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滬深300圍繞3500點重塑弱平衡 吸納優質科技股

摘要:僅僅拯救流動性是不夠的,還得拯救經濟。

外圍進入B浪反彈,滬深300圍繞3500點重塑弱平衡,吸納優質科技股。

一、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

首先,考察西方對待疫情的基本理念。

借鑑日、韓、香港、新加坡的經驗,並參考歐美權威機構的有關資料,可以看出西方對待疫情的基本理念一脈相承,大體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降低峰值、拉長週期、針對重症精準治療、逐步控住傳染、推行現有藥物、開發新藥和疫苗。

這其中,降低峰值、逐步控制傳染、推行現有藥物又顯得特別突出。從西方科學的角度出發,傳染以無可避免,那麼降低峰值、避免集中爆發就尤為重要,以免醫療體系和醫療資源瞬時崩潰(意大利已是前車之鑑,而德國做得相對好很多);逐步控制傳染,這無須解釋了,但各國的國情不同、應對的態度不同、行動緩急也不同,自然就有些很被動甚至慌亂、有些則比較有序;推行現有藥物無疑成為重中之重,假若現有的藥物能夠迅速起到效果,幸甚至哉。而疫苗還要等很久。

預計,歐美疫情“過峰值”應該在4月中下旬,後續影響會延續很久。

其次,考察西方對待疫情的政府措施和預期效果。

從不怎麼重視到不得不重視,不僅要應對疫情還要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直至對金融市場採取直接措施,各國做法也不同,但總體上以美國為主要參考。總體的判斷是,連續放大招,甚至有可能會印錢入市買買買,這能緩解得了金融危機卻阻止不了經濟下滑,最終還是全世界被動跟著一起背鍋,誰也跑不了。

若干年來頭部企業的回購行為和ETF加槓桿的助漲行為早已吹大了泡沫。本次下跌的顯著特徵是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一起下跌,因此,僅僅拯救流動性是不夠的,還得拯救經濟。FED火力全開,是釋放流動性,但市場對此並不買賬;接下來的疫情救助計劃則是拯救經濟,還須經過議會兩院分別投票,完整的操作週期至少要延續幾天。

對於這些,相信國際大機構都會有各自的判斷和應對方案。理性分析,資本市場因其敏感性會在疫情“過峰值”稍前一點觸及“階段性底部”,然後複雜而艱難地小小反彈或盤整,然後,會因為疫情的影響週期拉長、經濟基本面無可逆轉的衰落、甚至國際經貿格局的重塑而再次考驗低位,除非疫情能夠快速被逆轉。

再次,思索外圍市場是否已經充分反映了上述預期?

這並無標準答案,市場的本質是動態博弈,交易員永遠都是以邏輯為出發、以市場為準繩,而不是算命或按圖索驥。在此,筆者MARK自己的觀點和措施。

重複21日筆記,以波浪理論的語言來描述美股(請注意:是描述,而不是所謂的預測,任何技術分析從來都沒有預測功能,相信絕大部分從事量化分析和量化交易的同行會認同),目前是下跌大A浪中的第五浪,而這個第五浪則很可能發展為延伸形態;或者,小幅反彈後繼續下跌。再從基本面考察,複述18日的筆記前文“預計,美國還會繼續推出補救措施,道瓊斯在19000-20000附近也有多次多空爭奪,然後重新構築市場平衡點;但若措施不當,中期有下探16000風險。”因此,在歐美應對措施得當的前提下,本週末至下月初,美股大概率會結束下跌大A浪中的第五浪而受到支撐或者說“見小底”,所幸的是,週二晚美股因疫情救助計劃而大幅反彈,創下1933年以來的歷史最大漲幅,A浪基本可以定義為結束,而B浪反彈確立。

但反彈並不是一路V回去,還會反覆多次。

對於交易員來說,這個邏輯也很簡單,熊尾要做多,這是在比較極端的並可能發生逆轉的情況下的反向思維,至少有名義上的估值安全墊並在短期內有較高的勝率和值博率。但,反彈僅僅是反彈,不能寄予厚望。

最後,說回那A股。

其實更容易下注,眾所周知大唐是提前於外圍走出疫情災難的,假若如預計外圍見小底,那A股滬深300圍繞3500點重塑弱平衡。

重複3月11日筆記重點,“主流資金也已經從概念博弈逐步轉入基本面博弈,科技股的核心邏輯在於投資加大或業績提升,必選消費股的核心邏輯在於長期穩定性和價值修復。”依據上述邏輯,A股選股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而職業機構可能早就圈定了一批備選標的,正在愉快地等待下跌入碗,可以明確指出,IDC、互聯網醫療、5G上游和芯片上游、糧食、元器件、網遊這幾個領域都有很好的標的。意即,平衡市裡有相對錶現好的個股。

補充,A股富時羅素擴容已經在上週五收盤生效,但是要分階段分批次玩,而市場恰恰提供了“挖坑拿貨”的機會,作為以中長期趨勢為交易出發點的機構應該適時採取行動。

小結:A股震盪市,有良好業績預期且估值不高的科技股低位買點已出現。

二、市況前瞻

1、無論外圍還是A股,本週僅僅是開始反彈,而不是進入新一輪的上升週期,向上反彈不了多少、再跌也很難跌多少,未來幾周是B浪的“震盪弱平衡”。滬深300已經跌破3600點,正在嘗試圍繞3500點建立震盪中軸,如若回落至3200附近就會出現強有力的主動性買盤。

2、A股市場本身的真實下跌動力是有限的,核心考察因素仍是外圍市場對歐美政府應對措施的反應,這會倒過來影響A股,而A股的一貫特性是跟跌不跟漲,能在局部範圍內吃到科技股的反彈就已經是很不錯的預期了。

3、震盪市,這就對交易員就形成了嚴酷的考驗,管理長週期資金的交易員開始考慮逐步買進、管理短週期資金的交易員迫於壓力還得賣出並可能因反彈很快又轉為多頭,所謂分別站隊,只能因人而異、各抒己見了。這種考驗會延續幾個月。

4、經濟基本面的嚴峻形勢是否已經被市場充分解讀、流動性是否能夠充分形成低位做多的局面,這二者是考察未來市場的核心因素。筆者認為,值博率和勝率都比較好的反彈機會只存在於局部範圍內的科技股,包括IDC、互聯網醫療、5G上游和芯片上游、元器件、網遊這幾個領域,以及一些糧食股。

三、主要板塊

1、在上述範圍內再精挑細選,首選IDC、互聯網醫療、網遊,它們不僅有投資推動的因素、也有業績預期的動力。

2、處在風口的檢測試劑、生物製藥。

四、博弈計劃

1、本週上半周,跟隨外圍“史詩級反彈”而戰略性建立科技股中期倉位,但仍不可過分樂觀,歐美疫情“過峰”的時刻尚未到來,也要考慮到大勢很可能受到年報及一季報普遍難看而造成的衝擊。

2、震盪市中,應採用“箱型交易模型”為主,即靠近箱型上緣積極賣出、靠近箱型下緣積極買入。

五、風控與對沖

1、本週後半周,如無巨大波動則不開倉A股衍生品寸頭。

2、繼續等候外圍市場反應,美國疫情救助法案是本週至下週的最大考察因素。

【原創】滬深300圍繞3500點重塑弱平衡 吸納優質科技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