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在人類的感情裡,往往有一種隱秘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目標所吸引,就會以一種狂熱和衝動驅使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去,不管是看得見的目標,還是自己頭腦想象中的看不見的目標;不達目標,我們就會痛苦不堪。——摘錄自英國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電影《金氏漂流記》是由李海俊執導,鄭在泳與鄭麗媛合作演出的一部“奇幻”喜劇愛情片,並於2009年在韓國上映。該電影目前在豆瓣上評分8.3,時光網評分8.1。而且在時光網中更入圍了韓國Top100電影榜單,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之作。

電影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金盛瑾(鄭在泳飾)因公司重組,而失去工作,同時間妻子離去,並且自己還欠下一身債務,不會游泳的他本想著跳河自盡,誰知卻意外的被衝到漢江的一座隔離小島上。萬般求助卻得不到回應,在這座城市的孤島中,他逐漸解開了城市繁重的生活枷鎖融入了那簡單而快樂的原始生活。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而與此同時,家住城市高樓,僅透過一年一次的防空演習,利用相機來記錄更新這個世界的自閉症女孩金正妍(鄭麗媛飾)恰巧拍到了金盛瑾自殺的場景,害怕、擔心、好奇使得她原本平靜的生活中闖進了一個“外星ET”。

電影的導演李海俊曾坦言:“現代社會的忙碌讓許多人表面上看起來都很盲目冷漠,其實他們各自心底都極度渴望與人溝通。交流的慾望,是人類長久幸福實現的基本條件”。

他拍這個電影的意圖,是想要傳遞給人這樣一個信息,就是社會的冷漠只是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所致。電影中的兩個主人公以“寫信”這個最原始的聯繫方式進行著溝通,但卻能意外的牽動著彼此的心靈,而對方的出現更讓自己對生活充滿了動力。

但,在我看來,電影傳遞出來的信息卻是希望。是人在對生活感到絕望時的一種灑脫,選擇向死而生,摒棄所有繁重的日常,迴歸最簡單的生活,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對人生的希望。

我想起這麼一句話:當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希望是兒時丹參花味的味道

電影的開頭,就已經拋出了人生最大的選擇題,失敗的人生是該了卻餘生還是苟且活著。

金盛瑾站在漢江大橋邊上,電話的那頭是貸款公司的客服:“你總欠款2億1030萬韓元(約119萬人民幣)”。只留下一句:“你讓我現在更加堅決了”,縱身一躍,金盛瑾跳下了漢江。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人到中年,事業失敗、婚姻不幸、還欠下一身鉅債,金盛瑾對於人生已經絕望了,結束生命重來是他此時唯一的想法。

但,事情往往是“不如人意”,金盛瑾並沒有被淹死在漢江,反而是“意外”地漂流到了漢江中間的一座保留島上。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金盛瑾就想既然跳江不行,那在“63大廈”肯定能結束這出鬧劇。但不會游泳的他是無法從水路離開,可與島上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通道就是百米多高的高速橋架,爬上去更不現實。打電話求助、路過的船隻都無一回應,百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在島上寫下求救信息“HELP”。

但,諷刺的是,在寫下求救訊號後,他又一次選擇自殺——用領帶上吊。

可在這“關鍵”的時刻他卻鬧肚子了。

這個鬧肚子不知道是導演刻意的安排,還是緣起有因,電影裡面也無法查證。

在解手的時候,他看到了丹參花,一種只有孩童時見到過的植物。他摘一下一朵品嚐,是兒時的味道,好甜美,甜美到讓他痛哭流涕,是大概100年沒吃過的甜美味道。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甜美的回憶瞬間充斥腦海,現實沉重的包袱與兒時的簡單生活衝突下,他崩潰了。巨大的壓力被甜美的味道所覆蓋,積壓已經的重擔終於得以短暫的釋放。丹參花的味道讓他想到了童年時簡單的生活,那是對人生最低的期許,是對生活最簡單的希望。

“我想以後隨時都可以死吧”,他開始有了繼續活下去的想法。

他喝著渾濁的漢江水,卻說美味。他吃了樹下的野蘑菇,說吃了就死又不壞。向死而生,這也是一種新的人生體會。

他丟掉錢包裡的信用卡,他撿拾被衝上島的垃圾製作生活用具,他拉來了一隻鴨子腳踏船當作床,他開始製作工具獲取食物,他已經接受並開始迎接這新的生活。

丟棄人生沉重的包袱後,一切都隨遇而安,想幹嘛就幹嘛,生活變得簡單了。

“HELP”變成了“HELLO”。


希望是一碗普通的炸醬麵

電影最有趣的設定,不是主人公被困在城市的荒島裡無法逃脫。而是,主人公在荒島中因為一個“快速炸醬麵”袋子,重新激起了對人生的渴望。對於普通人來說,一碗炸醬麵隨手可得,但對於電影裡的主人公,一碗炸醬麵是對人的希望。

已經適應了這“原始生活”的金盛瑾,無意之中撿到了一個被丟棄的“快速炸醬麵”袋子,裡面還有一包調味料。從前對於炸醬麵不屑一顧的他,彷彿瞬間著迷了一般。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兒時母親煮的炸醬麵,自己卻顧著看電視;朋友們點的炸醬麵外賣,自己卻不願意吃;與同事外出吃飯,人人都要炸醬麵,就自己非得要拌麵。回憶的畫面湧現眼前,金盛瑾開始瘋狂責怪往昔的自己,“曾經有一碗炸醬麵放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重來的機會,我會選擇馬上吃掉它”,這“淨重12g”的調味料再一次讓他崩潰了

俄國詩人車爾尼雪夫欺基曾說過: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

此刻,能吃上一碗普通的炸醬麵就是金盛瑾的目標。

調味料已經有了,金盛瑾渴望著得到麵條。他用盡島上所有能吃的材料都制不出麵條,失望再一次降臨,使他差點就想把醬料包拆了,但這樣做慾望會得到滿足嗎?

慾望會使人變得聰明,金盛瑾的腦袋突然變得靈活了,他想到,鳥吃了一些蔬菜後如果沒消化完,那它們排出的糞便裡就含有種子,只要有足夠的鳥屎,就肯定能種出適合做麵條的植物來。

死蚊子裡可取出恐龍基因,就變成了侏羅紀公園。從鳥的大便裡找到小麥種子,做成炸醬麵,哪一種成功幾率高點呢。——《金氏漂流記》電影語錄

他開始搜刮鳥屎,為了攢到足夠的“種子”;他開始砍樹伐林,為了有足夠的土地種植;他開始想要變得健康,只為了能有健康的大便施肥。

對某樣東西的執著產生慾望,慾望能使人擁有無敵的思想與行動力,能夠對人生重燃希望。

3個月後,鳥屎種出了玉米。

金盛瑾摘下了玉米,磨成了粉末,加水和成了麵條,他放入調料包,精心的擺盤,目標的實現讓他對生活再一次充滿了儀式感

他對炸醬麵的慾望在這一刻得到了實現,吃下第一口的時候,他哭了,像嚐到了久違的丹參花味道一樣。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希望是我想知道你是誰

很多人在看了《金氏漂流記》後,都覺得導演或許是不想電影顯得太單調,所以強行安插一個女主角金正妍進來。

但,在我看來,金正妍才是在金盛瑾的象牙塔倒下之後,真正給予他勇氣迴歸現實的希望。

荒島裡枯燥的生活,除了對炸醬麵有著夢一般的渴望外,還有另一件事情是值得金盛瑾期待的,那就是與他“筆友”金正妍的相互“通信”。

金盛瑾漂流到荒島上,絕對轉變為希望,“HELP”變成“HELLO”的過程被金正妍用相機記錄了下來,從此金盛瑾正式以一個“外形ET”的身份進入到金正妍的生活裡。

金正妍觀察了兩個月,對這個膽子小見到船來就跑、喜歡弄鳥屎、愛冒險爬樹掏鳥窩的“外星ET”充滿著好奇。一天晚上,她決定了要與這個“外星ET”進行人類的第一次接觸。她以漂流瓶的形式將寫有“HELLO”的字條拋向了荒島。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收到紙條的金盛瑾,彷彿從夢中醒來一般,一句“HELLO”讓他知道,自己身處荒島並不是無人知曉,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一直有人關注著,一種被重視的感覺油然而生。

生活在對炸醬麵的渴望與對“筆友”回信的期許之間過去,金盛瑾穿插在虛幻與現實之中,直到渴望的炸醬麵被製成,“筆友”回信的一句“Congratulations”,卻把金盛瑾重新拉回了現實世界,他想要知道這個“筆友”是誰,他寫下了“WHO ARE YOU?”

一場颱風,辛苦種植的莊稼被淹沒了,親手建立的“家”也被沖走了,努力獲得的“希望”再一次被無情剝脫。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夢幻”般的生活一夜被摧毀,颱風過後,到島上來進行清障的人員強制帶走金盛瑾。在被帶離前,他留下了一句“我只希望得到那人的回覆”,這或許是他對於重新迴歸現實的一個希望。

象牙塔真正倒下,是該面對現實的時候。

得不到回覆,新的希望破碎了,回到現實世界,他首先想到的是去“63大廈”了結自己的生命。坐公交車刷卡時所顯示的餘額,猶如絕望再一次向他揮手。

這時,一年一度的防空警報響起,公交車停了下來,門開,是金正妍上來了。她氣喘吁吁的走到金盛瑾面前,說:“who are you?”。此刻,金盛瑾再一次哭了,但與嚐到丹參花和炸醬麵相比,這一次,他哭得很幸福。


電影《金氏漂流記》,失業、離婚、欠債,向死而生才能重燃希望


一句簡單的問話,對金盛瑾來說,卻是讓希望得以延續的動力。

意大利歌劇作家普契尼說過:希望是支撐著世界的柱子,希望也是一個醒著的人的美夢。

從虛幻回到現實,象牙塔裡的美夢不再,殘酷的現實會不經意的給出強烈的打擊,但對生活懷揣希望的人,卻能歷萬劫而不倒。


寫在最後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這麼說過,“女朋友分手了,痛苦得想死”、“被公司開除了,房貸車貸壓得透不過氣,跳樓的心都有了”、“創業失敗,欠了幾千萬債務,除了死我還有其他選擇嗎?”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容易的,失敗需要面對,成功才會降臨。面對失敗的人生,需要做的,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一個看得見希望的目標。

人生需要有多個目標,一個完成了,就開始下一個,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活下去。目標的實現,並不代表希望的消失,一個希望的終點,是另一個希望的開始。


我是兩片刻,一個搭上80後末班車的情感創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