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家庭教育這3招,糾正孩子自卑心態,實現人生超越

我給小A發去微信: 最近是不是情緒有些波動,願意聊聊嗎?

過了將近1天,小A才回我:是的,我連回信息的慾望都快沒有了,都是集中幾天才回一次。


小A是我的朋友,年前確診為輕中度抑鬱症,因疫情錯過住院時間。她說和父母說起抑鬱症,他們不理解,反而認為她在作。除了醫生和父母,只有我知道她有抑鬱症。


《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多次提到,要了解一個成人,一定要去深挖TA的童年。


《自卑與超越》:家庭教育這3招,糾正孩子自卑心態,實現人生超越


藉著持續學習心理學知識的底子,我小心翼翼地想成為她病情期間的支持力量,鼓勵她多傾訴,多溝通。她最終願和我說起她的病因。


小A成長在一個外人眼中“美滿”的家庭,也是朋友們中間的“幸福乖乖女”。爸爸是高管,媽媽是老師。家庭經濟水平中等,對小A百般寵愛,不用做家務,也不用為零食、新衣發愁。父母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


童年的她是幸福的,但入學後漸漸感覺到格格不入,無法合群。然而因為學習成績好,學校更重視學習成績的氛圍又掩蓋了她內心的覺察。後來進入追求自我的青春期,內心極度衝突,但乖乖女的人設讓她幾次對父母的反抗都被無聲地壓抑下來。她曾不只一次控訴:父母從來沒有關注過她的真正需求,她其實一直是被忽視的小孩。


《自卑與超越》:家庭教育這3招,糾正孩子自卑心態,實現人生超越


終究,她在重點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後,無法做到與人溝通,不懂如何合作,害怕周圍的質疑,內心極度的自卑感讓她全面爆發了,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垂死掙扎後,僅存的一點生存本能讓她走進醫生,確認為輕中度抑鬱。


《自卑與超越》作者: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每個人因為對其現時地位的不滿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正確理解生活。家長和教師應培養兒童對別人、對社會的興趣,讓他們明白,生活的真正意義在於引發別人的關注和興趣,並與他人進行互惠合作。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


然而,一個人的性格基調是自卑還是自信,家庭教育模式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如何從根源對孩子自卑心態進行糾偏,引導他們認識到生活的意義呢?以下3招,願與您共勉。


《自卑與超越》:家庭教育這3招,糾正孩子自卑心態,實現人生超越


一、父母之間的合作


婚姻的本質是合作,只有父母處理好自身之間的關係,達到一定程度的默契,才能真正為人父母。


1、恩愛父母是給孩子最好的養料


人們常說,恩愛的父母是給孩子最好的家教。

父母關係不和,家中爭吵打鬧不斷;父母未處理好關係而輕率離異等,都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解決辦法:

夫妻雙方不能抱著駕馭對方的態度去相處。權威不是家庭生活的重點。一個好的父母都是好的合作者。好的家庭氛圍奠定良好的基礎環境。


2、家庭中不可忽視女性地位


家庭關係中也有這樣的一種模式:父親大男子主義,母親處於弱勢地位。表面看來是父親頂樑柱,母親在家相夫教子。實際上多為表面和諧,因父親對女性地位的極不認可,家庭關係中暗藏著極不平等的因素。


一個女人不滿意自己的地位,也不會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聯繫。女性角色處於劣勢,家中的女孩也不會對未來的角色感興趣,輕則將來為母冷淡,缺乏母性。重則不願承認女性身份,導致性別錯亂。


解決辦法:

認可女性地位,發揮女性優勢。調整夫妻之間關係達到對等地位。


《自卑與超越》:家庭教育這3招,糾正孩子自卑心態,實現人生超越


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合作


《自卑與超越》中提到,孩子的容貌、身材的高矮胖瘦、課業成績的好壞、家庭背景的差異、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種下自卑的因子。如何引導孩子以坦然的態度面對自我內心中的自卑情結,使孩子在將來的生活、工作、處事上,避免走入自暴自棄,從而超越自己,這關係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合作模式。


1、最易自卑的三類孩子


生理缺陷,被溺愛,被冷落,都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生活意義”。


縱觀歷史,有很多為社會貢獻力量的優秀人才都有生理上的不足。例如小兒麻痺的羅斯福,雙耳失聰的貝多芬等。對於有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首先不能放棄,應多加關注,對孩子加以引導,教會他們與社會的連結與合作。


被父母過分溺愛的孩子總會將自己對他人的期待理解成一種命令。一旦周圍的世界沒有集中在自己身上,就會覺得世界對他不公。他們早已在父母的嬌縱下不懂付出,只想索取。當他走向社會遭遇不幸時,只能通過乞求別人來獲得解脫。


被忽視的孩子從來不瞭解愛與合作的真正內涵。像本文開頭提到的小A,雖受寵愛,但卻長期被父母忽視真正的需求。導致她在生活和工作中總選擇低估自己,低估周圍的人對他的幫助。即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別人。


2、父母太優秀,孩子太沮喪


通常名門子女都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父親和母親才華太出眾,孩子會因生活無趣而沮喪。父母雙方雖有才華,但切記不要太高調,不可在家庭中太表現自己,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自卑與超越》:家庭教育這3招,糾正孩子自卑心態,實現人生超越


3、強勢母親帶來的災難

這理的強勢不是指能力,而是性格。人們常說,母親太強勢,往往會培養出一個同樣強勢的女兒和極度懦弱的兒子。這樣的家庭,父親的作用被邊緣化,孩子們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女兒也就成了母親。很多家庭中關係緊張的母女往往是性格相同的母女。


當強勢的母親喜歡嘲笑軟弱的丈夫時,她其實也等於同時嘰笑了兒子。強悍的母親必有一個懦弱的兒子。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威霸天下的武則天,奪取了李唐江山,兒子卻一個比一個懦弱,平庸。


4、權威型父親帶來的問題


雖然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來得晚一些,但卻是意義重大的。正常的父愛應該使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最後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從而脫離父親的權威。


然而很多家庭中喜歡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白臉。母親害怕懲罰孩子會讓孩子疏遠自己。從而將懲罰的責任完全交給父親。一來孩子會對母親的這一行為感到憤怒,其次這種暗示父親的權威形象的作法,也破壞了父親與孩子的關係。使得孩子深陷父親權威陰影下,很難成長為真正的自己。


《自卑與超越》:家庭教育這3招,糾正孩子自卑心態,實現人生超越


三、孩子之間的合作


“一個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會有很大的差異呢?”人們常常會有這個疑問。上文我們提到父母雙方不應該在家庭中太凸顯自我,否則孩子會認為自己永遠比不上父母而沮喪。在孩子中間同樣應避免這類現象。


幾個孩子中若有一個太突出,父母會放更多精力,會引起其他孩子的不滿。個體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出生順序會帶來不同的正面和負面影響,父母處理不當,就會催生出失敗者。


例如對待長子,應教會他學會合作的技巧,避免產生抗拒心理等。對待次子,應教會他正確對待“對手”。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父母理應建立團結一致的合作關係,避免不良結果的產生。


雖然,我們無法培養一個沒有缺點的“完人”,但可以培養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家庭教育中,應從兒童開始就培養孩子建立完整人格,正確價值觀。以便更好地克服自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