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交易狂” 的反思

一個“交易狂” 的反思


馬賽爾·林克在《高勝算操盤》一書中把操作狂叫作“行動狂”,說他們寧可虧損,也不願意約束自己呆在場外。這種人不能空倉,也不願意單純持有獲利部位,讓利潤充分發展。他們喜歡的就是一直不停地交易再交易,直到虧光所有的錢為止。馬賽爾·林克認為,除非改變行為模式,“行動狂”沒有成為傑出交易者的任何機會。無論“操作狂”或“行動狂”,可以統一稱之為“交易狂”,用於指代那些喜歡過度交易、頻繁交易或總是“被迫”強行交易的人。


我認為產生交易虧損的原因有且只有兩種:一是技術原因,即缺乏專業素養,交易技術不過硬;二是心理原因。而心理原因又包括兩類,第一類仍然和知識有關,即反覆重犯相同錯誤的交易者缺乏必要的交易心理學知識,即沒有認識到問題之所在;第二類屬於心理疾病的範疇,即反覆重犯相同錯誤的交易者清楚地瞭解到造成交易虧損的心理機制,但是仍然拒絕約束自己,改正錯誤。

造成交易虧損的技術性原因有如下幾種:

一、沒有正確選擇交易市場或交易品種的能力,要麼隨意選擇交易品種,要麼選擇的理由根本是錯誤的。對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兩大領域均缺乏研究。在不熟悉的市場冒然操作。

二、沒有辨別多空力量強弱的能力,不敢抓領漲股,不敢做主升浪,總是和領漲股以及大盤或個股的主升浪無緣,喜歡弱勢股或無趨勢或乾脆喜歡下降趨勢。

三、沒有把握買賣時機的能力,也不懂得大盤和個股水漲船高、水退船低、相生相剋、彼此牽制的辯證關係,不懂得大盤榮枯循環、景氣消長的大道理。

四、沒有看清大方向的能力,不能識別大盤或個股的短中長期趨勢方向或無趨勢行情的事實,在大盤的下降趨勢中逆勢做多,或在大盤的上升趨勢中逆勢做空或空倉。

五、沒有分辨誘惑與機會的能力,恐懼錯失機會,甚至以為到處都是機會,缺乏從“日間雜波”的邪惡引誘中走出的能力,導致過度交易、頻繁交易或強行交易。

六、缺乏分辨“利潤從哪裡來”的智慧。他們不懂得,所有的利潤都來自市場的賜予,來自榮枯循環的自然現象。“強行交易”是註定會失敗的。

七、擔心失去已有獲利而過早了結獲利頭寸,剝奪其充分發展的機會。

八、缺乏專業素養,止損太遲,導致小虧變大虧,最後釀成災難性後果。

造成交易虧損的心理性原因有如下幾種:

一、雖然知道自己缺乏專業知識,但是因為懶惰或抱持遊戲人生的生活態度,極度缺乏深入瞭解客觀事物內在規律的動機,做事不專注、不深入、不持久,怕麻煩或不願付出,寧可重複錯誤,拒絕深入學習。

二、精神空虛,害怕無聊,追求刺激,不想了解市場真相,只想交易交易再交易,很容易步入過度交易、頻繁交易或強行交易的泥潭,直到耗盡所有的資金為止。他們把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下一次的好運”基礎上。

三、急於致富,沒有耐心等待“大好機會”的到來;或急於扳回損失,缺乏對於高勝算交易機會的考量和追求。

四、因為不服氣而想“打敗市場”,要麼試圖證明自己比市場更聰明,要麼試圖證明自己比別的交易者更聰明。他們不懂得,判斷正確和獲取利潤根本是兩回事。

五、更為嚴重的是,因為變態的自尊和“面子損失”而報復性交易,向市場挑釁,想“出口惡氣”、“大勝而歸”。他們不懂得,市場身兼對手和裁判兩種角色,這樣的角色只能在有限的程度和有限的時間上戰勝,是不可能“終極戰勝”或者“完勝”的。交易者的自尊或面子在強大的市場先生眼裡一文不值。

六、仍然是因為面子而非技術上的認識問題,有人拒不接受現實,拒不承認失敗,不僅推遲止損,甚至乾脆拒絕止損。

七、一筆交易大贏之後,原本渺小的“自我”空前膨脹起來,自以為找到了發財致富的永動機,忘記了強行交易的危害,開始瘋狂交易。

八、酷愛“自由”,拒絕自律;“自由狂”同時也是自大狂,在他們看來,自律不僅是“不爽”的,也是丟面子的,而“天才”(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總是個例外,是無需自律的,是可以脫離交易法則的約束之外的。

九、擁有懼怕成功、追求失敗和傾向自我毀滅的潛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