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簡歷的求職只是車下跟跑


觀點|不投簡歷的求職只是車下跟跑

疫情防控我們不見面,就業在線我們天天見。

金三銀四的春季招聘高峰期已經過去半個月,網絡招聘信息的共享性和疫情防控的特殊期疊加可能會讓小夥伴們覺得就業形勢一片大好。劉老師覺得當前確實處在招聘的高峰期,但招聘信息不一定像咱們感覺到的那麼多,具體原因可以看這篇推文《提醒|招聘信息是爆發還是擠壓》。面對感覺上的招聘信息爆發,有的小夥伴反而放鬆了求職的腳步。今天劉老師就聊聊這個話題,算是給大家提個醒。


跟跑的努力感

網站、微信、班級群裡時不時蹦出這樣那樣的網絡招聘信息和網絡招聘會信息,即使不投出一份簡歷,每一條點開就挺忙活了,要是再挨個讀一遍,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點擊和瀏覽網絡招聘信息的時候,會給小夥伴帶來頻率上和時長上的努力感。感覺一天自己瀏覽了多少多少條招聘信息,感覺自己一天花了多長多長時間用於找工作。實際呢?如果一份簡歷都沒投出去,自己充其量也就是做了點了解就業形勢的工作,而且在當前的特殊時期,如果不理性分析反而容易得出形勢一片大好的迷惑性結論。跟跑,帶來迷惑性的形勢預判和感動自己的努力感。


觀點|不投簡歷的求職只是車下跟跑


跟跑的同步感

每天都能收到招聘提示,每天都在點擊招聘鏈接,每天都在瀏覽招聘信息,每天都在進入不同的網絡招聘會。最要命的就是這個“每天”,彷彿自己什麼都沒落下。老師每天在督促就業,自己也每天在積極求職,看似完美同步,如果沒有投出簡歷這個行動,這個完美同步也只是視覺同步。而且,由於小夥伴們延遲返校,原來聚在宿舍、教室這些可以群體直觀對比的場景沒有了,看不到其他同學拿Offer籤協議,彷彿競爭對手們和自己一樣只是在刷頻率耗時長。跟跑,帶來自己沒有落後的同步感。


觀點|不投簡歷的求職只是車下跟跑


跟跑的致命傷

跟跑會有短時現象和最終結果,要看清最終的致命傷。短時現象是在就業這輛大車還在啟動階段的時候跟著跑好像還能跟得上。最終結果呢?隨著車輛的加速,跟跑的人慢慢會被甩在車後,上不了車的人只能望車興嘆。跟跑,最終上不了就業這輛大車。退一步講,即使上車也未必有座。投簡歷就像在購買就業這輛公交車的票,即使買票上車了也不一定立刻就有座位,有座位也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位置,但如果不投簡歷,一切看似的努力都只是乏力。


觀點|不投簡歷的求職只是車下跟跑


現實的度量表

在疫情防控大家不能相互見面,缺少直觀對比的場景,劉老師就給大家支個招,和自己比。拋開每天點開了多少條招聘信息和招聘會信息,拋開這些信息造成的努力感和同步感;開始新的統計,統計每天投出了多少份簡歷和進行了多少次網絡面試,用這些看起來不怎麼舒服的數字把自己逼出求職的舒適區。


觀點|不投簡歷的求職只是車下跟跑


先買票後上車再找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