尾巴在擺動的時候會消耗巨大的能量,養殖戶為了節約飼養成本,養出肥壯的生豬,就會給豬仔斷尾,這樣可以節省飼料。

3、保持種母豬外陰的乾淨清潔。減少生殖系統疾病的發生,因為對於一些可以做種用的母豬,豬的尾巴如果過長的話,很容易沾染一些髒的東西,如果和外陰有接觸 的話,會導致外生殖系統受到汙染,很容易引起一些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引起相關疾病的發生。





仔豬斷尾的弊端:

1、豬的尾巴看似無關緊要,但是它畢竟是豬在長期的歷史進化中,保留下來的重要身體部分。不論大豬小豬,每天都要通過擺動尾巴來進行身體鍛鍊,來提高它的身體素質和抗病能力,這也是觀察豬病的重要臨床表現,病豬的尾巴都活動不靈活。豬被斷去尾巴的部分,包含了豬的一個穴位叫尾尖穴,其中的尾尖穴是在針灸治療豬感冒、中暑、僵豬、便秘、中毒、產後癱瘓等都會用到的主要穴位。



2、豬斷尾後就吃不到這麼既營養又美味的食物了。豬尾有補腰力、益骨髓的功效。豬尾連尾椎骨一道熬湯,具有補陰益髓的效果,可改善腰痠背痛,預防骨質疏鬆,在青少年男女發育過程中,可促進骨骼發育,中老年人食用,則可延緩骨質老化、早衰,豬尾巴含豐原的蛋白質和膠質的肉類,對豐胸的貢獻很大,含有豐富的膠質,美容效果也不錯。




我是獸醫小盧,是一名執業獸醫師,平時大家在養殖方面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務三農,立足養殖,有喜歡養殖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最新的養殖資訊,實用的養殖技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獸醫小盧


為什麼現在的豬都要割尾巴?

  • 在我國悠久的養豬歷史中,豬是不割尾巴的。

  • 豬割尾巴是近代效仿西方養豬國家而採用的。

  • 由於現在絕對大部分豬場都做斷尾,這也就到導致了市場上豬尾巴十分稀少。

  • 因此,餐桌上也少了一些關於豬尾的一系列美味菜餚!

  • 目前常見斷尾方法有電熱斷尾法、牛筋繩緊勒法、鈍鉗夾斷尾法等。

  • 通常養在仔豬1-3日齡對仔豬進行斷尾。

  • 其方法是距尾根2.5cm處用斷尾鉗斷尾。

為什麼現在的豬都要割尾巴?給豬做斷尾有哪些好處?

好處一:提高日增重、節省飼料。

  • 豬每天擺動尾巴會消耗過多能量,造成飼料浪費。

  • 如果豬斷尾後可提高2%日增重,已到達節省飼料的目的。

好處二:減少咬尾、打架的出現。

  • 如果豬群剛剛合群或者飼養密度過大,這些原因會引起豬出現咬尾、打架的現象。

  • 其中咬尾是比較常見的,咬尾會嚴重影響豬的生產速度和健康。

  • 因此,將仔豬斷尾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咬尾的問題。

好處三: 斷尾後可以改善胴體品質。

增加脂肪沉積,提高肉質適口性,提高屠宰率。

好處四:降低仔豬死亡率。

斷尾後可以減少母豬壓住仔豬的尾部而引起的死亡。

好處五:利於母豬人工配種。

母豬斷尾後陰戶不受尾巴遮擋,利於配種的操作。

那麼,如果給仔豬斷尾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第一;徹底消毒、藥物保健。

  • 斷尾後要徹底用消毒藥物消毒。

  • 防止因外傷感染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葡萄球菌等。

  • 同時要頭孢噻呋、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做仔豬三針保健。

第二:斷尾時間越早,癒合速度越快。

  • 仔豬斷尾要在3日齡內進行,斷尾時間越早越好。

  • 因為斷尾越早對仔豬應激越小,而且癒合的速度越快。

第三:斷尾長短要適宜。

  • 要在距離尾根2.5cm處斷尾。

  • 斷尾過短不利於傷口癒合。

  • 斷尾過長又起不到斷尾的作用。

第四:飼養水平差的散養戶慎重斷尾。

  • 飼養管理差的散養戶慎重斷尾,甚至是不斷尾。

  • 如果因為斷尾消毒不嚴格,又沒有做藥物保健,而導致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病等疾病感染的發生,進而增加豬群的發病率、死亡率。

給仔豬斷尾也是有一定弊端的?

第一:尾巴有利於觀察豬群是否健康。

  • 豬擺動尾巴來可以鍛鍊身體,並且提高機體抗病力。

  • 如果尾巴粗糙、下垂、不活動預示著豬不健康,需要對病豬觀察或治療。

  • 如果豬的尾巴紅潤,而且尾巴歡快擺動,則說明豬非常健康。

第二:斷尾可能會引起鏈球菌等疾病的感染。

仔豬斷尾時容易出血、不癒合,一旦消毒不嚴格,非常容易感染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等疾病。

第三:斷尾不一定能避免咬尾的問題。

  • 豬出現咬尾原因很多,如果只是單純的給仔豬斷尾而不找出咬尾的真正原因。這很有可能即使斷尾了,還會出現咬尾的問題。

  • 因此,要加強飼養管理,如改善飼養環境、降低飼養密度、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降低光照等。

第四:斷尾時應激較大,影響生長速度,延長出欄時間。

第五:尾巴可以驅趕蚊蠅,也便於飼養人員打針、抓豬等操作。

《豬易知》將為養豬朋友分佈養豬消息、非瘟進展、市場行情、豬病分析,歡迎養豬朋友關注,謝謝!!!


豬易知


為什麼要給豬剪尾巴呢?

1、防止豬咬尾症的發生。豬的咬尾症是豬在受到許多種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應激反應,豬仔尾巴被咬後如不及時處理很快發生感染,出現脊髓炎,椎骨塌陷,脊髓壓迫及癱瘓,嚴重者還會導致豬仔死亡,所以在仔豬剛出生就會對其進行剪牙斷尾。

2、可以節約飼養成本。豬尾巴在擺動的時候會消耗巨大的能量,養殖戶為了節約飼養成本,養出肥壯的生豬,就會給豬仔斷尾,這樣可以節省飼料。

3、保持種母豬外陰的乾淨清潔。減少生殖系統疾病的發生,因為對於一些可以做種用的母豬,豬的尾巴如果過長的話,很容易沾染一些髒的東西,如果和外陰有接觸 的話,會導致外生殖系統受到汙染,很容易引起一些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引起相關疾病的發生。


海之聲湛江赤坎中心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並非所有的生豬都要割尾巴,一般割尾巴的是針對於養殖快大型瘦肉豬,而對散養的土豬一般是不需要的。而大規模的養豬場割尾巴是為了防止豬咬尾症的發生,這由於該病的出現,降低了豬的飲食及抗病力,同時極易感染壞死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大大降低豬的生產性能。所以,豬咬尾症狀對豬群的健康造成嚴重傷害,對豬場管理,以及養殖的經濟效益也影響很大。而割豬尾巴是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之一。此外,割掉豬尾巴能使豬生長得更加快速,一般都是大規模養殖的,才會去選擇割掉豬的尾巴,這樣能使豬帶來更大的經濟價值,個人養殖一般很少去割豬的尾巴的。

其次,降低料肉比,提高日增重。據統計豬擺動尾巴所消耗等能量可達到日代謝能的15%,若是將豬的尾巴減掉,將這部分能量用於脂肪沉積,可提高生豬日增重2%左右。不過,仔豬斷尾處理不好,很可能會造成感染,給豬群健康帶來一定的威脅,甚至造成一定的傷淘率;另外,給豬斷尾場面想必大家都見過,這實在有點殘忍,在道德層面上也不應該這樣做。當然了,割豬尾巴還是要看根據自己的養殖情況來決定的。對於,老農對於仔豬割尾巴有幾點注意事項的建議:豬友給仔豬斷尾後,一定要給豬尾傷口處消毒,以免細菌感染 以及,給仔豬斷尾越早越好,最好是在仔豬出3天以內進行,可以把斷牙和斷尾工作一起進行。當然了,養豬戶如果有條件,可以圈養散養結合的方式養豬。定期讓豬隻出去拱食泥土能降低咬尾現象。所以綜上就是為什麼農村人養豬要把豬的尾巴剪掉的原因,我給大家解釋清楚了嗎?請大家關注小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