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行業老兵”中海地產,“不惑之年”再次發力!


19年下半年至今,一向“保守經營”的中海地產持續發力,在土地市場上表現亮眼。


中海地產,作為業內存續最久的房地產企業,幾乎與新中國房地產歷史同齡。


老兵掉隊,加速追趕。近年來,中海地產被冠以“過度保守、規模掉隊、增速下滑”等等質疑,面對整個地產行業持續的利潤下滑,中海地產19年突然加速,以豪放手筆在土地市場上頻頻出擊,一改頹勢。


逆境中, “房企老兵”中海地產,依然鋒芒畢露!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老兵”為何掉隊?


中海地產的銷售增速,與樓市“鬆緊”正相關。


據億翰智庫數據,09年“4萬億”影響期間,中海地產連續兩年的增速分別高達 81%和 43%,而市場退燒之後,中海地產的銷售增則會出現明顯下滑。


這一點相關性,可以從房企銷售排名變動上得到佐證: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隨波逐流,則逆水行舟。從上圖可以看出,中海地產09年-18年雖然持續保持TOP10排名,但相對排名逐年下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榜單中其他房企會抓住行業上行週期,達成自身銷售規模上的“突進”,與其相比,中海地產顯得相對“佛系”。


據統計,15-18 年,中國TOP100房企3年的平均複合增長率達 44%,而中海地產同期的平均複合增長率跑輸行業平均,僅有18.6%。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中海地產銷售規模增速的“緩慢”,與其投資拿地的“保守”直接相關。雖然央企背景的底色就是“不激進”,但橫向對比來看,中海地產的投資拿地態度,在央企中都算相對保守。


據統計,將同為央企的保利、華潤與中海地產對比,中海地產的平均投銷比最低,僅為0.97,保利與華潤的平均投銷比分別為1.5和1.37。


投資拿地保守,導致土儲偏低,那麼後端銷售就“彈藥不足”,規模不可能得到有效提振,至此,中海地產離高增長越來越遠,唯一值得說道的,僅剩跑贏行業的高利潤率水平。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不過,僅剩的驕傲,也被“後輩”虎視眈眈。據統計14-18年中海地產的淨利潤平均增速為15.2%,而新城、融創、龍湖等後起之秀的平均增速分別為,57.1%、66.4%、21.4%。


19年行業趨冷,如果繼續“隨波逐流”,中海將掉出前十。


19年,隨著地產調控加劇,房地產行業徹底告別“大開大合”的蠻荒時代,進入成熟期,高速發展的階段殆盡,行業的利潤率在不斷下降,隨波逐流的中海地產發生“肉眼可見”的下滑。


據統計,10-14年中海地產平均淨利潤率為29.8%,而15-18 年平均淨利潤率下滑至24.3%。隨著行業持續下行, 單純追求“高利潤”顯然已經不能維繫中海地產TOP10的排名。


所以2019年,中海必須改變。


而解決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激進拿地”!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要賣房 先買地


中海說幹就幹!


中指院數據表明,2019年,全國拿地千億軍團擴容至5家,較2018年增加2家,分別為中海和融創,前三依舊是萬科、碧桂園、保利。


中海的激進,讓業內人士都感觸頗深。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曾表示:“北京市場中只有兩家房企,中海和其他。”


2019年,中海在北京拿地多宗,總額288億元。


眼光放到全國,中海在2019年的表現,依舊可以用激進來形容。2019年,中海不僅比2018年多出274億元拿地,以1034億元成為千億拿地俱樂部會員,還和“地王”頻頻掛鉤。


去年7月,中海地產以79.4億元拿下北京豐臺花鄉造甲村地塊,成為去年的北京地王。


去年12月24日,中海最終以20.1億元競得石家莊棉五舊廠區地塊,成為石家莊地王地塊。


今年1-2月,中海也是“逆勢而上”,在中指院發佈的2020年前2月房企拿地排行榜上,中海地產前拿地金額達到90億元,位列第七。


這還不算,3月13日,中海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尋地合作計劃,通俗一點說,其釋放出來的核心意思是,凡是有地的,都可以來談合作,有事一起幹,有錢一起賺。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此外,城市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全國一二線城市及強三線城市。熟悉中海的人都知道,中海一直很專注在一二線城市深耕,甚少觸碰三四線,中海此次則把合作範圍擴大到了強三線城市,進行擴張。


買地擴張當然要花錢啊,怎麼辦?當然是借。


從2011年開始,中海的淨借貸比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在房企中位於低位。


直到2018年,中海的淨借貸比率還維持在33.7%的行業低水平。


2019年一季度,這個比率卻直接上升至38.3%。


截至2019年三季度,中海銀行結餘及現金為999.8億港元,淨借貸比率上升至39.1%,已逼近公司早先定下的40%紅線。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低成本造就 “利潤王”


2020年對房地產業來說依然是艱難的一年,不僅受疫情影響較大,調控政策頻出,“房住不炒”的政策不會改變,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


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高槓杆的房企,融資能力的強弱是比拼的關鍵。


作為央企的中海,融資能力在房企中排名第一!


2020中國上市房企融資能力TOP10,財務表現優秀的中國海外發展再次登頂。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融資能力主要關注實際融資情況和融資潛力。


實際融資情況,中海地產總負債於2019年中達4709.39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增長約9.08%。資產負債率約為60.07%,淨負債率僅為37.6%,其負債率及融資成本在行業處於最低區間。


通常融資成本在5%以內,就是眾多房企夢寐以求的融資目標了,如果能有這麼低的融資,碧桂園估計可以拿下所有縣級市。


2019年上半年末加權平均融資成本僅為4.28%,相比2018年底的4.30%略微下降0.02個百分點,處於行業極低水平。


中海旗下公司預計3月發行的美元中期票據,2025年到期的3億美元票據年利率為2.375%,2030年到期的5億美元票據年利率為2.750%,2035年到期的2億美元票據年利率為3.125%。


而去年,中海發行了一筆20億港元(5.5年期)及4.5億美元(10年期)雙幣種固息高級債券,其中5.5年期港幣債券票息為2.90%,創同行業最低利率;10年期美元債票息為3.45%,創中資房企債券發行利息成本最低。


不忍了!借錢!抄底! 一個都不能少!


幾乎同時由泰禾集團在新加坡掛牌發行的美元債券,票息高達15%,相差5倍。


相比較之下,毫無疑問,中海的發債成本是最低的。


這種差距源於資信狀況、財務的穩健,中海擁有業內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給予的最高信用評級:穆迪Baa1╱穩定、標準普爾BBB+╱穩定、惠譽A–╱穩定,中海地產是全行業唯一獲得國際評級機構給予A-評級的企業


融資潛力方面,在房企有更多貨值作為融資保證,有更輕的償債壓力、更低的資本成本情況下,才會有更大的融資潛力。


正因為中海資金成本最低,也造就了19年以來拓儲規模的“瘋狂突進”。


以上,中海地產在業內向來被奉為“地產黃埔軍校”,其一舉一動的示範作用明顯。面對現今房地產行業的風雲波譎,中海這位“地產老兵”有著更清晰、獨到的判斷。


等到2020走完,相信業內對中海地產重新定義會是:薑還是老的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