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抗疫兒歌視頻,引來群眾吐槽,網友看完說:像香港猛鬼殭屍片


一部抗疫兒歌視頻,引來群眾吐槽,網友看完說:像香港猛鬼殭屍片


​今天早上醒來看到一個視頻,立馬我就不困了。


清亮的歌喉,反光的嘴唇,彷彿夢迴六十年代。

聽了一遍,整個上午這個旋律和這張臉在我腦子裡就沒離開過。


歌詞更是驚得我把嘴角撇到了脖子:


治病救人教舞技

醫生護士多才藝

各領病人來一曲

你教一段走黑馬

她跳一支快樂迪

跟我打套八段錦

康復肺操快練起

恐慌拋到雲霄外

歌聲朗朗暖心底

笑語傳遍九大洲

生命力量齊匯聚

齊匯聚……


湖北省前腳剛接待了新加坡籍愛國作家六六去方艙採完風,我以為這又出來一個責任感爆棚的天才兒童,就像前幾年武漢那位五道槓少年一樣。


結果一看,原來是隔壁湖南省的。對不起,我向湖北人民道歉。


我在內的不少網友表示被這位小朋友嚇到了,有網友直接評價:


這是童男童女吧,大半夜的誰來撫慰我哆嗦的心靈?


還有網友表示:


乍一看以為是80年代香港猛鬼殭屍片。


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譚哲老師,筆名“無塵”,是湖南省作協會員、詩歌學會少兒詩歌教育創作分會的副會長。


她是一位母親。理工科畢業的她2007年開始寫童詩,第二年就出版了一本詩集,再一年就拿下了第三屆童謠大賽一等獎。


看來是天賦佔了上風。


這次疫情也是親歷親為,一口氣寫了十多首童詩,整了個抗疫兒童詩選。這首《方艙醫院真神奇》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首《疫情大決戰》,是這麼寫的:


寫下請戰書,

按上紅指印。

各地醫護援武漢。

一路白衣行。

也是偉丈夫,

也是好年輕,

中華兒女齊上陣,

共同抗疫情。


趙麗華老師看了都得抗議:好歹壓個韻行不行?


讀完這首詩,我就不奇怪了。


怪不得我爸爸從小聽的詩歌都是“你真賽過我親爺爺”,我們這一代聽的都是“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原來是有傳承的。


還有一首《三座山》:

雷神山,火神山

抗疫專家鍾南山。

三座大山顯神威,

跑在戰“疫”第一線。

三座大山鎮妖魔,

看他病疫往哪竄。


葫蘆娃的BGM都在我腦子裡響起了。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演唱譚老師大作的這位範小朋友,儘管我一想起他的臉就後背一涼,但鑑於他是個未成年人,就不提供他的個人信息了。


儘管推出這首歌和這個MV的人,已經把他的音樂天分、他讀書的學校、他的姓名年齡,從裡到外都搶先曝光了,生怕說得不夠細。


不過我很好奇。


3000多名重症患者還躺在ICU,還不停地有醫護人員犧牲在前線,武漢還封著城。


無數企業瀕臨或已經破產,全國人民絕大多數還憋在家裡,基本生活都還沒有恢復,怎麼就忍不住開始“笑語傳遍九大洲”了?


你還別說,這種喪事當成喜事辦的思維方式,我們好像真不陌生。


2013年11月22日,青島一處輸油管道爆炸,最終有62人死亡,136人受傷,幾百人不得不離開家去安置點住。


結果第二天,當地的媒體《青島早報》連發8篇文章:

《血脈相連 你我同在》,《排隊獻血 愛暖寒冬》,《最佳醫護 最好救治》,《住安置點 如家溫暖》,《官兵做飯 百姓喊香》,《集結令下 急赴現場》、《晝夜鏖戰 擊潰死神》《鋼鐵之軀 搭生命梯》。


《青島日報》頭版的三篇文章是:


《市政設施逐步恢復 環境監測未現異常》、《772人無償獻出25.5萬毫升熱血》、《危重傷員每人配備一個專家組》


《半島都市報》的頭版是:


《悲痛當前 血脈相連》、《空氣檢測 尚無異常》、《待產護士不下火線》、《熱血湧動 相望前行》、《復原前請纓“最後一仗”》


近200名同城市民的命和血,就這樣被華麗麗地忽略了。


今年的2月初,在武漢和整個湖北情況最嚴重的時候,湖北黃岡的一個縣城,有人寫了一首詩獻給疫情一線的黨員幹部:


你看,縣委書記、縣長眼裡的血絲

已織成了迎春的花卉

你看,鄉村社區的黨員、幹部眼袋下的“黑暈”

陶醉了大別山頭的雲花

看得石碾流淚,林風兒銷魂……


黃岡作為繼武漢之後的第二大重災區,都已經開始有人琢磨著木盆渡江了,居然還有人在這裡謳歌縣委書記眼裡的血絲。還黑暈陶醉了大別山頭的雲花,石碾看了都流淚。


當黃岡市中心醫院已經扛不住,向社會上發佈物資需求函,公開求助物資了,黃岡日報還在寫一篇《深夜碰頭會》的文章,謳歌即將因為一問三不知被撤職的那位唐主任。


把災難當成資源消費的那些人,也請善良一點,顧及一下還深陷在苦難中無法逃脫的真實的人吧。


不知道演唱《方艙醫院真神奇》的這位小朋友,長大以後會怎麼看待自己的這首歌?


全國人民以後怎麼看待這一年春天發生的事?


我真想大喊一聲:救救孩子!


如果只記得歌頌與讚美,那才是最大的災難。


上個月,作家閻連科在給大學研究生網絡授課時,發表了一篇演講讓我印象深刻。


題目是《經此一役,讓我們成為有記性的人》:


在今天,在現在,新冠肺炎還遠遠沒有凝結為記憶時,而我們的身邊和四周,都已經開始響起高歌宏嗓,大肆歡慶的鑼鼓了。


正因為這一點,希望同學們,希望我們經過了新冠肺炎劫難的人,經由此一劫,都能成為長有記性的人,能讓記性生出記憶的人。


不能做李文亮那樣的吹哨人,就讓我們做一個聽見哨聲的人。不能大聲地講,就做一個耳語者,不能做一個耳語者,就做一個有記性、記憶的沉默者。


讓我們因為這次新冠肺炎的緣起、肆掠和蔓延,在即將到來的被稱為戰爭勝利的萬人合唱中,默默地站到一旁去,成為一個心裡有墳墓的人;有記性烙印的人;可以在某一天把這種記性生成記憶傳給後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