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蒙古國幾乎不被提起?

玉蘭風物


有一個詩句寫得很好,叫做“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在如今這個世道,每個人都是非常現實的,沒有人會在慾望的面前剋制住自己。

也都會非常的勢利,當然,國家也是如此。所謂經濟發達的國家可以橫行霸道、欺負弱小,就比如美國,那些弱小的國家卻只能默默無聞的發展著自己,也沒人問沒人管,還經常會受到強國的欺負,這個就很現實了。

在國度上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熱帶無強國“。雖然確實是這麼一個理,但是在非熱帶也不全是強國,也有著非常多的發展中國家和一些感覺不到存在感的國家。就比如在東亞中的這樣一個內陸國家,他雖然在非熱帶,但是他的國家實力並不強大且地理位置很是尷尬。除此之外他們的氣候也是非常的惡劣,很不適合人類居住。

這個國家的名字叫做蒙古國,在國際事物以及政壇當中,它是最沒有地位的一個。

因為他們不僅經濟相當落後,就連軍隊實力也是非常的尷尬,所以基本上蒙古國沒有什麼存在感,在國際事務裡面的地位可以用4個字來簡單的概括“輕如鴻毛”。

蒙古國位於蒙古高原之上,屬於內陸國的一種,它的面積相當的遼闊,足足有著15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人數也有整整318萬人。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蒙古族人,很少會出現它國的血統(因為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民願意移民到這裡)。蒙古國的首都名字叫做烏蘭巴托,是全國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個城市,裡面有著全國快一半的人口數量,也是經濟相對而言比較好一點的城市。

當然,在蒙古國也是有出現過一些傳奇人物,就比如說成吉思汗,他在世界歷史上就是非常的出名,而蒙古族人也是對他充滿了尊重和愛戴。但是不管怎麼樣,它現在都是亞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那麼,為什麼為什麼蒙古國幾乎不被其它國家所提起呢?

關於這點,其實可以參考一下如下五個因素:第一、蒙古過的地理位置相當的尷尬,它雖然深處亞歐大陸的腹地,卻被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包圍,在這兩個國家的夾縫當中生存。中國和俄羅斯的國力之強想必就不用多說了吧?蒙古國在夾縫當中也只能忍氣吞聲著,一句話都不敢說。

第二、氣候尷尬,蒙古國的氣候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不是一般的差。由於蒙古國的地區位於陸性溫帶的草原,所以它們的溼氣很難到達。再加上又有大興和小興安嶺這兩個大山脈的阻攔,以至於它們一直以來都會受到“大陸高氣壓”籠罩,就像是西西伯利亞寒流一樣,成為了亞洲季風氣候區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

第三:蒙古國的經濟實在是太差了,所以對於現在人們勢利的眼光來說,這個地方實在是沒有什麼提起的必要。這個時候也許有人就會問了,蒙古國的面積這麼大、人又少。那麼他們的礦物質自然是極其豐富的,可是為什麼他們還會這麼的窮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蒙古國就相當的尷尬了,因為他們雖然有很多的礦,卻根本沒有這麼能力去將它開發出來。即便是面前有著一大堆的金山銀山,他們也沒有這個本事去取。要不然,蒙古國也不會經濟一直一蹶不振,蒙古族人們也不會長期以來都過著窮苦的生活了。

第四:蒙古國的交通也很差,對於這麼一個在交通方面都不行的國家自然沒有人願意提起。說到水運的話,他們不僅是沒有港口,而且離大海還非常的遠。那說道空運的話,偌大的蒙古國又只有一個國際機場,可以說這裡的交通是非常的不方便了。但是這還不算什麼,蒙古國最尷尬的地方還是他們的陸運。你見過哪個國家就連資源貨物出境都要經過鄰國同意,並且還要上交“買路費”的?

第五、軍事力量太差。試想誰願意去提一個連國家武裝力量都不行的國家呢?記得在當時還有這麼一個笑話是嘲笑蒙古國的海軍的,叫做“王下七武海”。當然,這個笑話也不是沒有來由的,因為在庫蘇古爾湖內,海軍的全部家當僅僅只有三條船、兩門炮以及一個有模有樣的發動機和7名海軍。這7名海軍被稱之為了七武海,因為僅憑他們就可以守住整個庫蘇古爾湖,這也是相當的優秀了。


貓眼觀史



蒙古國幾乎不被提及是情有可原的,我小時候也被誤解當做不存在,似乎只知道只有這麼諾大的內蒙古,不論是呼和浩特,包頭,赤峰,鄂爾多斯,呼倫貝爾覺得這些才是真正蒙古城市,似乎也誤解把成吉思汗都說成內蒙的,包括一些統一蒙古大大小小的戰役,都發生在內蒙草原,還有大根據地在正藍旗。所以這是有誤解的,由於我幼稚知識淺薄 ,中小學課本和一些國內影視劇讓我深信不疑,在課本中,關鍵一點提及的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兩大時期,尤其是忽必烈更逐重的講,地圖上只有上都和大都是國都,卻不清楚還有個哈拉和林,我當初還以為上都是以前國都,因為課本沒有過多提及,只說些促進元朝進步的積極一面,畢竟外蒙過去和我國有很長親緣歷史,很容易讓人混攪。


影視劇裡更是多不勝數,早年都是內地與港臺拍的,早先是香港拍的劉永《成吉思汗》,後來又有一部,黃日華版的,接著就是名震南北金庸武俠電視黃日華版的《射鵰英雄傳》與古天樂版的《神鵰俠侶》。後來內蒙古又重拍了一部正劇巴森版《成吉思汗》,那可把歷史完全給還原,成吉思汗演得神了,在鄂爾多斯供有成吉思汗陵,所以我也一想到成吉思汗就想到內蒙古,總有幸想去那裡。

而相對於外蒙古,我們就陌生了,越過環繞東西漫長的彎月型國界,跨過一路戈壁與沙漠,山脈,外蒙古已經是國外了。現在才知道它是實事上成吉思汗真正的故鄉,它又名為蒙古國,屹立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可是面積卻很遼闊,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第二大內陸國,這一點忽視的確實有些可惜,蒙古國主要以遊牧業和輕工業為主的國家現在正在經濟轉型,已改變當前不濟的經濟模式。由於人口過少和只存在一些中小的城市,蒙古國的力量明顯不足已顫動亞洲,也包括一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所以他們也選擇一些適應於本國的發展道路,夾在大國之間始終走的是中立的一面,受俄羅斯和歐美影響,對地區作用微乎其微,很容易被人忽視。


在今天蒙古國旅遊業也很發達,是國外遊客搶鏡之地,由於這是一塊淨土,哪裡的自然環境卻是純天然,無汙染的,去那裡可以吸收新鮮的空氣,暢遊廣闊的草原。可是在蒙古國沒有真正讓人留下記憶可以代表性古遺址,除了突厥闕特勤石碑,再者就是哈拉和林的石龜,哈拉和林曾經蒙元輝煌早已蕩然無存,已很難找到那時的城牆和宮殿,現存的只是後來喇嘛建造的。哈拉和林隨時間記憶消失了,沒有了名字,而成了一個寺廟的名字,額爾德尼昭,由於缺乏保護一部分文物遭到損壞,所以文化的缺失也是讓人無法記住它。



在現今,蒙古國仍把成吉思汗看得很重要,而且深入每個領域每個行業,這對於我國而言,那段元朝史似乎只是一段時間而已。也正是這樣原因,成吉思汗成了蒙古國走向世界的標誌,這一點很容易被人記住,國外史學家一想起成吉思汗就不得不提及蒙古國,因為成吉思汗效應是世界效應,誰怪乎他曾建立了人類史上陸上面積最大的版圖呢,盡而影響了中國,及中亞,波斯和俄羅斯格局,可見對成吉思汗歷史地位評價有多高,在他的故鄉蒙古國自然受益匪淺,現在它也為此在彌補他的不足,通過文化傳播進一步闡述這一段傳奇的歷史。


龍文說史



我2018年因公去了5趟蒙古國。多的一次20多天,少的一次也有一週,多數在烏蘭巴托辦事,政府官員也有接觸,也去了一趟喬巴山地區的草原深處。從對蒙古國的一點不瞭解到略有了解。下面以我的瞭解對提到的問題逐個解答一下。

1.知道內蒙古的人就知道蒙古國,大部分中國人不關心蒙古國確實是因為它國力較弱,但內蒙古和它的聯繫溝通還是很多很多的,非常密切。首都烏蘭巴托集中了全國人口的一半還多,多個朋友說的數值略有差異,大概是全國300萬人烏蘭巴托及周邊170萬人,第三大城市5萬人,這人的分佈就可以看出來國力弱的一點,北方植被好一點,還有幾個大湖,南方戈壁就是人煙稀少了。國力有多弱?國家負債一度達到經濟體量的200%多。國力弱所以就會沒有存在感,至少日本有漫畫、AV、聞名的企業,韓國有韓流、三星等,國人過去可以買買買。你去蒙古買什麼?內蒙古都能買的到,直接上淘寶就行了,也就羊絨衫貨真價實便宜便宜。

2.這個國家生存下來的資本應該就是資源和它在中國、俄羅斯之間的博弈吧。這個國家的焦煤、金礦、銅礦非常非常多,但是他們為什麼還那麼多貸款呢?很大一部分礦權都在私人手中,比如塔翁陶勒蓋這種大礦,也是屬於國家的,也在往中國出口,但是礦實在是太大了,開採出來的運不出來,到中國的路就那麼幾條,修得那叫一個差,基本就是中國鄉村間柏油路的水平吧,中間還好多自然路。啥叫自然路?就是本沒有路,跑的車多了,也便出了路。蒙古草原的植被比較薄,它的土層較薄,草長得也稀,下面全是那種碎石一類的東西,很驚奇車那麼壓竟然幾乎不沉降,沒有什麼車轍。中國很多企業在焦煤等領域和他們合作非常深入,運煤專用線都自己投錢修,因為他們的公路、鐵路實在是太不給力了。許多谷歌地圖上看到的路都是前面所說“自然路”,這種路也對他們來說也挺危險的,前面說了植被薄,壓沒了就再也不長了,這個路個別地方也會出車轍,就越走越寬,草原就被破壞了,不可逆。國家已經欠債很多了,不好貸款來修路,不修好路,焦煤運量還上不來,就賺不到錢修路,死循環。等能源再升級一次,煤炭不值錢的時候他們就涼一大半了,不過他們的焦煤是真的好,不是一般的煤都可以叫焦煤,具體分類我瞭解不深。說道中國俄羅斯博弈就和一些個小國一樣了,騎在牆頭等兩邊的紅杏。畜牧業的一些產品也很多,牛羊肉很好吃很便宜。

3.現任總統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曾是奧運會柔道金牌得主,總理好像也曾是摔跤運動員。他們是議會制國家,議會叫大呼拉爾,總理和議長也非常有權勢,這三個人之間有一個權力平衡。上一任總統是因腐敗獲刑的,議員們都是富人,當選議員是要花好多錢的,既然花了就要收回成本的!兩個主要的政黨坐莊,實質還是富人統治國家,民主好像只存在於形式上吧。

4.為什麼幾乎沒有國家和它產生交集?因為你不知道。既然都已經和多國建交了怎麼會沒有交集,中國、日本、韓國在蒙古都很有存在感,相比較好像俄羅斯人比想象要少一些。韓國餐館很多很多,也算便宜的,比蒙餐稍貴,中餐要再貴上一等,基本和國內裝修差不多得中等餐館價格接近。日本有很多投資在那裡,中國也是,尤其內蒙古人有語言和民族優勢,說的蒙語一樣只是寫法不一樣,蒙古的裡面多了些俄羅斯外來語。夏季水草肥美草原景色好,許多歐洲人(可能有一些是俄羅斯人我分辨不出來)去旅遊,據說日本、韓國人組團不止旅遊,還為了去吃牛羊肉,比他們國內便宜很多很多,大概價格是中國國內的一半稍低,我在草原牧民手裡買了一隻羊是三百多元人民幣。烏蘭巴托在一圈山中,內圈是城市,山坡上(除了總統官邸那邊山上)好多的棚戶區,通電不通水,蒙古包夾雜在其中,再外圈到了後面山的山腳延伸出去的一個個山溝裡,是別墅區,據說一般的中產都是市區一套房郊區一套別墅,不確定真假,反正我去別墅區爬山做客過一次。城市裡的孩子們看起來教育不錯,我在南邊一個國家公園跑步時看到踢球打籃球騎自行車的孩子們,和我們國家城市裡的並無兩樣,富裕的家庭教育應該都不錯,他們出國去日本歐洲留學什麼的也方便,工作中接觸到的幾個年輕人感覺教育良好,英語也不錯。路過總統官邸那邊的國際學校,看起來蠻好。並不全是五大三粗的漢子和女漢子,雖然大餅臉高顴骨的比較多,我個人覺得他們的審美已經完全是按世界潮流,有哈歐洲的有哈中國的,街上看到一些個美女,感覺和中國的並無二致。原以為內蒙古+外蒙古就是蒙古族的全部,實際上錯了,青海、西藏都有蒙古族,俄羅斯也有加盟國是蒙古族。

另外,刷新我認知的一件事是,朋友說,蒙古人有一階段不歡迎中國人是特定歷史時期個別中國人造成的。俄羅斯撤出蒙古那一陣,蒙古經濟突然就完蛋了,窮得一塌糊塗,就有一些中國的壞人們,到學校花錢去找女老師女學生,她們都快餓死了啊為了吃可以付出很多。。所以這些壞人,就被蒙古人憎恨,進而擴展到對更大範圍的中國人。出去幾個國家發現,許多先出去的那批“倒爺”沒少丟中國的人,許多非洲人也是他們教壞的,造成了一些國家對我們印象的不好。現在我覺得蒙古人對中國人還算友好吧,但這個國家騙子有點多,哪裡都有壞人吧,這裡稍微多點。安全方面還好,白天上個街,到公園跑跑步沒問題,朋友說不要在晚上去棚戶區,遠離酒鬼。

補充,有幾位朋友提到了蒙古歷史,說我的朋友說的不對,倒爺的影響不會比得上歷史上的糾葛,我朋友是蒙古族,內蒙古人,關於蒙古族的歷史我相信瞭解得比較多,而且內蒙古蒙古族的觀點,相對於蒙古族和這些“讀書人”會相對來講客觀和中立一些。他在八十年代開始往來於內蒙和蒙古國之間至今,他的朋友裡有許多屬於精英階層,別的不多說,相對於他和你從歷史書上、油管等途徑上看來的,我更相信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稍遠一點的歷史因素影響會有,以前的是一個大因素,經過時間的打磨,和比較近的一個小一點的因素比較,哪個影響更大,可能沒你說的那麼確定。蒙古歷史我瞭解得也許沒有幾位讀到的多,不過為了詳細瞭解下蒙哥到底有多厲害,我也專門看了一遍蒙古國家博物館。你也許堅信你看到的歷史,反正博物館裡看到的東西我只是瞭解一下,沒完全當真。眼睛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你還以為油管給你看的就是真實的世界?說我年輕那位朋友勸你早點從幼兒園畢業吧別再留級了。

該國腐敗問題忘了說,存在,較厲害,對經濟影響也算一個大因素,富人越富,沒人去管窮人,哪個在自己撈錢的過程中順便想想國家的可能都算好的了吧。哪個國家又沒有腐敗呢?我和我同事們接觸到的一些個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都挺嚴重的。他們國家可能要高於平均線稍多一點。從這個國家瞭解到的“民主”,就要比歐美直白一些,掩飾少了一些,還是中國好。


情感諮詢師劉蓉


我在內蒙古上過學,接觸過不少內蒙蒙族和蒙古國留學生。在和他們的接觸交往中,多少可以感覺到在中國提到“蒙古國”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

蒙古國的蒙族和內蒙蒙族同根同源,他們說著同樣的語言,崇拜著同樣的民族英雄,但現在卻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

我宿舍裡住著一位蒙族同學,他櫃子裡放著一面蒙古國國旗,我起初並不知道。有一天收拾衛生的時候,他拿出來放在了桌子上。我隨口說了一句,這是蒙古國國旗吧。他說是啊,蒙古國,然後展開給我看了看,旗子不大。

我是很尷尬的,然後問他為啥蒙古國國旗裡面會有太極圖案?他說,陰陽圖案代表著和諧。我本來是想問他這是不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還是沒這樣說。由於當時我們也不是很熟,於是這個話題就此終止,原因大家都懂的。

不過後來混熟了,我們幾乎是無所不談,但歷史卻是個雷區,因為有些事情沒法說。更要命的是後來宿舍裡住進一個滿族同學,他雖然對歷史很感興趣,但涉及元清兩朝的話題是不討論的。因為有天“臥談會”的時候他提到了清朝對蒙古族的“減丁”策略,惹得蒙族同學很不高興。

所以以後就不說了,還不如一塊喝酒去呢。

酒飽飯足回來,有天我問蒙族同學說你想去蒙古國看看麼。他說當然想啊,畢竟那裡是,你懂的。不過話鋒一轉,他說但是前提我是個中國人。政治覺悟倒是很高。

他們系裡有幾個蒙古國留學生(布里亞特人)經常來串門,這一來二去的就熟了。他們之間交流沒有大問題,除了個別語句和詞語。不過他們書寫的文字是不同的,我國蒙族寫的回鶻體蒙文,也就是傳統蒙文。外蒙古留學生寫的是西里爾蒙文,這是受俄國影響的產物。

這或許是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了。

有次晚上10點多了,他們突然想到要喝酒,於是拉上我一塊出去買了酒菜回來。這一喝就到了凌晨1點多。蒙族人能歌善舞,藉著酒勁,他們便彈起吉他引吭高歌起來。

我和那蒙族同學是中國人,但他和那外蒙留學生用蒙語交流,唱歌跳舞,倒是我顯得有點那啥。那種尷尬大家自行體會吧。

要命的是那留學生突然用蒙語問我,怎麼看待成吉思汗。我一句話沒說,然後那留學生用蒙語說了半天。蒙族同學見狀解圍,乾杯解決戰鬥,收拾完各自睡覺去了。

第二天,蒙族同學問我你聽懂他說啥了麼。我說大哥,我只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蒙語詞彙。他說了那麼一長串,再加上喝酒了,我壓根沒聽懂。

他說,沒聽懂那就好。因為他說中國現在這麼發達,是因為成吉思汗當初怎麼怎麼樣。

我:?????喵喵喵???

所以大家知道為啥幾乎不提蒙古國了吧。當然,也不是完全不提。新聞上還是可以看到蒙古國的消息的。不過一般都是窮、債務嚴重之類的。

最後,挺懷念在內蒙上學的日子的,特別是酒量驚人的蒙族妹子。說一句:必其馬呆海日十太!


石頭說歷史


蒙古國存在感確實很低。不過,這怨不得別人不去關注它,是因為它確實太不值得一提了。

蒙古國面積雖然有150多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僅有300多萬,是個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國家。地廣人稀也就罷了,這個國家還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蒙古國除了畜牧業和礦產資源外,基本上沒有可以拿出手的產業,所以它的國民生產總值總是徘徊不前,到2018年為130億美元,大約相當於我國一箇中等縣的經濟水平,更直觀一點比較,蒙古國的生產總值只相當於內蒙古自治區的二十分之一。


當然,自然條件有時確實並不是人在主觀上可以改變的,窮一點也沒什麼,只要老老實實做人,和主要鄰居搞好關係總能得到好處,而且還能借勢得到發展,這樣顯然會增加在世界上表現的機會,提高一下知名度。

不過,蒙古國始終太把自己太當回事了。它老是沉醉在七、八百年前的蒙古帝國的舊夢中無法走出來。但現在早已今非昔比,和七、八世紀前的冷兵器時代已有了天壤之別。況且,如果不是機緣巧合,蒙古國根本就無法成為一個國家。由於經濟實力非常有限,人口又少,蒙古國軍隊總兵力只有15000人,軍事裝備以老舊的俄製武器為主,戰機僅有七架能正常起飛,這樣的防務水平自保都無法做到吧。可蒙古國不這麼認為,一直感覺自己很重要,甚至一度還想投靠美國,和印度親近。當然,美、印兩國都是想戲耍它一下,把它當個棋子利用利用罷了。


不該交的國家偏要去交往,而進口它90%以上產品和礦產資源的大國,蒙古國卻一直視而不見,甚至想出賣和背叛。所以,不知好歹的蒙古國終於遭到必然的懲罰,礦產資源價格大幅下跌不說,關鍵是很難賣出了,剛剛過上幾年的好日子也嘎然而止。

不願讓人理睬,人家就不會再去理睬,這種背信棄義的國家又有誰願意去搭理它呢?所以,世界上雖然也有很多小國,但因為保持信譽,懂得自重和尊重別人,知名度並不差,領導人也屢屢見諸世界各大主要媒體。但蒙古國卻始終是個例外,除了它的鄰國還知道旁邊有這麼一個國家外,相信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人們根本連提都提不到它了。


高山流水116820061


外蒙古的存在感幾乎等於零,主要跟他的國力有關。

外蒙古在面積上是大國,她世界排名是18位,面積是1564116平方公里。

外蒙古在人口上小國,她世界排名138名,2018年的人口為3119935人。

外蒙古在經濟上是小國,她的世界排名133名,2018年的GDP為127.2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854億。而我國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虞山鎮早在2015年的GDP就達到了851億。此外在軍事、科技等諸多方面她一個小國。

在軍事上外蒙古現役人員有35000人,其軍費佔到GDP的1.1%,也就是8億多。

在科技上外蒙古科學家幾乎沒有什麼最新發現和研究成功,其科技非常落後。

外蒙古今天的落後狀況,是蘇聯造成的。蘇聯造成的外蒙古落後,更造成了近現代史上我們的痛,永遠的痛!

那這個國家生存下來的資本是什麼?

正是我的痛,正是外蒙古的自立。蘇聯讓外蒙古自立的原因有二:進則以外蒙古為跳板;退則以外蒙古過渡緩衝帶。

外蒙古生存下的資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蘇聯時期。她在蘇聯卵翼下來確保其自立性,曾幾何時還狐假虎威地向南蠶食。第二、俄羅斯聯邦時期。她在蘇聯解體加上蘇軍的撤離,外蒙古呈現了一絲不安。隨即以第三鄰國和俄羅斯餘威的方式,還實現其生存的資本。這些年來,外蒙古跟美、日、韓、德、印及歐盟等國家和聯盟進行交往,以突破夾心餅乾式的尷尬。

領導人是誰?

外蒙古的體制為議會共和制,這議會共和國制,福垊簡單說一下。我們都知道君主立憲制,其中君主立憲制有兩種,一種是二元制立憲,一種就是議會制立憲。二元制立憲像二戰前的日本,今天的泰王國。很多人認為泰王國是議會制立憲,然而根據泰王的權力,福垊認為應為二元制。而這個議會共和國也是虛君,不過他虛的不是君主而是總統。虛也有兩種,一種是限制總統權力,一種是總統就是個象徵。象徵性的總統像德國總統、印度總統之類的,而外蒙古體制就屬於限制總統權力的議會共和制。外蒙古領導人有三位:分別是總統、總理、議長。

【總統】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西里爾蒙文Халтмаагийн Баттулга傳統蒙文ᠬᠠᠯᠲᠠᠮ᠎ᠠ ᠶᠢᠨ ᠪᠠᠲᠤᠲᠤᠯᠭ᠎ᠠ1963年3月3日——)烏蘭巴托直轄市人,外蒙古民主黨黨員。2017年7月10日當選外蒙古總統,任期4年。他曾是柔道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獲的過“柔道金牌”,此外他還是多家公司的老闆,歷任任交通、建築和城建以及工業、農業等部長。他有兩個兒子。

【議長】2019年1月29日,恩赫包勒德被解除職務。2月1日,貢布扎布·贊丹沙塔爾議員當選為議長。外蒙古的稱呼為大呼拉爾主席。他1970年生於外蒙古巴彥洪戈爾省,曾三次當選為大呼拉爾議員,歷任外交部部長、辦公廳主任。外蒙古法律規定,一旦總統因故離任,議長可以暫時接任總統。

【總理】烏赫那·呼日勒蘇赫(西里爾蒙文Ухнаагийн Хүрэлсүх1968年6月14日——)烏蘭巴托直轄市人。歷任緊急情況部部長、專業檢查部部長、副總理等職務。2017年9月25日當選為外蒙古總理,任期4年。他有兩個女兒。

為什麼幾乎沒有國家和它產生交際?

前面福垊講了,還是有不少第三鄰國對其交往的。但因為外蒙古處於中俄環抱的位置,這也就決定了其第三鄰國的外交有諸多不便,而這種不便也就決定了第三鄰國與的外交聯繫大幅度地降低。而且外蒙古是一個小國和弱國,基本上她無法幫助到她的兩個鄰國,而且她也想擺脫夾心狀態,也不會主動進行頻繁的外交關係。於是也就造成了幾乎沒有國家和她產生交際的感覺。


福垊


蒙古是位於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僅次於哈薩克斯坦,其國土面積約為156萬平方公里。

雖然歷史上的蒙古命途多舛,這塊土地曾先後被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統治,在唐朝極盛的時代,中原王朝也曾在蒙古設立安北都護府。

不過,從1206年開始,當成吉思汗帶領強大的蒙古騎兵,橫掃亞歐大陸,後來,他的孫子忽必烈又建立元朝後,蒙古就成為一個足以震動世界的超級帝國,這片草原也煥發了生機,從此廣受矚目,成了那個時代的熱門話題。

不過,朝代興廢,天道輪迴,在經歷了最強盛的時期後,元朝也開始逐步衰落。等到明朝順應天命,改朝換代後,蒙古人又退回了他們的蒙古草原。後來,清朝在17世紀末,將蒙古完全納入版圖。

(清朝版圖)

清朝滅亡後,蒙古在沙俄的煽動下宣佈了獨立,但卻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儘管民國北洋政府在後來曾經主張收復蒙古,但當時已經經歷十月革命的蘇聯,卻成為了蒙古強大的後臺。在蘇聯的干預下,蒙古幾乎成為了蘇聯的一個附屬國。比如像1939年發生的諾門罕戰役,表面上交戰雙方是蒙古和偽滿洲國,但實則卻是蘇聯與日本在過招。

由於蘇聯為二戰盟國的勝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談論戰後利益劃分的雅爾塔會議上,蒙古不僅沒有回到中國的懷抱中,反而成為蘇聯戰後制衡中國崛起的一個重要力量。

在蘇聯的影響下,蒙古逐漸開始警惕中國,將中國作為了最大的威脅,並始終在中蒙邊境上保持了重兵防禦的狀態。

(諾門罕戰役)

1992年,蒙古爆發了民主革命,整個國家進入了向市場經濟發展的過渡階段。

縱觀蒙古的歷史,除了成吉思汗曾讓蒙古在世界舞臺上活躍了一把之外,在其餘時間中,蒙古一向很少被提及,甚至基本上沒什麼存在感。那麼,作為世界第二大的內陸國家的蒙古,為什麼總是很少被提及呢?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首先,從軍事上來看,蒙古的軍事實力,實在是不值一提。整個蒙古人民軍的總兵力,只有兩萬人。而且大部分都安插在中蒙邊境上,其作戰裝備也相對比較差勁。雖然如今的蒙古是個主權國家,但實際上還是受制於俄羅斯,其軍事的發展,也主要是依靠俄羅斯的幫助。

其次,從經濟上來看,由於可耕種的田地較少,蒙古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以畜牧業為主。並且因為冬季較長的關係,蒙古生產方式始終是放養,難以做到大規模和現代化的生產。儘管蒙古的工礦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上漲的趨勢,但蒙古的經濟情況,也始終不見爆發式的發展。

(蒙古牧民)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在2008年,曾由於國外投資規模的擴大,使得整體經濟出現了高速的增長。但在短短几年後,由於投資者血本無歸,蒙古經濟又一次迴歸平庸。

再次,從文化上來看,蒙古在近一個世紀之中,受前蘇聯和俄羅斯太多影響,他們曾經廢除了回鶻蒙古文多年,轉而改用有斯拉夫人種特色的西里爾蒙古文。一直到1992年,才又開始重新慢慢恢復回鶻蒙古文。連文字都遭受了巨大影響,獨特的本土文化自然也深受影響。

不管是軍事、經濟還是文化,蒙古都沒怎麼引起世界關注,因此它的低存在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參考資料:《世界史的誕生:蒙古帝國的文明意義》《危險的邊疆:遊牧帝國與中國》)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時代一切都是實力說了算,國家之間更是如此!

蒙古國在國際上幾乎被遺忘,有一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



從歷史來說,蒙古自古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在近代由於某些政治原因,被各方勢力挾持著獨立了。其蒙古獨立並不由內部發起,而是外部因素主導的。蒙古國的成立是帶著大國之間的戰略目的存在的,但現在卻失去了冷戰時期的戰略作用。

既然在戰略作用上失去了大國博弈的籌碼,那蒙古國必然被拋棄,成為一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的內陸國家,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在幾個大國都飛速發展的同時,蒙古國卻沒有搭上快車。



這和蒙古的客觀原因密不可分,蒙古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但由於成立時間很短,人口稀少,地廣人稀,在經濟發展中沒有更大的市場和消費需求。重要的是蒙古沒有厚重的歷史沉澱(成吉思汗基本會被認同為中國人)和文化積累,可以說,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成立一個主權國家。

蒙古國的人口和經濟發展太過於集中,幾乎全國有一半的人口和大部分經濟都集中於首都——烏蘭巴托。這就決定了蒙古在國際政治、經濟上的單一性,更何況蒙古最大的城市烏蘭巴托非常落後,基本和我國一個地級市差不多,這就更加決定蒙古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非常有限。



最後是蒙古國的主觀因素,蒙古國是個相對很封閉的國家,特別是在經濟發展上,蒙古國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奶製品產品,但在國家開發和引進外資發展上不得力,再加上蒙古國交通上受到周邊國家的制約,經濟發展一直很滯後,導致了“拿著金飯碗當叫花子”的局面。

國際影響力是有經濟和實力決定的,而這兩樣東西,蒙古都沒有,所以在國際上幾乎沒人提起。


沉墨I方之城


這麼糟心的事,不提也罷。

作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昨日的蒙古與我們一見如故,今日的蒙古與我們形同陌路。

而在所謂的共產主義陣營四分五裂後,蒙古在幾乎消失在沙漠化的漫漫黃沙中。

而今天的媒體,更是很少將鏡頭對準這個北方鄰國,導致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出現了巨大空白。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蒙古不被提起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仇華”是條不歸路

蒙古是世界上最仇華的國家,沒有之一。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歷史和現實等多種因素有關。

雖然今天的蒙古高原一如既往,但高原上的蒙古人早已經變了質。

雖說和我國的內蒙古人來自同一個地方,但他們早已分道揚鑣。

元朝滅亡後,蒙古各部逐漸分化,成吉思汗直系後裔即黃金家族佔據了水草豐美的內蒙古高原,而旁支衛特拉蒙古則佔據了新疆、青藏高原和中亞。地位最低的喀爾喀蒙古則佔據了漠北高原,即今天的蒙古。

1635年後金征服漠南蒙古後,康熙皇帝於1691年舉行多倫會盟,將喀爾喀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清朝末年,國力衰微,沙俄在奪走外東北和外西北以後,又將魔爪伸向喀爾喀蒙古。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沙俄趁機煽動蒙古高層分立。

民國北洋政府建立後,力主收回蒙古。沙俄雖承認我國主權,但實際控制蒙古。直到一戰爆發,沙俄崩潰,北洋政府皖系軍閥徐樹錚武力收復蒙古。

不過隨著十月革命勝利,蘇聯再次成為蒙獨的後臺。此時的蘇聯雖放棄了直接吞併蒙古的打算,但出於保護遠東的需要,迫切需要以蒙古作為和東方大國之間的緩衝。

在斯大林的運作下,蒙古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被斯大林和羅斯福密謀出賣,蔣介石只能接受現實。

從1921年蒙古再次分立開始,斯大林為“吃下”蒙古無所不用其極。除政治上培養親蘇勢力,掌控蒙古軍政大權外,還在其他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改造,例如:

經濟上驅逐第三國資本,保持蘇聯對蒙古經濟上的壟斷;

文化上廢除傳統的回鶻蒙古文,推行帶有斯拉夫特色的西里爾蒙古文,製造蒙古的文化斷層;

思想上禁止民眾崇拜成吉思汗,對不服從蘇聯統治的喇嘛和蒙古王公大規模屠殺;

蒙古境內的蘇聯駐軍一直維持到1992年;

另外斯大林還要求蒙古高官與蘇聯人通婚,以血緣關係加強對蒙古高層的控制。。。

通過一系列改造,蒙古成為蘇聯事實上的第16個加盟國。

為防止東方大國奪回蒙古,蘇聯在蒙古境內大量培養仇華意識,使蒙古成為最仇視我們的國家。

今天的蒙古武裝力量,加上蒙古海軍在內不到10000人,但大部分都分佈在中蒙邊境上,其防範昔日宗主的心思躍然紙上。

蘇聯的仇華意識培養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效果,以至於在蘇聯解體後,蒙古依然不改初心,將南方大國作為最大的假想敵。

由於歷史上同屬一國的淵源,今日蒙古真就如蘇聯宣傳的那樣,害怕南方大國涅盤重生後將蒙古徹底消滅,所以蒙古不得不在自我恐嚇中惶惶不可終日。

08年在全球次貸危機令資本主義世界損失慘重,南方大國取代美日等國成為蒙古的最大投資國。伴隨著投資規模的迅速擴大,昔日半死不活的蒙古經濟快速增長,被國際社會驚呼為“下一個迪拜”。

但心底發虛的蒙古政府在2012年出臺了《外國投資法》,這項針對南方大國的法案令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如火如荼的蒙古經濟被潑上一盆冷水,在蒙古社會一夜回到解放前後,這個“下一個迪拜”也成為笑柄。

蒙古在歸附清朝的200多年時間裡,清朝為鞏固統治,對蒙古進行了一系列計劃生育措施,使蒙古人口在1911年走向分立時僅剩50餘萬,雖然經過蘇聯控制時期的增長,蒙古人口在今天達到300萬的規模,但這對於14億人口而言畢竟是滄海一粟。

加上蒙古對我們的極端仇視,兩國除資源出口外再無更多的交集,加上蒙古經濟的極端衰退,我們連關注和溝通蒙古的慾望都沒有。

2、蒙古方向很安全

今天我國面臨的領土爭端,多數來自南部區域,比如西南方向的南亞,東南方向的東海和南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圍堵和干預我國的主要方向也集中在南部。

相比之下包括蒙古在內的北部邊疆顯得如此靜悄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雖然蒙古將不到10000人的武裝力量,絕大部分派到中蒙邊境,但這些拿著俄製老式武器的蒙古軍隊,連自保都費勁,更遑論對外侵略了。

雖然蒙古人的心中一直有恢復成吉思汗帝國榮光的野心,但在當下的國際環境下,也就只能想想。

作為撕裂蒙古的罪魁禍首,今天的俄羅斯仍然深深影響著蒙古。雖然經歷了蘇聯解體的猛烈打擊,但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的實力得到部分恢復,這個強人總統也在時刻準備重返蒙古,重新恢復對蒙古的控制。

雖說這種做法會遭到我們的強烈反制,但在當下的國際環境下,中俄卻不會因蒙古而公然翻臉。

因為在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對半死不活的俄羅斯窮追猛打的同時,對東方大國的圍堵也在變本加厲。共同的遭遇使中俄兩國走到一起,成為對抗西方世界的親密夥伴。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兩國就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進行了解決。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最為孱弱的時期,我們以收回半個黑瞎子島的成績,解決了中俄邊境數千公里的未定國界問題,維護了北方邊疆的和平與安寧。

於是中俄之間,只剩下蒙古問題。

雖然俄羅斯急於重返蒙古,但今日的蒙古早已改弦更張,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自顧不暇的時刻,美國和日本兩國趁虛而入。克林頓政府和小布什政府與蒙古關係迅速升溫,並互相承認對方為自己的第三鄰國。

成為美國小夥伴的蒙古積極參加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維和行動,獲得美國的由衷讚許。雖然蒙古軍隊仍舊使用著蘇聯時期的老舊武器,但他們得到了美國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

除此之外,美國對蘇聯有樣學樣,大量培植親美勢力進入蒙古高層。還與蒙古軍隊進行聯合演練,增強默契感。

在美國的影響下,蒙古成為埋在中俄之間的定時炸彈。

相比於美國,日本也不甘落後,為緩解地狹人稠、資源匱乏的窘境,同時為了在另一個方向緩解日本在北方四島的被動局面,日本對蒙古進行了大量援助,即“草根計劃”。

事實證明,無論美國還是日本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蒙古在美國影響下放棄了共產主義制度,成為西方國家的馬前卒;而在民調顯示中,蒙古對日本的好感度超過70%。

看起來蒙古的春天來了,實際上寒冬才剛剛開始,因為蒙古的地理位置能給它帶來美日的青睞,同樣也能成為困死自己的牢籠。

雖然中俄兩國在蒙古的利益訴求不同,但對抗美日的決心是一致的,這注定了蒙古即使有美日支持也難成大器。

因為美日的存在,俄羅斯當下不僅在北方對我不構成威脅,在蒙古方向還能充當管家的作用,所以蒙古方向很安全。

越安全的地方越沒有是非,也就缺少被提起和關注的焦點。

另外作為中俄兩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蒙古問題始終是橫在兩國之間的絆腳石,而在當下中俄友好的大環境下,為服從這一政治正確,蒙古問題最好不是個問題。

雖然無論俄羅斯還是蒙古都確信我們沒有忘記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在當下最好還是儘量少提。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說實在的,就蒙古國300萬人口,我們隨便哪座中等體量的地級市就能超過它,可中國幾百座地級市,很多咱也沒聽說過,自然也很容易不會去關心蒙古國啥情況。

至於在國際上,要想被人經常提起和記得,那要麼自己有被大家經常提起的實力,要麼在有些方面天生就讓大家容易關注。

比如聯合國的安理會五常,他們打個噴嚏都能成為國際熱點,全世界那麼多微博,也就特朗普的微博隨便輕描淡寫就能輕易重創土耳其的經濟,經濟政治領域的G7、G20,他們的一舉一動就是全球經濟市場的風向標,他們是以實力取勝。

其他的就是靠自己的“特色”了,敘利亞這些年天天被全世界關注,主要就是戰爭,打的足夠慘,眼球博取度高,這幾天利比亞因為內戰升級又引起世界輿論追捧,之前利比亞都被遺忘了幾年了,他們因為在打仗,使得很多年生活在安逸環境裡的人們感到新鮮,具備大家關注的新聞素材點。

還有的國家能引起大家關注麼,要麼是風景秀麗的旅遊國家,比如馬代,要麼佔據著國際輿論熱點,比如伊朗什麼的,這些麼,都各有特色吧。

再把視野放回中國周圍,我們腦海裡第一時間能想到的就是,俄羅斯的實力和體量、朝國的核問題、韓國的流行文化、泰國的人妖、日本的發達、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國王、印度人口就快超過我們了等等,至於西邊的一些斯坦還有南邊的一些國家,得想想才能用一些其他事件或特徵去關聯。

不過蒙古國,好像就很容易被一筆帶過或者忽略掉,雖然他面積也很大,上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它夾在兩個全球性大國之間(面積都特別大),這就很尷尬了,放在世界地圖上很容易就被地球人一眼略過,如果它位置在其他地方,倒是很容易被人們在地圖上關注到:哇,上百萬平方公里呢,很大很大了。

地緣上先天不足,那後天呢,後天的蒙古國,也挺悲劇的。

首先就是人口,蒙古國雖然面積大,戈壁多,但不缺廣袤的肥美的草場,自然環境稟賦其實還不錯,但相對其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才310萬,實在太少了,鑑於這麼多年了,蒙古國人口一直提升乏力,預計在以後的時間裡,蒙古國人口要提升到500萬以上也不太現實,這人不夠多,發展經濟也很吃力,可用的人才太少。

這些年,蒙古國的經濟越來越單一,21世紀初靠著賣資源發了一陣小財,以至於都飄飄然起來,不計後果地發福利、搞享受,而不去考慮把寶貴的外匯用來投資、發展經濟,等到隨著2008年經濟危機不斷深入到各個領域,國際市場對原材料需求不斷下降,蒙古國依靠的採礦業價格暴跌,經濟瞬間幾近崩潰,變得一貧如洗。

就這麼的,蒙古國旅遊沒什麼突出資源,經濟上又很窮,人口也很少,總之,存在感太低了,也難怪很少有人記得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