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的年號,道光帝是清朝第八位皇帝,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有清一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繼位的皇帝,在位時間(1821-1850)。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帝在位期間,大力度整頓吏治,並整釐鹽政,開通海運,平回亂,嚴禁鴉片。道光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是其才略有限,無法扭轉大清日益衰落的局面。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嘉慶帝拜謁情東陵;慶親王永璘逝;兵部大印丟失;嘉慶帝秋獮木蘭,在避暑山莊奉安澹泊敬誠殿駕崩;皇太子綿寧繼位,為避諱,改皇帝御名綿寧為旻寧,以明年為道光元年。因擬遺詔乾隆出生避暑山莊,罷黜託津、戴均元軍機大臣,道光帝追封嫡福晉鈕祜祿氏為皇后。同年,大和卓之孫張格爾發動叛亂。

道光元年(1821年)

清廷再次籌劃駐京八旗子弟生計問題;並下令再次嚴禁鴉片走私貿易。同年,雲南永北爆發彝族起義;拒絕英國在新疆開通貿易買馬的要求。

道光二年(1822年)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清廷明確規定洋人應遵守大清法律,制定商民與蒙古貿易章程;道光冊立繼妃佟佳氏為皇后。同年,道光帝命廣東禁止洋船偷漏銀兩,並查緝鴉片,青海野蕃起義平定。

道光三年(1823年)

乾隆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去逝;制定失察鴉片煙條例,主要內容包括禁種罌粟、禁開煙館等;因河北連年水旱,准許貧民出關謀生。同年,永定河、北運河發生水患;漳河向北改道;衛河向東改道成新河。

道光四年(1824年)

下令停止木蘭秋獮,從此以後的皇帝再未舉行過秋獮活動;道光下令在吉林境內開墾荒地,移京城閒散八旗子弟居住;下令毀蘇州五通詞;遣使冊封哈薩克汗愛畢勒達,使者未至,愛畢勒達被沙俄劫走。同年,張格爾襲擾邊卡被擊敗;兩江總督、禮部尚書鐵保去世;林則徐督修高家堰決口合攏。

道光五年(1825年)

道光帝拜謁東陵,在寶華峪查勘自己的萬年吉地;嚴查糧船水手設立教派,批准漕糧海運。

道光六年(1826年)

道光帝拜謁西陵;由江蘇巡撫陶澍、布政使賀長齡主持的海運漕糧首獲成功;《皇朝經世文編》刊印;清軍平定張格爾大軍接連失敗。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七年(1827年)

清軍三戰三捷,攻克喀爾噶爾,不久張格爾被長齡擒獲;皇三弟綿愷與私相往來,被降為郡王;改南府為昇平署,負責皇宮演戲奏樂;同年,直隸淘汰掛名吏役兩萬多人,英文報紙《廣州記錄報》創刊。

道光八年(1828年)

回疆張格爾叛亂徹底平定,在午門舉行獻俘儀式。道光帝拜謁清東陵、西陵;英和、戴均元等人因寶華峪陵寢工程被革職。同年,稽查私販新疆茶葉、大黃,並制定章程。

道光九年(1829年)

道光陪同皇太后謁盛京祖陵;重申限制白銀外流,只准易貨,不準易銀,但是收效甚微。

道光十年(1830年)

道光帝拜謁西陵,並在南苑行圍;因兩淮鹽務弊政日久,私販官鹽日益猖獗,道光下令裁撤兩淮鹽政,改由兩江總督管理,並通緝鹽販黃玉林,制定《兩淮鹽運章程》。同年,制定查禁內地鴉片煙章程,張格爾之兄玉素普叛亂;山東發生地震;美國第一個傳教士裨治文到廣州。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十一年(1831年)

道光帝申禁各省種、販鴉片;拜謁清西陵,再次閱視自己的萬年吉地,賜名龍泉峪。 同年,皇四子奕詝出生,生母為全貴妃鈕祜祿氏;江蘇巡撫、署兩江總督陶澍赴兩淮查辦鹽務,實行“票鹽法”,自此官鹽壟斷被打破;湖南永州爆發瑤族起義。

道光十二年(1832年)

道光帝拜謁東陵;湖南瑤族起義被平定,臺灣爆發天地會起義;英國商船抵達閩、浙、蘇、魯海面,希望在廣州以外,另開其他口岸。同年,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刊行《澳門月報》,基督教發佈《勸世良言》;戶部奏報,道光十年以來大清財政入不敷出,虧空兩千萬餘兩白銀。

道光十三年(1833年)

道光第二任皇后佟佳氏駕崩,上諡號“孝慎”,晉封全貴妃為皇貴妃,統攝六宮。 四川爆發彝族起義,不久即被鎮壓;制定禁止紋銀出洋條例;江西巡撫林則徐奏請改革幣制;德國傳教士郭士立刊行《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十四年(1834年)

道光帝拜謁西陵。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抵達廣州,在要求與兩廣總督會見直接磋商貿易事務被拒絕後,率軍艦炮擊虎門。同年,道光帝冊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第三任皇后,禁止售賣淫書小說。

道光十五年(1835年)

清廷制度《防範洋人貿易章程》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關天培奏請增修廣州炮臺。 同年,山西爆發曹順起義,隨即被平定;東陵寶華峪地宮出水;大學士曹振鏞去世;滿洲侍郎以下至五品京堂滿文考試中,一多半人不能落筆;大清國人口已超過四億。

道光十六年(1836年)

內大臣耆英交往太監被降補侍郎;英國領事義律經總督奏準,抵達廣州;湖南瑤族起義失敗;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奏請“弛禁”鴉片被降職。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十七年(1837年)

道光帝祭拜明陵;令沿海各省嚴厲查禁白銀出口;並限定廣州隊外貿易商為十三家;大將軍楊遇春去世。

道光十八年(1838年)

廣州人民包圍洋人會館示威;鴻臚寺卿黃爵滋疏陳鴉片為害之重,主張嚴禁;林則徐任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海口事件,頒佈《禁菸章程十條》禁菸有功受到嘉獎;莊親王奕仁等因吸食鴉片被革爵;禁止旗人女子效仿漢人裹足。

道光十九年(1839年)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中英爆發“穿鼻之戰”;兩廣總督鄧廷楨與林則徐宣佈廣州封港,中英貿易中斷;同年,英水手殺村民林維喜,英領事義律拒交兇犯,侵犯中國法律主權,史稱“林維喜事件”。

道光二十年(1840年)

道光第三任皇后鈕祜祿氏駕崩,上諡號“孝全”,其子奕詝由靜貴妃撫養;英國艦隊在廣東海面集結,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嚴密設防,英軍無隙可乘,轉而北犯,佔領定海。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不久,英軍直抵天津,直隸總督琦善與義律在大沽口會談,向英國妥協。道光帝迫於英軍船堅炮利,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以琦善署理兩廣總督。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英軍攻陷虎門沙角、大角炮臺,道光帝被迫下詔向英軍宣戰;派奕山為靖逆將軍,赴廣東主持戰事,虎門海戰中,關天培力戰殉職;定海、鎮海相繼失陷,兩江總督裕謙服毒自殺;琦善擅自與義律訂定《穿鼻草約》,私自割讓香港,開放廣州,並賠款, 不久被革職,籍沒全家。同年清廷與英國簽訂《廣州和約》,廣州隨即爆發三元里人民抗英事件。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英軍攻陷長江吳淞炮臺,楊威將軍弈經戰敗,江南提督陳化成力戰殉職,上海失陷;英軍艦入南京江面,欽差大臣耆英與英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在英艦上談判,道光帝批准中英《南京條約》,答應割地、賠款、五口通商。 同年,湖北爆發鍾人傑起義,不久被撲滅;江蘇爆發捻黨馬宗禹起義,不久被鎮壓;廣州發生火燒洋館事件。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英國女王頒佈香港皇家殖民地憲章《英王制誥》,以璞鼎查為首任總督兼駐港英軍總司令。 隨後,耆英與璞鼎查在虎門簽訂《虎門條約》《五口通商章程》。 同年,上海開埠;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雲南彝族人刀承緒起義;湖南爆發曾如炷起義,不久被殲滅。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耆英與美國代表顧盛簽訂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與法國使臣刺萼尼簽訂中法《黃埔條約》,清廷隨即成立五口通商大臣,由兩江總督兼任。同年,清廷大規模查禁小說;臺灣爆發天地會洪協起義;湖南楊大鵬起義。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耆英照會比利時來華談判專使蘭納,准許比利時按五口通商章程辦法通商。上海道臺宮慕久公佈了與英國駐滬租界協議,開創喀列強租借先河。東印度公司麗如銀行在廣州、香港設立分行,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金融機構;蘇格蘭人柯拜在黃埔設立船塢,是外國人第一家在華工廠。同年,廣州人民反對英國人入城,數千人眾衝入府署;廣西爆發鄧立奇、鍾敏和起義。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清廷“弛禁”天主教;容閎等隨馬禮遜學堂校長赴美留學,開啟近代留學先河。以皇五子奕誴出繼恪親王綿愷。同年,江蘇金德潤起義;廣州民眾圍攻商館。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沙俄吞併中國西北領土;耆英與瑞典、挪威簽訂《五口通商章程》;道光為皇四子奕詝指婚;命京師及各省編查保甲。同年,湖南雷再浩起義;廣州展開反租地運動,竹岐人民抗英;法國人在上海徐匯建立教堂,開展侵略活動。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清廷重申不準法人擅入內地傳教;不久,青浦教案發生。清廷拒絕俄羅斯在新疆通商貿易。同年,英駐滬領事阿利國上書香港總督文翰,建議對中國再次發動戰爭,以便獲得更多利益。

道光皇帝大事年表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葡萄牙澳門總管亞馬勒非法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停徵關稅,並下令封閉粵海關衙門,出兵佔領澳門。同年,皇太后在慈寧宮駕崩;大學士阮元去世,湖南李沅發起義。

道光三十年(1850年)

上皇太后諡號“孝和”。道光帝病重,立皇四子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不久,道光帝駕崩,奕詝即位,以明年為咸豐元年,嘉慶追封嫡福晉為皇后,上諡“孝德”,封皇七弟奕譞為醇郡王;批准俄羅斯在新疆通商;沙俄強佔中國黑龍江口廟街,改名為尼古拉也夫斯克。清廷下旨令兩廣督撫勸諭士民舉行團練。同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林則徐去世;福建烏石山教案發生。

道光皇帝是一位有德之君,但是缺乏帝王的洞察力,作為兩年前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皇帝,他負有主要的歷史責任,這也成為他一生不可釋懷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