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上位之小人

晉惠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

一次,大臣向晉惠帝彙報:因為鬧饑荒,老百姓沒糧食吃。晉惠帝說:沒糧食吃,為什麼“不食肉糜”?就是為什麼不喝肉粥!這句話後來成為千古笑柄!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晉惠帝的父親晉武帝司馬炎是西晉開國君主,後來又統一中國,年輕時就被稱為“寬惠仁厚,深沉而有度量”,也子嗣眾多,為什麼選了一個近於白痴的繼任者?

這要從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和伯父司馬師說起。

有一句歇後語,叫“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說司馬氏篡奪曹魏的野心昭然若揭,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

其實,司馬懿去世的時候把權力交給了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想讓他繼承大業。但是,沒幾年,司馬師病死了,司馬昭自然接過了權力。

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接司馬昭的班理所當然。不過,誰接他的班沒那麼簡單!

司馬炎還有一個同母胞弟司馬攸,從小聰穎過人,深得爺爺司馬懿喜愛。

在司馬懿主持下,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用意十分明顯:朝代更替的緊要關頭,一定要選出最強的繼任者!

司馬昭也一直沒有忘記司馬懿的謀劃,生前多次表示:這天下是哥哥司馬師的,自己只是代管,將來還要傳到司馬師一脈。

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接班,誰當繼承人成了一大難題!

兒子的愚昧有目共睹,司馬氏的佈局也廣為人知,司馬攸成了人心所向,上上下下都寄予厚望。

或許是篡權和統一來得過於順利,司馬炎開始膨脹,丟掉了司馬氏一貫的謹慎作風,更忽視了新開國面臨的風險,為一己私利,選擇了讓輿論失望的道路。

司馬炎去世後,晉惠帝的母親楊氏和皇后賈氏爭權,開啟了有名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西晉走向滅亡。

如果司馬炎地下有知,相信他一定會對當初的選擇痛心疾首!

說到這裡,想起了古人常說的兩句話:大人者,謀眾人之事;小人者,謀一人之事。

人處的位置不同,想法自然也會不同。但是,一個人不管通過什麼方式站在了較高的位置,就要從較高的角度考慮更多人的利益,而不僅僅是一己私利。否則,於人、於己都是一種傷害!讓謀一己之利的小人居大人之位,面臨的很可能是一場災難!

看看司馬炎,不正是居大人之位的小人麼?!


採自弘德新國學《國學100秒》第16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