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貢山縣“暖心團”幫搬遷群眾算好搬遷賬

雲南貢山縣“暖心團”幫搬遷群眾算好搬遷賬

入戶開展政策宣傳。供圖

幸福社區是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現已完全搬遷入住工作,工作重點轉移到“穩得住、能致富”上。

幸福社區組建“扶貧暖心團”,遍訪搬遷群眾,逐戶開展政策宣傳,幫助搬遷群眾算清搬遷帳,消除群眾思想顧慮,讓搬遷群眾瞭解政策、吃透政策,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和滿意度,確實做到“暖心入戶、幫扶到人”。

講清投入收益,算好扶貧搬遷改善生活賬、住房建設賬、公共資源賬。向搬遷群眾講明搬遷後享受的各種便利。幸福社區建有便民服務中心、就業服務站、警務室、醫務室、紅白理事會、活動場所、體育運動設施,子女學籍轉入縣城學校,出門就能就學,生病就能就醫,活動就有場所,實現賺錢顧家兩不誤。

云南贡山县“暖心团”帮搬迁群众算好搬迁账

遍訪搬遷群眾。供圖

幸福社區採用“公益性崗位+”的就業模式,對符合條件的搬遷戶,結合實際,安排生態護林員、河道管理員、護邊員等公益性崗位,已為691戶搬遷群眾安排公益性崗位。成立扶貧車間,鼓勵引導群眾就近就業的方式,招收15名搬遷群眾到扶貧車間工作。對家中有富餘勞動力的家庭,重點宣傳外出務工政策,截至目前,已定點向珠海輸送23名搬遷群眾。有166戶搬遷戶加入合作社,通過參與合作社獲取勞務報酬,推動搬遷群眾由“務農”向“務工”轉變。

幸福社區共有784戶2283名搬遷群眾,搬遷主要原因為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滯後,發展條件受限,易地扶貧搬遷是徹底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狀況的唯一途徑。

工作隊通過群眾搬遷前後生活條件的比較,講明子孫後代的發展,算好易地扶貧搬遷長遠賬。講清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培訓就業體系、後續產業發展體系、宣傳文化服務體系、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體系五大體系,讓老百姓清楚認識到易地扶貧搬遷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

云南贡山县“暖心团”帮搬迁群众算好搬迁账

遍訪搬遷群眾。供圖

幸福社區還根據貢山縣委關於“治傷疤、保生態、防返貧”的部署要求,成立幸福社區生態扶貧農林專業合作社,採用黨支部+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將搬遷群眾組織起來上山種樹。通過參與“治傷疤”“保生態”獲取勞務報酬,推動搬遷群眾身份向生態產業工人的轉變,實現“既挪窮窩,又換新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定增收“不返貧”,實現群眾增收與生態保護互促“雙贏”。

雲南網記者 李壽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