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美國相比,誰的戰略縱深更大一些?

水池裡的賣炭翁


這兩個戰略縱深都不小,目前看來,也許美國的戰略縱深能更大一些。雖然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僅限於陸地,而且俄羅斯的盟友比美國更少。

俄羅斯是傳統的陸地大國,其戰略縱深來自於其廣淼的國土以及西南方向複雜的山地地形,同時也來源於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良好關係,比如白俄羅斯,這樣就讓西方在直面俄羅斯的陸地接壤方向上,並不能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相反,俄羅斯陳兵於歐洲前線,隨時都可以發動強大的攻勢,讓歐洲迅速敗退。

蘇聯時期,這個國家就發展出大縱深戰役學這樣的軍事學說,利用在大縱深範圍內的調動,以及形成突破口後在深遠方向發展大縱深的攻勢和擴大勝利的成果,把點的突破變為全局的改變,這都是對縱深的利用。因此,俄羅斯的陸地縱深很大,但是遺憾的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其戰略縱深要比美國小的多。

美國戰略縱深有多大?整個歐洲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是美國的戰略縱深。美國是北約國家的首腦,也是美日韓東亞同盟的牽頭者,美國在歐洲方向的縱深包括整個歐洲,從波羅的海三國算起,從波蘭一直到西班牙、葡萄牙沿海,然後再算上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這些都是美國的縱深,這一縱深內包含了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軍事大國,相當強大。

就算邁過了這些陸地上的美國鐵桿盟友,你還要面對大西洋的阻隔,美國海軍的強大艦隊就巡航在這裡,任憑世界上任何兩個國家的海軍綜合,都難以在遠海大洋上擊敗機動中的美國海軍,因此能跨過海洋縱深,這才算是接觸到了美國本土,才算是撥開了雞蛋的皮,然後還需要面對美國強大的陸軍的防禦,你能擊敗什麼第四機械化步兵師、第三機械化步兵師、騎兵第一師、101空降師才能登上美國的土地,這需要一個國家海陸兼修,才能擊敗。

太平洋方向上,日本、韓國等構成了第一島鏈,關島、菲律賓等構成了第二島鏈,然後是夏威夷附近的第三島鏈。東亞大國要想打到美國本土,三大島鏈全部突破才有希望,這不僅需要擊敗美國太平洋艦隊,還需要擊敗前來支援的印度洋上的第五艦隊,還需要在兩棲攻擊作戰中拿下島嶼,同時突破多個國家組成的封鎖線,這都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縱深。

可見,美國的戰略縱深極大,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利用常規兵力對美國本土構成直接和持續的強大壓力,這是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戰略支撐。


海事先鋒


俄羅斯的面積雖然大,但是跟美國相比,其戰略縱深是遠遠不如的。

從國土面積來說,的確俄羅斯的面積要遠大於美國。但是簡單將戰略縱深=國土面積,這種思維是不正確的。

戰略縱深是指可進行戰略機動的空間

而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就是他本土的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因為俄羅斯已經失去了東歐,中亞和蒙古也已經不似20世紀時依附俄羅斯的樣子,俄羅斯在國土之外已經沒有戰略縱深可言。

而美國,整個地球的海洋幾乎都是美國的戰略縱深。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中國未來跟美國爆發出核戰爭之外的戰爭,最有可能在哪裡爆發呢?



毫無疑問是在第一島鏈。日本、韓國、關島,包括我國的臺灣島,都是美國抵抗中國擴張的基地。

在這些國家,尤其是日韓和關島,美國擁有大量的海軍空軍力量,這些軍隊是阻止中國海外擴張的最大障礙。

而在第一島鏈以東,還有第二島鏈,還有美國的夏威夷基地。可以說,如果中美爆發海戰,雖然美國本土離中國上萬公里,但戰爭卻會在中國的家門口爆發。

那麼,整個上萬公里的茫茫太平洋,都是美國海軍的機動空間,也就都是美國的戰略縱深。


雖然我們不願意接受,但是還是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在現在的地球上,沒有任何國家能擊敗甚至對抗美國海軍。中國海軍的實力目前完全可以稱作是世界第二,但是我們即使對抗美國的第七艦隊都有些困難,更不要說與美國決戰於大洋了。

所以,美國的戰略縱深並不是美國本土,而是美國海軍的所有活動空間——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地球上所有的海洋了。


而俄羅斯,由於其海軍的萎縮和俄羅斯陸權的消失,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就只有它的本土。

不過還有一點是大家注意的——在現代戰爭中,戰略縱深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二戰中,蘇聯和中國的廣闊幅員為兩國爭取了重要的生存空間。無論納粹和日本如何進攻,在數千公里的戰略縱深面前,兩國都變成了強弩之末。

但是,在第一枚洲際導彈發射之後,戰略縱深就已經沒有意義了。射程達到數千公里的洲際導彈面前,任何國家都沒有後方可言。在戰略核潛艇的射程之中,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小約翰


毫無疑問,應該是美國的戰略縱深更大,甚至可以說它是世界上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也許有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俄羅斯擁有1709萬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領土面積,卻不是戰略縱深的最大的一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談一談其中的緣故。

美國為什麼是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

首先,這是得益於美國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理位置優勢造成的,位於北美大陸的美國,有著930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四大領土面積,西靠太平洋、東臨大西洋,正因為橫跨兩大洋,使得人類歷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都遠離其本土,除了二戰期間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以及“9.11”襲擊事件以外,近百年來還未有任何軍事衝突燒至美國境內。

其次,美國作為全球最發達國家,也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自然也就是整個美洲大陸的“霸王”。擁有最強的軍事力量,由於美國在全球奉行擴張戰略,因此得外號“世界警察”,正因為美國以進攻代替防禦,在沒有任何其他軍事力量可以進攻其本土的情況下,戰略縱深不可謂不大。

第三、19世紀末的美國前總統門羅曾發表著名的“門羅宣言”,聲稱“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不允許任何勢力干涉美洲事物。時至今日,依舊沒有改變,因為美國比百年前更強大了。換句話說,不僅是兩大洋,且整個美洲都是美國的戰略縱深。


第四、之所以說美國的戰略縱深勝於俄羅斯,就因為美國除了具備以上優勢外,俄羅斯雖然也有橫跨歐亞大陸的世界最大領土面積,但俄羅斯的西面歐洲部分長期與歐洲不和,再加上美國主導下的北約軍事集團不斷“東擴”,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國際戰略空間,也已經迫使俄羅斯實施戰略收縮、戰略防禦,這與美國的全球進攻型戰略擴張完全不同。此外,俄羅斯東部又要面臨著日美安保同盟的戰略威脅。講到這裡,我順便說一下為什麼普京總統不願意將日本所稱的“北方四島”歸還,這其中就有美國在此修建反導基地的擔憂。

實際上,若是在冷兵器時代,俄羅斯廣闊的國土可以算是不錯的戰略縱深。但在當今的“深藍”競爭時代,再大的領土面積縱深都意義不大的。


總的來說,美國擁有地理優勢、戰略優勢和綜合實力的保障都可以確保其最大的戰略縱深。而俄羅斯東西兩面都受到潛在戰略性威懾力的束縛,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不過要不是美國自身的超強實力使然,即便有兩大洋的優勢也無法確保不受攻擊。最關鍵的是,美國憑自身實力搞全球爭霸戰略,進攻就是其最大的戰略縱深。


東震木


在二十一世紀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有些人整天講所謂“戰略空間“,思維還停留在二戰階段,著實令人莫名驚詫。更有甚者,某些所謂“大帝“級別的強人霸主動轍將鄰國也視為自已的戰略空間、私產,何其愚也。

以筆者看,現已不存在戰略空間的問題,比如日本可在幾億公里外追蹤一個小小行星,鎖定,打擊,取樣返回,那麼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不超過發射點以外的2萬公里,你有多大的空間可以躲避打擊?如果勉強說空間的話,那就是“防導系統“了。誰的防導系統水平高,誰的戰略空間就大,而不在誰的國士面積大這樣的“板倒樹提老鴰“的固化思維。

迴歸提問。俄羅斯與美國誰的戰略縱深更大一些?按目前防導水平看,美國大於俄羅斯當無疑義。


雙樵\n


美國的戰略縱深遠不是俄羅斯所能夠相比的,在實力相同的情況下,進攻美國的難度遠遠大於俄羅斯,所以這麼多年來很少有哪個國家有能力進攻美國。但是俄羅斯在歷史上屢次遭到歐洲國家的入侵,其中拿破崙和納粹德軍都曾經兵臨莫斯科城下,拿破崙甚至攻破莫斯科。


美國領土面積915.9萬平方公里,俄羅斯領土面積為1700萬平方公里,將近美國的兩倍,但是俄羅斯的戰略縱深遠不如美國。

俄羅斯,領土雖大,縱深不足

俄羅斯領土面積廣闊,橫跨歐亞大陸,但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處於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領土,這部分領土佔俄羅斯總面積的不到四分之一,但是卻生活了將近四分之三的人口。

莫斯科靠近俄羅斯的西部邊境,從烏克蘭與俄羅斯邊境到莫斯科僅僅400多公里,如果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爆發戰爭,北約國家很容易就可以威脅莫斯科,沒有任何國家會從俄羅斯的遠東向西進攻。

歷史上俄羅斯的戰略縱深確實很大,但是這部分現在已經不歸俄羅斯了,比如二戰時期德國進攻蘇聯,此時蘇聯的邊境線在波蘭,蘇聯解體之後,波蘭等獨聯體國家紛紛加入北約,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再一次被縮減。

美國,戰略縱深獨一無二

美國領土面積雖然不如俄羅斯,但是西有太平洋,東有大西洋,兩個大洋是兩道天然屏障,一般國家根本沒有能力橫跨大洋進行戰爭。

無論是美國的西海岸還是東海岸,都沒有大型島嶼可供入侵的軍隊使用,所以想要入侵美國,必須橫渡大洋之後直接進攻,沒有可供修整的島嶼,這再一次增加了進攻的難度。

即使是美國對外的戰爭,美國都有落腳點,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雖然軍事實力強大,但是也沒有直接在德軍控制下的法國海岸登陸,而是先在英國稍作修整然後以英國作為軍事基地發動“霸王行動”,如果英國也被德國佔領,美國在歐洲登陸的難度將會急劇增大。



美國只有阿拉斯加比較容易進攻,它與俄羅斯的遠東楚科奇半島只隔了一道白令海峽,但是阿拉斯加雖然佔美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但是卻只有70多萬人,是美國人數倒數第三的大洲,經由阿拉斯加進攻美國本土,還要先通過加拿大。


北美洲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美國最好的戰略縱深,而美國北方的加拿大和南方的墨西哥實力弱小,遠不能對美國構成威脅,更何況加拿大還是美國的鐵桿盟友。

俄羅斯雖然戰略縱深不如美國,但是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尤其是強大的核武庫,誰敢入侵俄羅斯?


視野新觀


所謂視野決定格局,這個問題,只需把我們常見的以我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換一種打開方式,就會豁然開朗,別有一番感觸。


美國本土的地理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北美洲的東西兩面是太平洋和大西洋,北方是極地冰原,南方是人畜無害的墨西哥,南美洲各國更是一群弱雞的存在。再加上有實力超群的美國海軍坐鎮兩大洋(分為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除了那些鍥而不捨、無孔不入的移民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外來威脅的可能。

可以說,整個西半球再加上孤懸南半球的大洋洲,都可以視為是美國所獨佔的戰略縱深,對於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沒有多少異議。另外美國在東半球同樣也有極其強大的存在,勢力遍佈歐亞非大陸。能夠勉強與之相比的,只有曾經的蘇聯。

美蘇在歐洲的對峙形勢

蘇聯實力範圍最大的時候,佔據了歐洲的大部分疆域,將美國及其西歐盟友壓縮到了大西洋沿海邊緣。在中東地區,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都是蘇聯的盟友;在中亞地區,包括阿富汗在內,統統都是蘇聯的地盤。

在遠東地區,情況與歐洲類似,中國、蒙古、越南等陸上國家都是蘇聯的盟友,美國的勢力只能據守東亞邊緣的小部分地區比如日本、韓國、海峽對岸等等。在南亞地區,印度也是蘇聯的親密夥伴,只有巴基斯坦跟蘇聯不對付。在非洲地區,蘇聯也大搞GM輸出,建立了30多個大大小小的衛星國,要知道非洲總共才50來個國家。甚至在西半球,蘇聯也在美國的屁股上安下了一顆釘子,那就是盛產雪茄和糖的古巴。

蘇聯鼎盛時期的勢力範圍

應該說蘇聯在自身地理位置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依靠地緣政治領域努力擴張,獲得了僅次於美國的戰略縱深條件,但是這一切隨著蘇聯的分家統統不復存在。首先在歐洲的基本盤徹底崩潰,喪失了所有的東歐衛星國和十四個加盟共和國,北約乘機東擴,俄羅斯的心臟——莫斯科、聖彼得堡幾乎淪為邊境城市。特別是烏克蘭的反水,更是讓俄羅斯門戶洞開,戰略縱深損失殆盡,俄羅斯在歐洲的地緣形勢是幾百年來最危機的時候。

俄羅斯的戰略縱深損失嚴重

另外在中東、非洲等次要戰略方向,俄羅斯也是全面潰敗,只剩下為數不多的盟友,比如敘利亞,而且也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收拾得幾乎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在亞洲方向,由於跟中國加強了全方位合作關係,反而成為了俄羅斯難得的戰略大後方(當年蘇聯和中國友好關係其實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俄羅斯與伊朗、土耳其等傳統宿敵的關係也得到了大幅改善,緩和了中亞、高加索方向的戰略壓力,也算是觸底反彈了。

戰略縱深,除了地理位置因素,還牽涉到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這跟一個國家自身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都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答案其實並無太多的懸念,美國在地理位置因素和地緣政治因素這兩個方面都擁有無與倫比的全面優勢,即便是當年鼎盛時期的蘇聯也只能算是勉強接近了美國的水平,更不要說是現在經歷四分五裂之後的俄羅斯了。


晨曦談兵


俄羅斯是典型的陸地大國,美國是典型的海洋大國,從國土空間來看兩國戰略縱深各有千秋。俄羅斯坐擁1700萬平方公里國土,從西到東9000公里,從南到北4000公里。國土廣闊並不是俄羅斯戰略縱深的唯一優勢,太冷了,真的太冷了,法蘭西帝國與德意志第三帝國都敗在“冷”上。

美國孤懸北美洲,遠離征伐不斷的歐亞大陸島,在整個南北美洲大陸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對手。美國本土約900萬平方公里(不包括阿拉斯加),從東到西地勢平坦,非常適合機械化軍團作戰,美國應當慶幸遠離歐亞大陸,遠離沙俄,否則不會過得這麼舒服。在美國眼裡,他們擁有“七大湖泊”,五大連湖、太平湖、大西湖。二戰以後的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唯一的海洋大國,軍事基地遍及全球,可以用海外軍事基地去圍堵俄羅斯這樣的陸上巨無霸。

不難看出,美國的戰略縱深就是全球,俄羅斯依託強大的軍事力量,努力向外拓展戰略緩衝,施加影響力,烏克蘭、敘利亞戰爭就是具體表現。總體上來說,在傳統戰略縱深方面,美國處於攻勢,優勢明顯;俄羅斯處於守勢,努力向外拓展,仍然是世界上最敢懟美國的國家。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傳統意義的戰略縱深概念正在解體,有軍事學者把現代戰爭分為“海陸空天電”五維戰場空間。多維空間的進攻與防禦能力成為一個評價一個國家戰略縱深重要量化指標。筆者認為,五維戰場空間的概念並不準確,除了傳統的“海陸空”,“天、電、網”應該都屬於制信息權範疇,目前太空並沒有現實硬件軍事化,天上的衛星主要還是提供信息支援作戰,制電磁權也屬於信息傳播的鏈路,網絡是信息傳播的載體。信息傳播的速度是光速,所謂的地理概念的戰略縱深對它來說毫無意義。下一次戰爭,必然從爭奪制信息權開始,並以喪失制信息權而敗北。

信息作戰

傳統的“海陸空”也在發生變化,陸軍武裝直升機航程五六百公里,遠程火箭炮射程400公里,依託戰略運輸機可機動數千公里;空軍的隱形戰機、隱形轟炸機可以突擊縱深,戰場空間正在被大幅度壓縮。隨著海軍遠程防空導彈、深潛潛艇(無人潛航器)的應用;以往飛行器一般在30千米高度以下作戰,彈道導彈在大氣層外飛行,隨著高超音速武器的應用,30至100千米的臨界空間也成了戰場,戰場空間又在拓展。一小時打遍全球、發現即消滅、海空一體戰等理論的出現與應用,傳統的以國土面積為主要衡量指標的戰略縱深概念正在瓦解。

高超音速武器

最後總結一句,要想打贏未來戰爭,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科技、第二還是科技,第三還是還是科技。科技水平的高低,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工業製造能力,才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唯一關鍵,才是未來的國家“戰略縱深”。


紅龍軍團長


美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別看俄羅斯的領土面積更大,但是在現代戰爭中,領土面積可不等於戰略縱深。在我看來,分散的基礎設施、佈防、生產線才是王道。

以俄羅斯為例,它的主要城市集中於西部,甚至就集中於莫斯科與聖彼得堡這兩個城市,不誇張的說,一旦在戰爭中這兩個城市被拿下,俄羅斯也就癱瘓了。因為在遼闊的遠東地區,俄羅斯幾乎就沒有戰略儲備、沒有高效的生產線,一旦西部失守,東部地區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防守。

這和二戰時期是不一樣的,那時俄羅斯可以依仗寒冷天氣與廣袤領土是可以打游擊戰的,但是現在戰爭直接就是飛機轟炸、導彈轟炸,跟天氣領土已經沒太大的關係。

反觀美國,東部有紐約華盛頓等為代表的東北部經濟區,中間有芝加哥五大湖經濟區,西北有波音,西南有洛杉磯舊金山,南邊還有德州、邁阿密等等,美國全國各個區域都能組織起有效的防守反擊,如果不在第一時間將這些城市全部摧毀,那麼就會迎來致命的反擊。

所以,領土大不證明戰略縱深就強,關鍵還是在於國家實力的發展。


小溪解局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的前身前蘇聯打贏了二戰,戰勝了納粹德國,並一度反攻的德國境內,與英美等反法西斯同盟國在易北河會師,最後分區佔領德國。很多軍事政治專家分析,蘇聯之所以能夠戰勝納粹德國,這源於蘇聯的戰略縱深非常大,最終把德國的軍事力量全部消耗在蘇德戰場。但看似蘇聯風光的背後,其實付出的代價非常慘,居民傷亡超過2000萬人,國家也被打成爛攤子,雖然蘇聯獲得了很多德國的賠款,也從德國拉倒了很多工業機器,但依然彌補不了戰爭創傷。



所以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和美國相比,相差的不是一點兩點的。因為美國的地理條件太優越,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只是陸地方面的優勢,而且還不算太明顯,但美國的縱深戰略優勢卻非常明顯,不僅有陸地,還有海洋。

具體解析:

1、美國兩洋護體,本土還有山脈阻隔。

美國利用一戰和二戰的歷史機遇,直接把自己推上了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之所以美國能夠置身事外,還能夠參與戰爭,國內還完好的,完全是美國的特殊的地理環境所致。可以說美國的地理優勢,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的,比起戰略縱深恐怕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比得上的美國。美國位於美州新大陸(北美洲),遠離世界熱點地區,東西兩側有大西洋和太平洋兩洋護體,這就相當於天險,沒有很強的海軍力量的國家根本沒有能力打到美國。而美國的鄰國都是非常弱小的國家(加拿大和墨西哥),根本無法威脅到美國的地位。



另外美國的陸地縱深優勢也很明顯,美國的東部地區有阿巴拉契亞山脈、西部地區有落基山脈等眾多山脈,如同銅牆鐵壁一樣把美國的本土圍起來,可以說美國是一個海陸縱深優勢都非常明顯的國家。

3、俄羅斯的核心區域基本上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

而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優勢雖然也不錯,但平心而論,真的不怎麼樣。二戰中的蘇德戰場主要發生在俄羅斯的核心區東歐平原,最終俄羅斯取得戰爭勝利,還是在於人口和工業的消耗,加上美國的援助,才扛得住。1941年,納粹德國突襲蘇聯,並且一次性的向蘇聯境內推進了不少,佔領了很多土地,主要還在於蘇聯根本無險可守,非常適合大兵團作戰,最終打起的還是堡壘戰和消耗戰。從歐洲的地圖上也可以看出,從波德平原到東歐平原,根本都是一馬平川,只有在亞歐大陸交界處有烏拉爾山脈和高加索山脈。



因此說俄羅斯在戰略中身上根本無法與美國相比,真的是差距太大。


大正看世界


老金認為,美國的戰略縱深都大大超過俄羅斯;

所謂的戰略縱深,就是指禦敵的時候,我方能運動的空間大小;

美國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左右是兩洋(西邊是太平洋,東邊是大西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經濟上都依靠美國,軍事上更構不成威脅,所以美國只有國民警衛隊保衛本土,軍隊大部分駐留在國外;

美國的戰區劃分更有意思,地球上其他國家軍區劃分都在本國國土範圍內,唯獨美國軍區劃分是以地球整體來劃分的!

先看俄羅斯的軍區:

俄羅斯分東,西,南,中四大軍區;

看奇葩的美國戰區:

從美國戰區劃分來看,美國是全球部署全球作戰的戰略;

從這兩張圖對比一下,自然就能得出誰的戰略縱深大啦。

肯定是美國戰略縱深更大!


關注 老金看世界 每天都有新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