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疫情過去,讓我們一起來武漢,看湖北博物館四件鎮館之寶

在這次新冠疫情中,湖北人民尤其是武漢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隨著疫情退去,各地文博部門紛紛復工,我們不妨去湖北省博物館,看看那裡的四大鎮館之寶。這些國寶曆千年而不毀,一如堅韌的武漢人民,足以令人肅然起敬!

等疫情過去,讓我們一起來武漢,看湖北博物館四件鎮館之寶

曾侯乙編鐘

一、曾侯乙編鐘出土於湖北隨州,全套編鐘分三層八組,共六十五件,是古代世界上最雄偉、最龐大的樂器,被譽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蹟”。曾侯乙編鐘十二個半音齊備,表明戰國時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樂音體系,打破了過去認為十二律是古希臘傳來的說法。

等疫情過去,讓我們一起來武漢,看湖北博物館四件鎮館之寶

越王勾踐劍


二、王者之劍——越王勾踐的貼身佩劍。春秋時代,越過多出鑄劍大師,天下名劍大半都出自吳越之地,越王勾踐劍便是其中佼佼者。出土之時,雖歷經兩千餘年水淹土埋,仍無半點鏽跡,鋒銳異常,可以輕鬆劃破十幾層報紙。

等疫情過去,讓我們一起來武漢,看湖北博物館四件鎮館之寶

鄖縣人頭骨化石

三、這是湖北博物館最古老的的文物,距今約100萬年,它證明了中國是早期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填補了亞洲古人類發展缺環。在北京人頭蓋骨失蹤之後,鄖縣人頭骨化石是國內唯一一塊“直立人”階段保存最為完好的整塊頭骨化石

等疫情過去,讓我們一起來武漢,看湖北博物館四件鎮館之寶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四、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這件梅瓶出土於郢靖王墓,規格極高,因其繪有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圖案,所以叫四愛圖梅瓶。一件瓷器上同時包含四大名士和四大名花,兼且又屬於價值連城的元青花,其文物價值無可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